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奇幻文学的叙事时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奇幻文学在当下的流行,与其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佛教思维的吸取,奇幻在叙事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叙事范式,对叙事的延展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报应思想和心态的应用又使得奇幻在叙事上统一了时空的内在逻辑,奇幻对佛教思维的吸取,不但成就了自身的文学魅力,对叙事时空也进行了一次有力的开拓。  相似文献   

2.
奇幻文学通过叙事为读者创造的新奇阅读体验,源于作者对各种新叙事手段的借鉴,通过参照物的选择,奇幻叙事在形象塑造、时空逻辑和审美感知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在对读者期待的挑战中,奇幻叙事成就了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燕丹子>有着高超的奇幻叙事艺术,这种奇幻叙事不仅仅是增加丰富的想象和怪诞的情节,更是以文本本身存在的对立的思维为基础.这种思维展示了它作为一部成熟小说的独特叙事魅力,反映了中国人对立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燕丹子>的奇幻叙事通过对立思维而表现出来,其具体表现有三种:一是太子丹高贵与自卑的对立,二是荆轲大侠与流氓的对立,三是创作者真实与荒诞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40年代空前繁荣的叙事长诗创作自觉整合中西叙事诗学资源,尤其是借鉴并融合抒情诗、小说和戏剧的表现技巧,大大发展了抒情化叙事、意象化叙事、戏剧化叙事等叙事策略。本文将试图从"抒情化叙事"与"意象化叙事"两个层面对40年代叙事诗的叙事艺术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5.
扎西达娃和托尼·莫里森的魔幻叙事主要体现于其匠心独运的时间叙事和神话叙事之中.扎西达娃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循环时间叙事和藏民族轮回时间观,形成其独特的循环时间叙事,而莫里森则借鉴胡安·鲁尔福非时间的时间叙事和博尔赫斯迷宫式时间叙事,再融合非洲文化之时间观,构建其时间文本结构.他们亦利用本民族神话和传说进行神话叙事,赋予现实以神话般的意义,从而创造出神奇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叙事学的特点来看,金圣叹作为我国叙事学的伟大先驱,对叙事文学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节奏与叙事语言作了有益的探讨,很多观点与现代叙事学理论暗合。  相似文献   

7.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为案例,从卷轴的叙事意义、广场影像叙事聚焦的主题阐释功能,以及广场影像叙事的观众接近原则三个方面分析了开幕式文艺表演如何运用广场影像叙事策略来达到叙事目标的实现。认为广场文艺表演与影像叙事的结合形成了新的叙事形式:广场影象叙事。  相似文献   

8.
《老残游记》的叙事模式是以空间维度为核心的地理叙事,其形成与作者刘鹗的经历有着内在关联。小说中的地理环境描写与人物、事件相统一,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按照地名标示的范围大小,《老残游记》可以分为宏观地理空间和微观地理空间。地理空间的呈现与转换,与故事的发生和情节发展以及叙事的真实合理等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贯穿全文的地理叙事脉络。  相似文献   

9.
网络小说因其写作的无功利性与随意性,而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了与传统小说叙事结构的清晰严谨截然相反的特征,如多种叙事方式糅合并存,形成多变与多样化的叙事结构;或是由于叙事的松散随意,而成为一种"无结构"的结构样式。网络小说叙事结构的创新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美学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文学的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直参与其中。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个互动期:上世纪初为似离实合的"暗合期",既吸收西方体系化、理论化的思维方式和著述体例,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理论保持着紧密联系。上世纪40至60年代,受时代政治思潮影响,与传统的文化、文论渐次疏远,形成似合实离的"迎合期"。上世纪末至现在,随着学术界和国人反思思潮的涌起,文学史叙事模式逐渐向传统文化、文学理论回归,进入了"融合期"。陶渊明的叙事部分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离合"互动关系中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左传》既是历史著作 ,又是文学著作 ,具有双重性质和双重功能。文章从历史写作和叙事文学存在着部分交叠关系入手 ,就写作材料、材料的加工方式、作品成就、社会功能等方面 ,对《左传》叙事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作了深入剖析 ,高度肯定了《左传》在叙事文学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奇幻文学里的悲情因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奇幻文学风靡当今文坛,不仅因其文学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和即时性,还因为奇幻文学的奇幻色彩依据人类的本性来展现。奇幻文学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它将人性融于奇幻的叙述之中,使得人性的魅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这种发挥又集中于奇幻悲剧的创作中,这使奇幻作品更具厚重感。  相似文献   

13.
由玄幻到奇幻:《庄子》、《法华经》幻想思维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庄子》是以“玄幻”为其表达方式的,这种中国本土的幻想思维和《法华经》的奇幻表现相融合,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叙事文学幻想因素的发展。通过对这二者的比较,可以从中清理出中国本土想象在和外来想象结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式幻想文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是从历史叙事而非神话叙事开始的,因此历史叙事理念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情结。而中国叙事文学的美学自觉,在一定层面上便成了摆脱这一情结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就是通过对史外史的审美追求,到超越史学文统的虚构性叙事文学观念的兴起,而最终落实为对俗世生存诗意的追问与经营。  相似文献   

15.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叙述是指历史学家按照如实叙述的原则,写作历史著作的过程。无论是秉笔直书的原则,还是对史料的选择与甄别,历史叙述都是一项历史学家主观参与的实践活动。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历史学家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与批判,蕴含了历史学家个人的价值判断原则。历史学家在历史叙述中的主观性与个人情感,将影响主体对史料的选择,甚至影响所述史实的正误。历史学家通过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传递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而教育与引导读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探索文学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决定了其叙事的流动性.但不论其如何变化,探索文学的叙事仍有一些基本的立足点和叙事特征.作为一种解构性叙事,它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小说叙事规范的消解和对"深度模式"的拆除上;作为一种极具张力的叙事,它又往往在同一文本中并置两套截然相反的叙事语码.  相似文献   

18.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