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
高寒植物功能性状对种子萌发率与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寒植物功能性状对种子萌发率与出苗率的影响,对30种高寒植物进行萌发试验、盆栽试验以及测定包括百粒重、种子数、繁殖分配、比叶面积、生物量、高度在内的功能性状,并对萌发率、出苗率与功能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萌发率与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与其余功能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出苗率与萌发率、生物量及高度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 0. 01)。萌发率与种子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 0. 01);出苗率与种子数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 0. 05),出苗率与生物量、高度和萌发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 0. 01)。因此,用植物功能性状预测其种子的萌发率与出苗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云杉属(Picea)10个树种的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分析了它们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长、宽、千粒质量的差异在种间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种子萌发高峰期外,种子发芽率、发芽起始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在种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相关性分析则表明:种子长和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种子宽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发芽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纬度与种子长、种子宽和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年均温与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和发芽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纬度和温度是影响云杉属植物个体间种子大小变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缙云山国家级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萌发特性。经测定,单粒栲树种子质量变化范围为0.21~1.29g;按照栲树种子单粒质量频数分布选择大种子(0.80~1.29 g)、中种子(0.55~0.65 g)和小种子(0.21~0.40 g)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探讨种内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另外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探讨杀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栲树种子千粒重达到(582.21±16.14)g,超过缙云山绝大多数乔木植物,种子质量大;2)栲树种子整体萌发率达到75.1%,大种子为76.4%,中种子为85%,小种子为64%,大种子和中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小种子(p<0.05);3)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处理其萌发率并没有显著提高;4)栲树种子起始萌发时间为4 d,持续萌发时间为20 d,没有休眠性,萌发格局属于过渡型。综合分析认为,栲树种子这些萌发特性有利于种群持续稳定的更新,以维持栲树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2科524种植物种子,探讨了温度、海拔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温极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能够解释萌发率变异的3.4%.在5/15℃,5/20℃,10/25℃3个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分别为78.7%,83.4%,91.3%,平均萌发率分别为36.4%,40.6%,47.2%.其中5/15℃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与萌发率均最低,表明高寒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同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依赖于系统发育,科分类能够解释样区物种种子萌发总变异的34.9%.10个主要科植物种子在变温5/15℃,5/20℃,10/25℃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各个科的最高与最低萌发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禾本科平均萌发率最高(73.6%),豆科的最低(8.2%),各个科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种子采集地海拔与平均萌发率显著相关,能够解释萌发率总变异的2.3%.种子萌发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萌发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样区内随海拔升高,种子有变小的趋势,有利于萌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样区内各物种的萌发特性受到以上正负影响的双重作用,呈现出各异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6.
种子的传播效率与植物种群扩散能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杂草及入侵种大都具有很高的种子传播效率.在众多种子传播途径中,风传播是一种效率很高的传播方式,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种常为种子风传播的菊科植物.研究以云南常见的7种杂草型菊科植物(紫茎泽兰、飞机草、千里光、臭灵丹、黄鹌菜、蒲公英、斑鸠菊)为研究材料,在对比分析它们具冠毛种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研究种子飞行特征,分析了种子形态特征与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种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种子)的大小和风力传播结构(冠毛)存在显著差异;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为40.1~81.6 cm/s,依次为斑鸠菊蒲公英千里光黄鹌菜飞机草紫茎泽兰臭灵丹,种子的水平传播距离臭灵丹紫茎泽兰飞机草黄鹌菜千里光蒲公英斑鸠菊.与除臭灵丹之外的杂草相比,入侵种具有更强的风传播能力; 7种菊科植物种子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7种菊科植物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冠毛数量、冠毛长度和种子长/冠毛长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不相关;种子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种子综合形态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因子.该文以积温模型分析了6种菊科植物包括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鬼针草(Bidens pilosa)、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和金钮扣(Spilanthes paniculata)种子萌发对温度(15,20,25,30,35和40℃)的响应以及萌发所需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除小蓬草外(52~55%),其他5种菊科植物种子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萌发率达到80~95%;小蓬草和假臭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较窄(20~25℃),鬼针草、金钮扣和藿香蓟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较宽(15~30℃/35℃/40℃),金腰箭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偏高(25~40℃);产于北美洲的小蓬草和分布广泛的鬼针草种子萌发的生物学零度较低(分别为3.94℃和5.48℃),产于热带美洲或南美洲的金腰箭、假臭草、藿香蓟其生物学零度较高(分别为16.90℃、12.56℃和11.12℃);6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物学零度与原产地年均低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温呈显著负相关.除了金腰箭外,其余5种菊科植物均具有向更高纬度地区扩张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细叶亚菊(Ajanna tenuifolia)、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a)、南美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5种菊科植物4个浓度的水浸液为供体,对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种子萌发进行了生物测定,同时选择了同域分布的常见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了供体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强度.测试结果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评价,RI的相加平均值(M)评价供体对受体在萌发期的化感强度.结果表明:不同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种类和水浸液浓度而有差异,下田菊对黄帚橐吾萌发期的化感作用最强,火绒草对垂穗披碱草萌发期的化感作用最弱.权衡每种供体对两种受体的M值,发现0.0500 g/mL南美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和0.0250 g/mL下田菊水浸液对黄帚橐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牧草种子抑制作用较弱,其活性成分可作为植物源除草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肋果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15~35 ℃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肋果沙棘种子在温度为15 ℃和20 ℃时发芽率达90%以上,显著高于30 ℃和35 ℃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结束时胚根及下胚轴长度(37.22±2.910,52.41±3.030 mm)也大于30 ℃(33.32±1.313 mm)和35 ℃(23.28±1.641 mm)的长度,表明肋果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和生长情况较好.此外,肋果沙棘种子在各温度处理下,1~2 d内开始萌发,4~7 d完成萌发过程,具有迅速萌发的特性.较宽的萌发温幅、在较低温度下的高萌发率以及迅速萌发的特性保证了肋果沙棘能够在低温环境和较为短促的生长季节里顺利完成萌发过程,迅速占有生存资源与空间,这体现出该植物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和化学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种子对不同温度和化学试剂的响应.用3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3和CaCl2)分别处理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四川嵩草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10~25 ℃范围内均能萌发,但在20 ℃和25 ℃恒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最佳萌发温度为20 ℃,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分别可达96%和7.06.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用适当浓度NaOH处理过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高于用其它两种试剂处理的结果.10 ℃条件下,NaOH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 g·L-1;15~25 ℃温度条件下,最佳处理浓度为20 g·L-1.对于GA3和CaCl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0~25 ℃)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1.
以青藏高原东缘43种石竹目植物种子为对象,在自然光照和遮阴两种实验处理下研究了光照对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处理下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体上,全光照下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遮阴下的,光照强度对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指数没有影响;科分类水平上,不同科内萌发参数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种子发芽力和下胚轴伸长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油菜素内酯对侧柏种子发芽及下胚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对侧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速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0.4mg/L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使发芽率提高了21.5%,发芽势提高了13.33%,发芽时间缩短了1.91 d.天然油菜素内酯处理也促进了侧柏种子下胚轴的生长,处理5d内,下胚轴伸长生长比对照高出8.28%~147.64%.  相似文献   

13.
以青藏高原东缘九种紫草科植物为对象,在100%自然全光照以及36%NS和3%NS的光照强度下,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选取了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平均萌发时间三个萌发参数,并且依据种子萌发对光响应的不同将本实验所研究的九种紫草科植物分为以下四类:1)对光照梯度无响应,即不同光照强度下GP,GI和MGT部无显著变化的有狼紫草、西藏附地菜、小花琉璃草、甘青微孔草和微孔草;2)光照减小了GP和GI,延长了MGT的有倒提壶与卵盘鹤虱;3)光照梯度对GP和GI都无影响,而延长了MGT的有小叶滇紫草;4)光照提高了GP和GI而对MGT无影响的有糙草.此九种紫草科值物可能存在两种萌发对策,即感应水分和感应光照,来选择萌发时间和萌发数量,从而在萌发行为上产生了生态位分化.  相似文献   

14.
硫酸镁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春3号大豆为研究材料,设置了6个硫酸镁处理浓度,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镁溶液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镁浸种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大豆单株的鲜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了电导率,尤其以ρ(Mg^2 )=10.00mg/L的硫酸镁溶液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包衣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的棉花型包衣剂和玉米型包衣剂处理棉花种子,选择2种温度条件进对其进行培养,测定发芽率、幼苗长度和幼苗重量,研究不同包衣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包衣剂处理的棉花种子在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状况上均优于未处理的种子,对棉花型包衣剂成分进行调整,能有效影响棉花早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准确认识植冠种子库的生态意义。【方法】以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植冠种子库为研究对象,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植冠种子库中采集种子,分别进行萌发测试,种子干质量、含水量、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4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并对种子萌发率和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研究期内,复羽叶栾树植冠种子库中的种子先后经历了生理成熟、成熟脱水、休眠诱导和休眠解除4个生理时期;各生理时期的种子总体上在模拟的秋季变温条件下萌发最好,其次为春季变温,再次为夏季变温;完成成熟脱水的种子在植冠种子库中宿存期间始终保持着高活力水平;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与模拟的春、夏、秋季节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随着种子休眠的诱导而下降,随着种子休眠的解除而升高,表明抗氧化酶在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获得和保持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证实了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胚胁迫学说”。【...  相似文献   

18.
直流电场处理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杨建雄1佘小平1桂智彬2乔立民2(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所,西安710071;第一作者,男,42岁,副教授)早在1966年,Sidaway[1]就电场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荚豌豆--青荷9号的种子为材料,用10-200mg/L的水杨酸分别浸种12h和36h,观察豌豆种子萌发情况及其萌发过程中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用10-50mg/L水杨酸浸种12h及10mg/L水杨酸浸种36h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且可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当水杨酸浓度增大,浸种时间延长时则抑制豌豆种子萌发.用水杨酸处理后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同种子的萌发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20.
沙埋对几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7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9个沙埋处理深度为1、2、3、45、、6、7、8和10 cm.结果表明,在不同沙埋处理下,7种植物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除山竹岩黄芪外,其他6种植物的萌发趋势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山竹岩黄芪在不同沙埋处理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在8 cm埋深处萌发率最小.沙埋对7种植物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影响,埋深增加,出苗率减小,幼苗出土与植物繁殖体的大小有关,繁殖体大的物种具有较深沙层的幼苗出土,幼苗出土的沙埋深度顺序为小叶锦鸡儿≥沙米>山竹岩黄芪≥大果虫实>地肤≥灰绿藜>差巴嘎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