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2007—2010年发生的40个一般性大风日和20个灾害性大风日的高、低层环流配置进行分析,根据大风发生的背景天气系统,将溪洛渡坝区大风分为地面低压(西南低压)、冷锋寒潮(冷高压扩散)型、低涡切变型、西风槽型、低空急流型、副高扰动型等6大类.提炼出各型大风预报着眼点,分析其形成机制,为预报员提高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大风预报预警能力,确保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工程施工期人员和设备安全、工程质量、降低风险、节约成本提供参考.分析发现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大风日天气影响系统单一不多,而是多种影响系统并存,特别是灾害性大风日,影响系统更为复杂.其形成机制分为地面系统直接影响型、西风带动量下传型和高空动力不稳定型3类.  相似文献   

2.
春季大风引发的沙尘暴天气是喀什地区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的春季大风的天气过程,气候成因以及分布特征,探索预报模式,为有效减少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较为科学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3.
9月是宁波的主汛期,天气复杂多变,高影响天气事件多。该文利用宁波沿海气象站点资料,对9月份象山帆船赛区气候特征进行统计,提炼亚帆赛气象保障服务关注点,并对欧洲中心(ECMWF)细网格10m风在亚帆赛区的预报能力开展评估。结果表明,常年9月份亚帆赛区气温总体适宜比赛,风速有日变化特征,最大风出现在15—17时段。亚帆赛期间,首要关注的高影响天气事件是热带气旋(8级以上大风和暴雨),其次是短时强降水、雷电、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后是大雾、弱风和高温。ECMWF细网格10m风预报对亚帆赛区参考站爵溪站风向预报一致性较好,预报平均风速整体偏大,24h内预报误差稳定,平均误差在1.68~2.56 m/s之间,对赛区风力预报服务有较强的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韵律法的概念和关于韵律的一些观点,利用朔州市朔城区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压资料,用150天韵律对某一类气压、气温的开端特征预报降水过程。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做降水和大风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较高。由此可以引申出,运用此法可以将中期预报的预报时限延伸至150天,也可将此法运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汉机场2013年5月28日的大风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于地面冷锋过境引起的锋后大风,冷锋天气系统深厚且强大,南下过程时有所加强,低空急流的存在也对地面大风有影响,分析3小时变压场、温度平流场、垂直速度场对预报大风天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原MICAPS高低空实况、探空、物理量场等资料对太原2011年6月7日一次罕见的较强区域雷暴大风过程进行潜势预报分析,为太原区域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此次过程具有范围大、强度强的特点,属于太原罕见的较强区域雷暴大风过程;500 hPa横槽转竖以及低空切变线,为此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影响系统从低层到高层接近于垂直,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近地层存在逆温,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上干下湿"的层结结构,潜在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沙氏指数SI对此次雷暴大风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在此次雷暴大风过程中有较好的指示效果;500 hPa冷平流、850 hPa暖平流使层结更加趋于不稳定,潜势上更有利于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冷锋在不断发展和南压过程中触发了此次区域雷暴大风过程。  相似文献   

7.
1 5月份气候概况 汉中市今年5月以来,晴好天气较多,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明显偏多。总体上利于抗震救灾和夏粮作物的成熟及丰产。但这期间有4次主要降水过程,雨量分布不均,大都以雷阵雨天气出现,局地出现了雷阵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另外部分县区降水又异常偏少,使这些县区旱象开始抬头。以上这两类天气、气候均给本市抗震救灾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郑州机场1998~2005年的大风天气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郑州机场飞行的冬春季大风成因及一些特征进行了分型,并提出了2种典型大风天气形势的一般预报思路,以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从而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和航班正点.  相似文献   

9.
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2005年5?8月每日4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等多年各月各时次的平均场和气候日较差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5、6月与7、8月的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气候背景下。5、6月份北方冷空气比较活跃,华北地区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为主;7、8月华北地区受中纬度扰动和低纬度扰动的共同作用,从而造成5、6月份和7、8月份对流的性质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对流发生在变性的大陆冷气团中,常出现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后者的对流发生在锋前热带季风气团中,易出现暴雨天气。因此,5、6月份和7、8月份的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应该采用不同的预报思路。00 UTC和06 UTC近地面层?975 hPa相对湿度场的差异表明,午后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线(或露点锋)的气候特点。00 UTC和06 UTC的850 hPa平均流场对比还表明,在北京地区的北侧存在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地形性边界层辐合线的气候特点。上述两点为华北地区初始对流的临近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2005年5—8月每日4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等多年各月各时次的平均场和气候日较差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5、6月与7、8月的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气候背景下。5、6月份北方冷空气比较活跃,华北地区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为主;7、8月华北地区受中纬度扰动和低纬度扰动的共同作用,从而造成5、6月份和7、8月份对流的性质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对流发生在变性的大陆冷气团中,常出现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后者的对流发生在锋前热带季风气团中,易出现暴雨天气。因此,5、6月份和7、8月份的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应该采用不同的预报思路。00UTC和06UTC近地面层975hPa相对湿度场的差异表明,午后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线(或露点锋)的气候特点。00UTC和06UTC的850hPa平均流场对比还表明,在北京地区的北侧存在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地形性边界层辐合线的气候特点。上述两点为华北地区初始对流的临近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1.
榆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气候敏感区,各种气象灾害频繁,每年都因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和由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其中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70%以上。榆林市气象局始终把防灾减灾决策服务放在第一位,把事关社会公共安全的关键性、灾害性和转折性天气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对建国以来,我市发生的各种气象灾害都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在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雷暴大风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同时也是春季和夏季出现的一种危害程度很高的强对流天气现象,由于其预报难度较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有关雷暴大风的一些研究结果和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今后深入研究雷暴大风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秋—2010年春,四川川西南山地,以攀枝花为代表的秋冬春特重旱灾,是中国西南大旱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这场特大干旱发生的天气背景和异常成因,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研究发展以资料融合与数值预报为基础的客观定量化天气气候监测预报技术,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本文采用攀枝花1965—2010年所属台站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并依据旱灾气候背景、气象干旱指标和灾情评估规定,对该区域该时段特大干旱发生发展规律及成因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干旱是在攀枝花干季气候背景下,因长时间少雨而形成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旱灾程度深的极端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气象灾害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抑制作用或破坏作用,并造成一定农业损失的天气(或气候),对农作物的生育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四平市1951—2010年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研究得出,四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低温冷害、霜冻害、干旱和暴雨烘涝、大风、冰雹等,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抑制或破坏作用及生育和产量产生的影响.结论给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合理化建议,为提高我市的粮食产量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5.
梁钰  高媛媛  吕林宜  齐伊玲 《河南科学》2013,(11):1970-1976
2012年3月23日河南省发生了一次致灾大风天气过程。此次天气过程强度大、时间短,影响范围广,灾害比较大。为了找出此次大风发生的成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分析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致灾大风过程是在中高层低槽强烈斜压发展,槽后强的冷平流不断南下,较强的高空风动量下传,高低空存在强的下沉运动,地面大的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②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温度槽始终落后于高度槽,强烈的斜压作用使高空槽发展。在槽后强冷平流作用下,高空槽加深发展并东移南下,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冷空气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冷平流不断加强,河南上空冷暖平流共同作用,使得锋区进一步加强,风力加大;③中高层的强冷平流是此次大风过程的主要热力因子,低层冷平流较弱;④此次大风天气中高空风动量下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强风速从河南西北部自上而下,自西向东传播;⑤强的气压梯度力是此次大风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预报河南大风时要关注西安、北京和郑州之间的气压差,在西北路冷空气影响时,如果西安加压,北京减压,风速就有增大的趋势,反之,如果西安和北京都加压,虽然西安和郑州的气压梯度较大,风力也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6.
许波  耿建武  黄坤祥  刘燕  陈翔  汤如茂 《科技信息》2011,(6):365-366,368
应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洪泽站地面气象资料,对2005—2009年6-8月洪泽站出现的19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雷达基本反射率特征,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形态有以下五种类型:弓状回波、窄带回波、带状回波、“人”字形回波、钩状回波。其中弓状回波出现次数最多,钩状回波产生的大风最强。VIL值≥40kg/m2对雷暴大风有指示作用,VIL值≥65kg/m2时除出现雷暴大风外还有冰雹发生。此外,分析了雷暴大风回波的路径,共有四条,其中西南路和西路为主要路径,各7次,西北路4次,北路最少,只有1次。西南路多局地回波,生成于明光和盱眙西南部,与当地的丘陵地形有关;西北路的泗洪、泗阳与洪泽湖交界的陆地一侧也易产生局地回波。这些特征对洪泽湖雷暴大风临近预报预警有指导价值,对保障航运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建华 《江西科学》2022,40(1):125-128
基于常规天气图、地面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7年6月5日抚州市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以及天气尺度、不稳定能量、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在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中低层西南急流的形成促成了大气对流不稳定,地面辐合线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触发机制。飑线过境时温、压、湿等气象要素发生了剧烈变化。飑线形成之前,低层增温、增湿为强对流天气发生累积的不稳定能量起到促进的作用。快速东移的弓形回波带、在回波所经之地易出现雷暴大风天气;径向速度图上大片负的速度区前沿出现速度模糊,表明地面雷暴大风即将出现,这种速度场特征对抚州雷暴大风预警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和2006年6月两次相似的强对流天气给浙江省带来了强烈的雷雨大风和短时冰雹天气,这两次过程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中高层蕴含深厚的冷空气条件,而低层存在浅薄的暖湿气流.综合运用雷达卫星及NCEP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强对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云图及回波特征,进而揭示出此类天气的主要特点和可预报性.分析发现,925 hPa的切变线形成中尺度触发机制,对预报雷暴的发展走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冷暖平流交汇是触发对流的主要原因;云图上,云系移动前方形成较大的亮温梯度,后方形成干涌边界;雷达回波中表现出阵风锋的影响,这些都是地面灾害性大风产生的主要征兆.另外,强回波对应较大的风向切变区和悬挂回波是冰雹产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4月13日17时至24时发生在滇西、滇南和滇东南的大范围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产生飑线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并从短期、临近预报角度对这次飑线天气过程归纳出预报指标,得出了飑线所引起的强对流天气的落区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此次飑线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情况,以及飑线天气出现时天气和要素变化情况,为更好地提高预报飑线天气的准确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实时探测资料和模式预报产品、运用欧洲细网格产品对大风天气进行解释检验,分析了2020年6月20日14时至21时石河子垦区区域性大风沙尘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大风沙尘过程是里海快速长脊,西西波利亚低槽快速东移南下,冷空气沿西北路径南下爆发形成,大风发生时地面气压增加8hpa,850hpa温度场和风场存在强烈的斜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