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四个层面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解读"天下第一山"的科学内涵。主要观点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的起点;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宝山;井冈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过去在人们的脑海中,井冈山总是与号角、炮火、红旗连在一起。然而今天,奇伟逶迤的群山,美丽的自然景观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更使井冈山与天下名山媲美,让人留连忘返。井冈山丰富而又古老的动植物种类使井冈山成为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和作风的源头。寻求生存发展是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形成的内部原因;环境艰难困苦是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为党无私奉献是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形成的根本动力。大力弘扬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利用井冈山气象站(代表井冈山景区)、宁冈气象站(井冈山城区)和泰和气象站(代表背景区域)1959-2016年气象资料,分析了井冈山山地气候特点,评价了井冈山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井冈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温度适宜。气温月平均值都在24.1℃以下,是避暑的天然胜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井冈山低温日数呈现下降趋势,井冈山秋冬季适合旅游的天数会增加。2)雨量丰沛,湿度宜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 896.7 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高达210.4 d。井冈山降雨日数呈现下降趋势,但暴雨日数呈现增加趋势。3)云雾多变,日照偏少。全年日照时数1 381.2 h,多年平均雾日达104.5d。井冈山景区雾日数呈现增加趋势,井冈山城区(宁冈)雾日数下降趋势明显。4)井冈山的云海、日出、雨凇、彩虹等天气景观资源丰富。5)采用气候生理评价指标—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对井冈山旅游气候进行舒适度综合评价,井冈山适宜旅游的时间为4-11月,1年长达240 d以上。如果发生气候异常事件,气候舒适度会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位于我国湖南省与江西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为罗霄山脉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巍峨壮观之所在。相对于井冈山丰富的生物资源,人们了解更多的是作为中国现代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2011年1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以及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陪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专家来到井冈山进行科学考察。考察期间,井冈山特异性的种质资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相信:过去,红色井冈山让中国人向往;今后,绿色井冈山同样会吸引爱好大自然的人们。本刊刊发下面的一组文章和图片,着重介绍井冈山原生态之奇美、瑰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中我承担其中的舞蹈编导和舞蹈统筹工作。《井冈山》的创作定位,是以我校在校艺术学院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演出的方式,讲述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既然是教学演出,为了达到讲述井冈山革命历史、体会井冈山精神之目的,那就要使观众能融入戏中,身临其境真切地跟随剧情的起伏去感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精神是一个蕴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 ,崇尚科学就是其深刻内涵之一。井冈山崇尚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为 :丰富并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 ;坚持并尊重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创立并发展了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继承和弘扬崇尚科学的井冈山精神 ,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理论、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培养21世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 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 ,毛泽东毅然率军放弃攻打长沙 ,转战罗霄山脉 ,从此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创建拉开了序幕。在井冈山斗争的岁月里 ,广大军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的凯歌 ,形成了以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赋予了其先进的理念——共产主义理想 ,由此形成了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的独特风貌。首先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是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之所以形成的文化底蕴 ,也是其最基本的特点。艰苦奋斗精神是伟大的民族…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党风党纪教育更具实践性、形象性和实效性,邵阳高专党委于8月1日至6日组织59名党员赴井冈山革命圣地进行传统教育。先后参观了宁冈会师纪念馆、会师桥、会师纪念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军械处,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黄洋界红军工事和胜利纪念碑、红四军医院、红  相似文献   

10.
景爱 《科技潮》2001,(9):44
在内蒙古翁牛特旗的东部,有座著名的松树山,它是古代本地松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先的松树山森林繁茂,野生动物很多,虎狼成群,曾是辽代皇帝的猎场。然而现在的松树山,树木稀疏,山上布满了黄色的流沙,群众将之称作沙子山。那么,松树山到底是如何变成沙子山的呢? 松树山不是一座山峰,而是由99座彼此相连的山峰所组成的群山。松树山在西拉木伦河南岸,科尔沁沙地的西端,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据科学家调查,松树山现存的树木有48种,常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及反映井冈山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载体,是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 2 0 -30年代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创业实践中 ,不仅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新模式 ,点燃了燃遍神州大地的星星之火 ;而且培育和创立了一种崭新的体现我党性质和宗旨 ,闪烁着时代光芒的革命创业精神——井冈山精神 ,开凿了中国革命创业精神成长历程中的最初源头。那么这一精神丰碑是如何构建耸立起来的 ?这是我们在探讨井冈山精神之于新时期创业精神前 ,必须首先予以阐明的问题 ,本文即试图从新的角度对井冈山精神的孕育和生成作一简要的历史考察。一、…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自然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33属,含34种,隶属于28科,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13.6%,占江西种子植物特有属的58.9%;在33属中,单种属18个,少种属7个,多种属8个;特有属的特征概括为:单种特有属的比例大,木本属占优势、具有古老性和珍稀濒危性以及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井冈山与邻近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多度为:九岭幕阜山>井冈山>武夷山>九连山>三清山.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红色资源利用与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及反映井冈山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载体,是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江西井冈山调查发现并采集到一例金斑喙凤蝶的雄性标本.经核实,此物种确为井冈山蝶类新记录.对金斑喙凤蝶发现地的生境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分析了金斑喙凤蝶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会剿”指挥人员的称谓和参加柏露会议的人员、柏露会议的内容以及如何看待彭德怀率守山军民突围下山等说法不一、值得探讨的问题,用历史原件和当事人回忆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自然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33属,含34种,隶属于28科,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13.6%,占江西种子植物特有属的58.9%;在33属中,单种属18个,少种属7个,多种属8个;特有属的特征概括为:单种特有属的比例大,木本属占优势、具有古老性和珍稀濒危性以及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井冈山与邻近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多度为:九岭幕阜山〉井冈山〉武夷山〉九连山〉三清山。  相似文献   

18.
药用昆虫是指虫体全部或局部或其衍生物、分泌物及病理产物可以入药的昆虫,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在我国中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井冈山具有多样的自然生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了进一步摸清井冈山的药用昆虫资源本底信息,通过对井冈山地区药用昆虫资源的种类、分布、药性等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井冈山地区共有药用昆虫101种,隶属于12目52科,其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5个目是鞘翅目(15科26种)、膜翅目(7科15种)、直翅目(6科13种)、鳞翅目(7科12种)和半翅目(6科11种),合计种类占全部种类的76.2%。本研究梳理了井冈山药用昆虫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我国药用昆虫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会剿"指挥人员的称谓和参加柏露会议的人员、柏露会议的内容以及如何看待彭德怀率守山军民突围下山等说法不一、值得探讨的问题,用历史原件和当事人回忆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0.
刘受初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27(3M):85-89,102
就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三次“会剿”指挥人员的称谓和参加柏露会议的人员、柏露会议的内容以及如何看待彭德怀率守山军民突围下山等说法不一、值得探讨的问题,用历史原件和当事人回忆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