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砂岩脆-韧性变形转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砂岩的三轴试验,发现:在常温下,随着围压增加,多孔砂岩由脆性破裂转化为韧性碎屑流动;围压和孔隙在此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砂岩脆性破裂是一个自组织过程,产生了分形的破裂面和分形分布的徽破裂;砂岩的韧性碎屑流动是砂粒内的微破裂的连续滑动;砂岩的韧性碎屑流动导致了孔隙的破裂。  相似文献   

2.
围压对砂岩破碎的分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砂岩碎屑的野外统计,发现碎屑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通过室内实验研究3,发现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砂岩碎屑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别。在围压很小或没有围压的实验中,砂岩碎屑的分布不具朋分形特征;在设置主的实验中,出现了砂粒的压现象,砂岩碎屑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井中测量岩石可钻性的主要方法是以井下取心为对象,测量岩石的力学性能和微钻法可钻性试验,但这种方法采样费用高,试验周期长,不能在现场直接应用,这对实际应用造成了很大困难。文中用筛析法分析不同围压下砂岩岩心碎屑的分布,发现砂岩岩心破碎碎屑是分形分布。不同围压的实验中,碎屑分布的分维值不同。随着围压的增加,砂岩破碎碎屑的分维增大。解释了砂岩碎屑分维增大的原因,研究了碎屑分形分布的物理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砂岩岩心分形维数与可钻性和围压之间关系,为使用实际钻进过程中产生的上返岩屑描述可钻性指标奠定基础,为可钻性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河南熊耳山地区的滑脱拆离带由浅部到深部为一脆性—脆韧性—韧性的断裂带.浅部盖层由于未遭受高温热液变质作用,所受围压和孔隙压力较小,表现为脆性变形;深部基底遭受了强烈的高温热液变质作用,岩石中赋存汽水流体较多,所受围压也较大,表现为韧性变形;而位于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拆离断层则由于高孔隙压力作用降低了部分围压效应,使之位于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拆离断层产生了脆韧性变形.这样在不同围压、流体、孔隙压力和高温热液变质作用等因素及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本地区滑脱拆离带的脆韧性转换  相似文献   

5.
高围压高水压作用下脆性岩石强度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大理岩、砂岩进行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全应力-应变过程三轴压缩试验,分析高围压高水压对脆性岩石变形、强度及脆-延转化特性的影响,探讨围压变化范围较大时岩石强度与围压及高孔隙水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较大围压范围内,有无施加水压力2种条件下,σ1与σ3之间均呈非线性关系;高孔隙水压力加速了岩石的脆性破裂,降低了岩石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借助CT机对砂岩破裂过程的实时观测以及结合CT图像和CT数的分析发现:在单轴和三轴压力作用下,砂岩CT数方差变化剧烈的地方发生脆性变化,而方差比较稳定的地方发生塑性变化;当有渗透水流作用时,砂岩应变特性与干砂岩的应变特性有明显差异,峰值强度显著增大,残余强度也明显增加;砂岩在单轴干燥状态下发生脆性破坏,而在有渗透压力和围压的情况下发生塑性破坏。通过CT技术可以方便地计算出砂岩的实时孔隙率。  相似文献   

7.
以低渗透致密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围压和孔隙气压下的常规三轴不排气试验,分析了不同应力路径下,围压与孔隙气压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压对砂岩具有强化作用;随着围压增大,抗压强度与延性明显增大,多呈现剪切破坏形式;孔隙气压使砂岩的抗压强度降低,脆性提高,砂岩内部张力增大,对砂岩内部连续结构产生破坏,易产生劈裂破坏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轴压缩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围压和孔隙压力下碳酸盐岩破裂方式及裂缝分布形态。在设定的加载方式下,针对某异常高压油田碳酸盐岩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压缩导致破裂的过程中,破裂方式主要与有效应力有关;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岩石逐渐由脆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对三轴压缩实验后的岩心磨制了薄片,从微观上分析裂缝成因模式。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裂缝类型分别为劈裂面、高角度缝、共轭剪切缝、高密度网状缝。  相似文献   

9.
望湘花岗岩高温高压流变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围压高温高压三轴变形实验装置,对望湘花岗岩作了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固态流变实验;变形试样作了光学显微镜和TEM分析.实验温度350~950℃,围压60~420MPa,应变速率10-6s-1.试样在较低温度压力下表现为脆性破裂;在较高温度压力下出现脆性—韧性过渡状态.望湘花岗岩中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有不同的变形构造和流变性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子长油田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对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取得以下认识:(1)本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含少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具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2)长2砂岩已达晚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阶段早期的机械压实和黏土膜析出,早成岩阶段晚期的石英、长石压溶及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早期的自生矿物析出和随后发生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等成岩作用过程;(3)砂岩中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微孔隙、裂隙孔等几种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80%以上;(4)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砂岩的成分(碎屑云母、方解石胶结物)和结构(粒度)对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温度为800~900℃,围压为1GPa的条件下对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压缩变形实验。样品变形处于半脆性域,以出现非破裂的准韧性剪切带为特征。提出了剪切带是由样品的原始缺陷向外稳态扩展而形成的机制,可用稍加改变的流变介质断裂力学原理对这种扩展过程进行说明;并将此机制推广到剪切带的形成中。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裂隙倾角的裂隙砂岩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试件变形破裂过程中的应变能演化特征,基于分形理论定量描述了最终破坏后碎屑尺度分布的分形特征,初步探究了能量耗散与破碎分形维数之间的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隙倾角增加,裂隙砂岩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耗散应变能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数据拟合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试件破坏后的碎屑尺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不同裂隙倾角试件的分形维数介于2.58~2.64;分形维数随裂隙倾角的变化规律与抗压强度类似,两者近似呈线性相关关系。此外,试件的抗压强度越高,破坏时释放的耗散应变能越多,试件破碎程度越严重,所产生的微、细粒碎屑占比增大,导致分形维数变大;数据拟合结果表明耗散应变能和分形维数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砂岩孔隙结构分形模型及随机网络仿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立了砂岩多孔介质孔隙空间分布的分形模型,用改变粗视化程度方法导出了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分布的分形模型及相应的概率模型,提出了用实际压汞实验验证上述模型及由压汞数据确定岩心孔喉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部地区侏罗系砂岩成岩年代新、胶结程度较差,以及煤矿高强度开采的特点,开展恒定围压下三轴压缩实验,不同速率卸围压,以及单块多级加载实验,研究围压路径变化效应对钙泥质胶结砂岩强度和变形特征的影响.实验表明:西部中粒砂岩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均对围压依赖性较强,且由于其钙泥质胶结的细观特性使其黏聚力、内摩擦角相比其他地区、其他年代的砂岩较低.随着围压的增大,试件由简单平整破裂面向复杂非平整多破裂面破裂模式转化.变围压加载过程中,围压的变化对砂岩的承载能力和变性特征影响显著,围压主要通过束缚试件横向变形和裂纹扩展,以及增大内部摩擦的方式影响岩体的力学特征,围压卸载和加载对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可为采场推进速度优化和围岩支护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表征方法难以精确表征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空间分布复杂性和不规则性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实现了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的定量表征。基于不同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差异性的分析,优选采用MIFA方法求解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在2.042~2.324),相关性最佳;确定了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变异系数以及均值系数作为储层孔喉分布复杂程度和非均质程度的综合表征参数;基于恒速压汞分形维数的求解,发现低渗砂岩储层非均质程度呈中小孔喉大于微小孔喉,喉道分布大于孔隙分布的特点;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与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损害率的实验结果均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喉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且应力敏感性的损害程度也将加剧。低渗砂岩储层分形维数的计算可用于室内实验结果的定性预测和判断,也可作为油藏工程中应用相渗曲线时的重要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低渗透硬岩渗透特性,以片麻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场耦合实验装置,开展不同围压、孔隙压力作用下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岩石渐进破裂过程中渗透率随围压、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岩石渐进破裂过程不同阶段围压和孔隙压力对于片麻岩渗透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岩石渐进破坏过程中,渗透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峰值强度附近渗...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统计特征体法测量分形维数的测试原理,用砂岩断面的扫描电镜图片半自动分析方法,对砂岩孔隙的分形维数和分形孔隙度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储层砂岩孔隙的分形性质与砂岩的成分、结构及成岩作用的关系。文章还对分形范围、分形维数、分形孔隙度及分形孔隙度与总孔隙度之比值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描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前人对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描述储层孔径分布的分形几何公式和储层毛管压力曲线的分形几何公式;利用岩心压汞测试资料,建立了描述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模型,探讨了砂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表明孔隙的分形特征是分区域的,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孔隙的非均质性,分形维数大,砂岩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强.依据建立的孔隙分形模型,在考虑孔隙结构、润湿性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函数公式和毛管束模型,推导出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理论预测公式.根据所得到的理论预测公式,进行了相对渗透率曲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曲线与理论曲线是一致的.同时,可用于长期水驱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预测和不同储层相渗曲线的归类,指导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19.
砂岩孔隙结构分形模型及随机网络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砂岩多孔介质孔隙空间分布的分形模型,用改变粗视化程度方法导出了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分布的分形模型及相应的概率模型,提出了用实际压汞实验验证上述模型及由压汞数据确定岩心孔喉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所构造的网络仿真模型可以体现孔隙空间分布、孔隙大小分布以及配位数的不确定性,实现了将宏观参数(孔隙度,网络面积)与网络微观特征(孔隙结构)相结合。应用本模型可进行多孔介质的水动力学研究及油层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地应力环境下地下洞室中的硬质围岩在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时滞型岩爆.针对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压的实际应力状态,以细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时滞变形破坏试验,并基于分形理论定量描述了破坏后宏观碎屑和破坏断面微观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应力水平下砂岩表现出显著的时滞变形特征,时滞变形段持续时间随应力比增加呈下降趋势,两者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基于分形理论,通过粒度-数量、质量-粒度、几何参数-数量、盒数维数法等方法计算宏微观分形维数可知,时滞变形破坏程度与分形特征相关性显著,宏微观分形维数随破坏程度增大呈线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岩体时滞变形破坏机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