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戈培尔论国社党的难关日常的问题和困难阻碍了大部国社党员去领会那「伟大」的最终目标,宣传部长戈培尔在一篇演说里曾经这样说过.他承认了国社党内部确有相当的不满意发生.答覆这些「退缩」的意向,戈培尔说:要希望立刻实现国社党的纲领,实在是不可能的.「这纲领决不是什么实实在在捉摸得到的东西,其目的在乎全德国心理上精神上的总动员.这一类工作决不会十足地完成.我们得时时从新做起.」  相似文献   

2.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它能对审美的人有作用。艺术家的意义在于他创造艺术作品,从而使世界关学化,但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他们忘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导致艺术的虚无和外化。表面看起来繁荣似锦,但真正的传世之作却少之叉少,而这种局面的出现跟艺术家对艺术认识的边缘化和对自身把握缺乏耐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西德     
西德拥有较多读者的画报现在用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做封面的次数比纳粹时期还要多。画报中的文章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的司令官、空军勇士和“国防军”领袖的“功绩”,颂扬备至。它们“谴责”盟国对战犯的“暴虐行为”,并且嘲笑对战争罪行的审判。  相似文献   

4.
借用"北漂"的概念,景德镇也聚集了一大批从外地来景德镇发展的艺术家,他们有的是在纯艺术领域已经有所建树的老艺术家,倾慕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材质与氛围;有的是在其他陶瓷产区对陶瓷已经有所接触,希望借助景德镇艺术天堂的灵性来成就自己的艺术之路。艺术与谋生、需求与偶然,就这样交织出景德镇历史的文化积淀与现实的融合与创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正处于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外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在这里汇集。各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在这里交融,各种不同的艺术观念在这里碰撞,各种不同的艺术精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景漂"奇观。新的理念、新的工艺、新的材质、新的技法不断地涌现,这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共同追溯"珠山八友"等前辈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足迹,认真学习他们的创新求变的从艺态度,自觉继承他们艺文并重的审美追求,对增强我们当代陶瓷艺术家的文化素养,提升我们的艺术品位,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从而将陶瓷艺术创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峰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感觉是先天的,人人皆有的心理反应,而“艺术感觉”,则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所特有的充溢着灵性的一种感觉,也是由生活通向艺术的一座璀灿的桥梁。钱学森认为,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发展都离不开“天才的直觉”;斯达尔夫人也指出:“写作的首要条件是强烈而生动的感觉方式”(《西方文论选》)。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的特征是非常复杂而又难以把握的。许多理论家、艺术家都对此问题伤过脑筋,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见解。最主要的有这样两种观点:自我表现论与人类情感表现论。 自我表现论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自我表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自西方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之后,这个看法就为许多艺术家所坚持。从英国浪漫派华兹华斯、雪莱到中国的浪漫诗人郭沫若都持这种看法。著名音乐家勋伯格也是主张“自我表现”的,他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自己。”即这一派观点的论者认为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只能是自我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只有当创作者的情感集聚、浓缩、濒于迸发时,他们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这一观点有它合理的东西,那就是就艺术地把握世界而言,艺术家只有通过自己情感的全部投入、燃烧,才能照亮眼前的现实,才能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8.
韩梅  李玉 《科技信息》2011,(15):415-415
宗教与艺术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是现代艺术家已不是简单地以世俗化的眼光去表现宗教题材,而是试图将世俗生活宗教化。他们的图式生成过程具有很大程度的悟性和艺术直觉特征,但同样反映出当代艺术家的焦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受到普遍关注,与中国传统思维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吻合.艺术家在中国古代的基本身份是"文人",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生活目标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艺术家走向成功的最后关键靠的是他的修养.荆浩久居山林,身心自由,保证其艺术人格是一种自觉而又自由的独立存在.《匡庐图》既有"天行健""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又有道法自然的人生理念,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0.
在粉彩花鸟画中,最富特色的是梅、兰、菊、竹"四君子"题材,在粉彩艺术表现过程中,也形成了人各一态,形式手法多样的格局。梅兰菊竹题材之所以得到粉彩妙手器重,在他们的画作中占据相当的地位,除了陶瓷艺术家自身所表现出的浓重的文人儒雅气息以外,梅兰菊竹的自然物本身具有客观的审美属性,足以唤起艺术家的对美的感应,引起艺术家对人的类似品格的联想。本文以"四君子"题材的基本审美属性为主要内容,探讨它们在粉彩艺术中的运用及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作品的道德意义或价值,强调艺术家的伦理自觉,认为艺术价值的高下与艺术家自身的伦理人格密切相关。因此,他们不仅在反映美的事物时,注意以美引善,而且在反映丑的事物时,也十分注意以丑导善。  相似文献   

12.
艺术风格,既是作家、艺术家思想艺术特征的体现,也是一个作家、艺术家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艺术家作品的鲜明标志。黄建新、冯小刚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在思想的追求上具有趋同性,但在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幽默方式和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性。其具体表现为:实在与幻象、平实与离奇、冷峻与调侃和荒诞与游戏。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体现。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饱满的生活情感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一个艺术家,有怎样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其作品就有怎样的情感流露。 法国画家凡高有幅作品《鞋》,表现的是一双皱折、污迹斑驳的大皮鞋。虽然这是一双很普通的鞋,但在画家眼里,它却不仅是画家生活潦倒、困苦和艰难的真实体现,还暗示着画家艺术生涯的漫长、孤独;同时又是画家执着挚诚、复杂的内心写照。 对于凡·高来讲,由于生活的情感给了他的作品以不凡的艺术魅力。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还渴望生活。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而且终生事业不得志,但他却依然去描绘他终生爱恋的苍松、美丽动人的鲜花,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和给人间以温暖的太阳;同样,  相似文献   

14.
第二落点     
德国汉堡的自由职业画家艾戈尔,当年从法国来到德国创业时,为了绘画艺术,他整天饿着肚子努力奋斗,梦想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当一名画家。然而,经过数年努力,仍然事与愿违,一张又一张呕心沥血创作的油画无人问津,他还是个口袋空空的落魄艺术家。在无所建树的孤寂中,艾戈尔意外地注意到一  相似文献   

15.
正琢玉成器国外的雕塑鼎鼎有名,但是说到玉雕,大家好像都没怎么听说过。其实,在玉雕作品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国外的玉雕作品跟他们的文化是一体的,艺术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是玉石材料化运用,也就是说作品更加注重艺术表现,因此他们的创作更独特,更自由。与中国玉文化历史相比,国外的玉文化土壤是相当贫瘠的。近50年,才有一些雕刻家开始对玉雕艺术产生兴趣,这批艺术家主要分布在国外产玉区,如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地,他们选用的都是当地产的玉石,以碧玉石为主,其玉雕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在国际雕刻艺术界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6.
黄寒清  程冲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1):118-119,111
“瓷都”美誉闻名天下,近年来,随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知名艺术家驻足景德镇.他们的到来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挝爱国战线党文工团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从他们战斗的歌舞艺术中,我们看到了老挝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和侵略的昂扬斗志,我们也听到了中老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的友谊的故事。从他们的充满老挝人民生活气息的艺术中,我们看到老挝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正确的道路。在战斗中成长的老挝爱国战线党文工团,继承了老挝人民优秀的艺术传统,并在老挝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汲取艺术题材,创造了反映老挝人民生活和斗争、理想和信念的新艺术。这是战斗的艺术,因而是健康而纯朴的;这是生活的艺术,因而是纯真而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说得好:“爱情不只是一种感情,它同样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应该有她特殊的艺术规律。有的人谈恋爱告吹,不在于他们没有良好的爱情基础,而是因为没有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情。那么,怎样掌握好这门艺术呢? 马克思年轻时热烈深挚地爱着燕妮,但表露方法是  相似文献   

19.
我看盛力     
徐彦洲 《科技信息》2003,(3M):52-53
在当今这个艺术思潮迅速不断地更新,艺术上一轮轮的商业炒作热闹着的时代,像盛力这样甘于寂寞,躲在乡下的老宅子里潜心做学问的学者型艺术家,在我这十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还没有碰上几位。我接盛力那个班时,他们二年级。我教他们还乡团描、油画和创作课。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民族继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家.」「著作家是人类心?的工程师.」——史达林如果科学是人类集体统制自然的工具,艺术便是他自我表现的方式.地球上最落后种族的数十百万的人民,已在苏联从睡梦中醒来了.他们寻求着自我表现.他们自己写作,唱歌和绘画;他们从自己阶层中造就了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他们并对自己作极苛求的批判.苏联的艺术不是私产,这是国家的财富,而国家是以它的财富自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