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康尔电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多功能新式防盗运钞手提箱。这种手提箱具有发警报、释放烟雾和喷剂三种功能。当手提箱被歹徒抢劫夺走时,只要按一下手中的微型遥控开关,手提箱会自动发出警报和烟雾,  相似文献   

2.
 自动驾驶机器人可代替驾驶员进行可靠性、危险性和高精度的车辆道路试验。以一款自主开发的自动驾驶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介绍自动驾驶机器人功能和结构,分析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机器人在车辆道路测试试验、车道保持、跟车、换道和远程驾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评价自动驾驶算法对异常交通事件的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在真实世界中制造异常交通事件存在代价高、风险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自动驾驶算法评估的异常交通事件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自动生成5类异常交通事件;基于该方法,搭建了一个驾驶策略评估系统,以实现对自动驾驶算法的评估.为验证生成的异常交通事件的有效性,对一种基于深度网络的模仿学习自动驾驶算法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异常交通事件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自动驾驶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正在试验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一辆装有这一系统的“维塔”牌汽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行驶了一万多公里。这预示着汽车自动驾驶,已为期不远了。 正在试验的这种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装有18台袖珍电子摄像机、高效图像实时处理器、可能危险预  相似文献   

5.
秦华  张然  王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5):6487-6493
当前处于半自动驾驶向全自动驾驶过渡的关键时期,为探究中美自动驾驶汽车终端用户的接受度差异,分别针对北京和旧金山湾区各20名特斯拉车主,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车主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用车情况、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认知态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两地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特斯拉用户背景、购买动机无明显差异;而购买顾虑、半自动驾驶系统使用频率、全自动驾驶汽车保留手动控制意愿、接受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共享自动驾驶的态度、愿意共享的原因差异明显.中美两地的显著差异说明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而拓宽研究对象范围、重视终端用户的反馈将为全自动驾驶乃至共享自动驾驶汽车融入城市道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七彩万花筒     
会报警的手提箱 常年在外奔波的人,最担心的就 是自己的手提箱被偷。现在好了,德国 研制的一种会说话的智能手提箱可以 帮你防盗。一旦手提箱离你10米之外, 你的手机便会马上报警,告诉你箱子 已被人移动。 这种智能箱安装了一种能与主人 联络的电子设备,还可以连接手提电 脑和电话,甚至连接互联网,储存各种 信息资料。 (赵华)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5月7日,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生产的一辆Model S电动轿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撞车事故,导致司机身亡。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多次出现事故,但是尚未出现第二次死亡事故。在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发生车祸后,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对它的半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展开了调查,初步评估肇事车型特斯拉Model S所装配的自动驾驶系统。随着调查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解读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态度,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计划行为理论引入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不同年龄群组的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扩展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全面揭示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影响机制的年龄差异性.以中国城市居民为例,进行了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群组在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存...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人工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之间的混行将成为常态。为使车辆安全高效行驶,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机制须与人类决策一致。危险工况下的驾驶决策复杂,紧张恐惧等情感也是驾驶决策不可忽视的因素。以一典型危险场景为例,利用虚拟驾驶实验还原场景,对场景内驾驶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包括情感强度等输入指标的改进PSO-LSSVM驾驶决策模型,探究情感强度对驾驶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决策模型中加入情感强度指标可提高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测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自动驾驶车辆测试方法。该方法将仿真环境中的虚拟场景映射到真实的测试环境,通过传感器和数据融合快速收集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智能感知和行为决策等性能指标,然后基于混合现实测试场景、控制中心、测试车辆构建闭环测试系统。通过案例验证,说明该方法可满足在多种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有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设计模型不能保证设立的专用道彼此相互连通,将导致自动驾驶汽车频繁驶入驶出专用道。这不仅增加自动驾驶汽车的走行时间,也会增加与有人驾驶车辆的相互干扰,降低整个交通系统的性能。基于此建立了一个自动驾驶汽车连通专用道网络设计模型,用于设计连通的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网络,保证无人驾驶汽车只使用专用道即可完成出行。【方法】提出的自动驾驶汽车连通专用道网络设计模型是一个离散双层规划模型,上层问题以系统总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决策在哪些路径上设置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下层问题描述自动驾驶汽车连通专用道条件下有人驾驶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的均衡配流问题。由于所提模型的特点,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设计了求解算法,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即使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时,所提连通专用道方案仍然可以有效减少系统总出行时间。【结论】当自动驾驶汽车在市场占有绝对份额后,应设立有人驾驶汽车的连通专用道,允许自动驾驶汽车自由使用剩余车道。这样既能保证有人驾驶汽车的路权,也能充分发挥自动驾驶汽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减少系统总出行时间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我国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车辆自动驾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完成车辆自动驾驶。目前,车辆自动驾驶能够感知部分问题,其他问题还要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本文从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现状入手,对人工智能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车联网环境下,对原有自动驾驶交通流跟驰模型进行改进,构建新的自动驾驶跟驰模型,并理论推导在不同自动驾驶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解析判别条件,从混合交通流稳定域角度对比分析模型改进前后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原自动驾驶跟驰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缩小混合交通流不稳定区域,降低混合交通流全速度范围内稳定时所需的最低自动驾驶比例,从而提升自动驾驶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研究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归纳自动驾驶无法避免碰撞的原因以及分析错综复杂的车内外环境,对自动驾驶汽车碰撞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就自动驾驶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提升做出展望。【结果】就目前而言,智能化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方面依旧有许多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与试验,比如自动驾驶的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控制策略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内部空间布局等。【结论】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上的使用让人们拥有了更安全、更舒适的乘坐体验,研究人员应当牢牢围绕“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关注人的需求,保护人的安全,并围绕该理念设计与发展智能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规划、环境感知等测试需求,从测试方法、测试工具以及测试加速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与应用现状,深入地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DMV)为谷歌自动驾驶车颁发了首例驾驶许可证。同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出台法案宣布从2015年起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应用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将会对汽车产业与现代交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基于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的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分两期剖析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本期重点对全球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开展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绕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概括和总结。对强化学习原理及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系统介绍了自动驾驶技术体系以及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所需的基础;按不同的应用方向分别介绍了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应用案例;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存在的挑战,并提出若干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为什么自动驾驶汽车就是要往白色大卡车上面撞呢?自动驾驶技术距离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到底还有多远呢?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学车是痛苦的、折磨人的。无数驾校学员被一辆驾考小汽车难倒,屡次倒在科二、科三的考场上。这时候,自动驾驶似乎成为了这些屡战屡败学员的终极"救星"。笔者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抱着"十年之后靠自动驾驶开车"的想法,最终放弃了驾照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选取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皮尔生长曲线函数和负指数函数对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并利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量化各指标权重,最后建立自动驾驶路测融合度模型。对基于上海市2类城市道路场景和1类高速公路场景的自动驾驶路测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开展案例分析,验证路测融合度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无论对于城市道路场景还是对于高速公路场景,避险脱离率是表征自动驾驶车融入到现有道路交通系统程度的最重要指标;高速公路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路测融合度显著高于城市道路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路测融合度;加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测试时长和测试场景复杂度,可以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正>"汽车共享是大家公认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自动驾驶作为这一趋势的技术支撑,在未来必然会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可是,你知道自动驾驶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吗?"未来的汽车共享是一大趋势,而在汽车共享的背后,是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技术——无人驾驶。大部分公司所设计的自动驾驶汽车原理相差不大,以特斯拉汽车为例,他们的自动驾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传感器负责感知周围的环境并把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