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很久以前,南美洲与北美洲还未连接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海峡,大西洋和太平洋水域在这个赤道附近的海峡处自由流动。随后,地壳变动令北美洲和南美洲碰撞,迫使科科斯板块俯冲到加勒比板块之下。这次碰撞释放的压力和热量导致了海底火山的形成,其中一些火山冲出了海洋表面,形成众多岛屿。与此同时,这两个板块的运动也推高了海底,最终迫使一些地区冒出海面。  相似文献   

2.
你以为海底是一个平静、和谐、冷寂的世界吗?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跳荡和奔突之中。海底火山便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科学家统计,在海洋中约有一万多座火山,单太平洋海底高度超过千米的火山就有3500多座,这是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海洋中采集到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3.
正海洋里也有山脉吗?是的,海底山脉指的就是海底的大洋中脊和海岭。大洋中脊是贯穿世界大洋的海底山系;而海岭又叫海脊,是海底山脉的一部分。海底的山脉与峻岭——大洋中脊与海岭海山通常是指大洋深海中位于海面以下、高度大于1000米的隆起地形,而广义上的海山也包括海底中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的海底丘陵。大多数海山是由板块运动及其引发的火山活动形成的,而板块运动常使海山以  相似文献   

4.
大西洋中脊现今扩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根  朱文耀 《科学通报》2002,47(13):1027-1031
基于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的ITRF2000速度场建立独立于任何板块模型假设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并求出北美与欧亚、北美与非洲、南美与非洲板块的相对Euler矢量,同此给出了大西洋中脊的现今扩张速度,与地质模型NNR-NUVEL1A相比,呈现出南大西洋中脊扩张速度大于北大西洋,但南大西洋中脊在减速扩张,北大西洋中脊在加速扩张,反映了大西洋中脊现今扩张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深海火山 几年前,美国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岛以东进行了一次探险活动,他们在2500米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深海火山口,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一座深海火山,在此之前,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这座火山位于海底山脉的顶部,已生存了数百年。此后,科学家们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几十座深海火山。深海火山一般呈丛群状,由大大小小几十个管状  相似文献   

6.
海底火山     
《大自然探索》2007,(9):18-19
海底火山环 如果你在浅海海域看到莫名升腾的气流或岩石碎屑,那多半就是海底火山在爆发.一般说来,更多的海底火山爆发发生在深海海域,那里分布着众多的海底火山.大陆板块漂移学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若干块处于不断运动中的板块覆盖形成的,板块之下是部分熔化的岩浆.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附近一座大西洋海底火山最近爆发,形成了下面这幅照片中的白帽浪、这座火山持续喷出气体和冒烟的柑浆,把局部洋面染成了绿色和褐色。西班牙政府关闭了附近岛上的一座港口,下令船只远离岛上村庄,禁止船只飞越该岛南端。这座港口的600名居民已经撤离,  相似文献   

8.
1973年8月2日,"阿基米德号"深潜器载着驾驶员德弗罗贝雄尔、首席科学家勒皮雄和机械师米歇尔开始下潜,下潜的目标是大西洋中脊,它位于亚速尔群岛的西南海底.  相似文献   

9.
城子 《科学之友》2005,(4):31-31
科学家最近在大西洋海底的火山口附近发现了罕见的生命形态,这里有透明的虾、蟹以及其他大量的生命体。在这个被称为失落之城(Lost City)的地方,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高耸的白色管状矿体柱,这种特征与近几年来一直研究的海底火山黑色流体包裹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洋中脊     
20世纪70年代初期,海洋学家利用先进的海洋声纳探测技术,在大西洋中找到一条纵贯南北的海下山脉.后来,人们在太平洋、印度洋的洋底也找到类似的山脉.这些海下山脉被统称为"洋中脊".所有的大洋中脊共同组成绵延海下的庞大无比的水下山系,它们彼此相接,走向曲折,全长超过8万千米,这是陆地上任何一条山脊所不及的.最为壮观的是大西洋中脊,宽1500~2000千米,面积约占到大西洋面积的1/3,相对高度1000~3000米,巍然耸立于洋底.洋中脊的发现为板块构造理论找到了有力的证据.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是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洋中脊顶部的地壳热量相当大,是地热的排泄口,并有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也很活跃.  相似文献   

11.
发现海底火山 地球上80%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大海中,但是由于人类难以到达深海,而对海底火山了解很少.研究人员为了证实深海火山爆发现象,已经花费了25年时间.以前,曾经有潜水者和科学仪器观测到海底火山爆发后的遗迹,而美国发射的"杰森号"水下机器人则是首次拍摄到海底火山正在爆发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延河  宋鹤彬  李金城  姚晓梅 《科学通报》1997,42(19):2084-2086
海底多金属结核贮量巨大,是重要的潜在矿产资源.对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之间的关系早有报道,如火山碎屑常常做为结核的核心物质存在,海底热液活动正在排放大量的锰等成矿物质,并沉淀形成铁锰氧化物.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在结核成矿作用中的地位迄今还不清楚.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对结核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掌握结核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寻找圈定富矿结核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部海水中~3He是一种稳定的来自地幔的物质,它可以在海洋中保存上千年,随海流漂移数千公里,而且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因此海洋中~3He/~4He比值是探测海底热液活动最灵敏的指示剂. 本文根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规律探讨了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志根  朱文耀 《自然杂志》2000,22(4):202-207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上开始实施了第一个地壳动力学计划,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已测定了500多条洲际间的基线长度变化率,得到了全球约550个地面观测站的地心坐标及其变化率,实现了用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高精度地球参考架;证实了全球板块运动的存在,为测地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和地震灾害学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分析得到了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速率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借助千百万年前火山威力形成的美国夏威夷群岛(从海底隆起),是目前全世界仅有的几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能够面对面亲密接触的活火山之一,其各大火山属于盾形火山,产生的熔岩通常是流体熔岩,形成坡度平缓的盾形山,如maunaloa山  相似文献   

15.
海底火山环,指由一系列位于太平洋腹地的海底活火山构成的环形群岛。2003年,科学家对位于西太平洋海域的马里亚纳群岛的海底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条由50多座海底火山组成的海底火山环。2004年,科学家重返马里亚纳群岛,对那里的海底火山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海洋生物广泛存在于阳光充足的透光层中,透光层的深度通常局限于水深200米以内。因此水深超过200米,海洋生物就变得十分稀少。深海底缺少阳光的“关照”,压力又异常大,可想而知生物难以存活,由此许多人都认为深海底是生命的荒漠。果真如此吗?探索海底奥秘的钥匙—— 载人深潜器 海底深处没有光亮,而且压力出奇的大,即便是借助于氧气瓶,一般人也只能潜到十余米深,如何能够观测到深海底部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载人深潜器。它在海洋研究中作用十分活跃,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地质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使人类真正实现了自由地遨游于海洋深处的夙愿。 先让我们来看看载人深潜器有哪些用处?自从1973年第一次下潜到大西洋洋中脊3000米深处实施“法莫斯”计划以来,载人深潜器已广泛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用于海底矿产资源调查,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结核、中一高温热液矿床等,尤其是近年来阿尔文、辛凯6500等深潜器对大洋中脊热液成矿作用的调查,辛凯6500对日本南海海旺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及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更加激发了人类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的热情并使得这一想法的实现变得越来越现实;其次是用于...  相似文献   

17.
西南印度洋脊的海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主要产物,以其富含铜、锌、铅、金和银等贵金属元素成为一种潜在的海底矿产资源,备受关注.2007年以来,中国大洋调查航次在西南印度洋脊开展了4个航次共8个航段的海底热液活动调查,发现了8处热液区.在此基础上,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了西南印度洋脊1×104 km2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系统介绍了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脊海底热液活动调查中(2007~2010年)发现的热液区(点)分布,并初步分析了典型热液区的地质特征.基于此,提出将来西南印度洋脊硫化物勘探中应注重开展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控矿因素、非活动/埋藏型硫化物找矿方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亟需加快建立热液区尺度的近底硫化物勘探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只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长有类似人类牙齿的神奇乌贼。它们真的长着和人类一样的牙齿吗?它们会咬人吗?研究人员说,这种鱼的名字叫Promachoteuthis sulcus,是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的一种小型乌贼,极其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只保留了一个标本。它们的触手极短,看起来很怪异,而吓坏我们的"牙齿"其实是一个错觉,它们是乌贼的嘴唇。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绝大部分被海洋覆盖,而地球上95%以上的海洋还未被人类涉足过。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将告诉你,如何使用高科技设备来探索这片未知地带。一触即发海底火山何时爆发?对于想要弄清楚海底世界的科学家们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课题。海底原来有那么多的火山  相似文献   

20.
余星  韩喜球  唐立梅  刘吉强  张平萍 《科学通报》2019,64(17):1799-1816
东南印度洋中脊(Southeast Indian Ridge, SEIR)是印度洋中扩张速度最快的洋中脊,由SEIR增生的洋壳占印度洋总面积的50%以上,它是塑造印度洋现今构造格局的关键要素.相对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西北印度洋中脊, SEIR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综合SEIR及邻区海底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异常特征和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SEIR的分段、洋中脊演化过程和地幔不均一性,以及板内火山作用与洋中脊的成因关系等.本文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东南印度洋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全面理解整个印度洋的洋中脊系统和大地构造格局,增进对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印度洋演化过程的认识.初步研究认为东南印度洋区是多期洋中脊演化的结果,经历了北西向扩张、南北向扩张直至北东向扩张的三期洋壳增生过程.东南印度洋脊下的地幔源区存在不均一性,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圣保罗海底高原和澳大利亚-南极错乱带两个区域.东南印度洋中的海底高原与热点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同时部分存在热点-洋脊相互作用或残留陆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