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不久前美国生物学家从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提炼出一种引起动物冬眠的蛋白质。它可能是在大脑中制造的,类似一种荷尔蒙,科学家称之为冬眠激素。科学家们在盛夏把冬眠激素针剂注入土拨鼠、蝙蝠身上,这些动物则有规律地长时间沉睡。他们又在根本不冬眠的猴子身上作试验,  相似文献   

2.
动物在冬天最大的问题是要找到足够的食物,但冬天食物很难找,冬眠是克服这一困难的好办法。 冬眠是一种深度睡眠,冬眠中的动物不吃不喝,为的是节省能量,维持生命,度过难熬的冬天。 最大的冬眠动物 冬天,冬眠的熊蜷曲在洞穴或中空的树洞里,尽管外面狂风呼啸,它们的巢穴里却是又温暖又安全。熊在冬眠前会通过大量进食在身体里积存起厚厚的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冬眠前的熊体重每星期可增加18公斤。熊是最大的冬眠动物,它们在整个冬眠期不吃不喝也不排泄,冬眠期可长达6个月。它们是靠积存在身体内的脂肪生存下来的,一只熊冬眠过后其体重…  相似文献   

3.
在寒冷的冬天,许多动物都会冬眠,那么人类能否冬眠呢?国际冬眠学会主席马伊尔宣称,他和另一位科学家安德鲁发现了两种会引发动物冬眠的基因PL和PDK-4,这两种基因能控制和启动一些酶,改变身体耗用糖类以取得能量的习性,负责指挥动物肌体在严寒下多燃烧脂肪,少消耗糖, 并多储存一些葡萄糖,从而进入冬眠状态。科学家认为,冬眠有可能减轻航天员生理和心理的压力。 冬眠技术还可用于医学。美国陆军的科学家有意研究让伤兵进入冬眠状态,在把他们安全地从战场上送到医院前,避免伤势进一步恶化。冬眠研究在保存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上也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动物冬眠的影响,在实验室不同环境温度下((5±2)℃,(15±2)℃,(25±2)℃)用植入式半导体元件记录了达乌尔黄鼠冬季的体温,监测了冬眠模式及能量消耗。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不同时,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模式和能量消耗均有显著差异。在5℃下,动物均表现为深冬眠型;15℃下,动物表现为深冬眠型和少冬眠型;25℃环境下动物表现为较多少冬眠型和少量不冬眠型。在5、15和25℃冬眠期间总能量消耗分别为(3 722±217.82)kJ,(18 907±2 895.07)kJ,(30 542±2 146.40)kJ,差异显著(F(2,22)=45.198,P=00.01)。提示在冬眠动物的冬眠季节,从能量学角度来看,高的环境温度并不利于动物的越冬。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高代谢率的恒温动物,它们可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在较大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维持高而相对恒定的体温,其体温具有周期性节律变化的特征。冬眠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应对寒冷、食物缺乏等恶劣环境的生物学习性。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大幅度下降,这种低体温是动物主动调节的。冬眠的哺乳动物,不论是在冬眠季节还是非冬眠季节,表现出的体温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热和散热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理和产热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概括叙述了冬眠哺乳动物在活跃季节、入眠过程以及冬眠季节体温调节的特点;恒温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假说及其发展;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以及对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TRP通道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动物冬眠研究是生物学科专家研究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领域,生物学科专家在动物冬眠的实验研究过程中会采集到大量冬眠数据,这些冬眠数据的分析需要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做支撑。通过在达乌尔黄鼠体内植入半导体温度记录元件记录其冬眠期间体温的变化,由MATLAB与Excel结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出了一个基于MATLAB的连续记录动物冬眠体温数据分析的系统。系统主要实现对达乌尔黄鼠冬眠数据的分析,通过设定黄鼠的入眠温度、出眠温度来计算冬眠历时,并由GUI图形用户界面形象的显示出结果。系统程序便于修改、直观易操作,便于生物学科专家通过获取理想分析结果,简化生物学科研究人员对初始的繁琐数据操作过程,为后期生物领域研究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证明了冬眠蟾蜍的血压远低于正常蟾蜍的血压值,因此推测:血压下降是冬眠动物的共同生理特征之一。 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后,体温、呼吸、心率、血流速度及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均明显下降。但关于冬眠动物的血压变化,所见报导很少,且结果不一。本实验证明,冬眠蟾蜍的血压明显低于正常活动蟾蜍的血压。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3,(3):44
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的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了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的蛋白质分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在冬眠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退化的神经元会重新自我修复,看不出有任何的创伤。如果是人类的  相似文献   

9.
每当秋叶飘零、冬雪开始覆盖原野的时候,很多动物也就开始冬眠来度过食物紧缺的冬季了。在洞穴中安然冬眠的动物大都会发生显著的生理变化,体温大幅度下降,心率也会明显减少。北极地松鼠冬眠时,几乎听不到心跳,每分钟只有几次,体温也降到了水结冰点以下。不少  相似文献   

10.
户外冬眠刺猬体温变化的遥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年冬季,将四只腹腔内埋有自制小型体温发报机的刺猬(Erinaceus dealbatus)放置在一僻静的户外实验场地,刺猬进入冬眠。用收录机接收发报机发射的信号。根据对信号的分析,证实刺猬在户外自然冬眠时确有冬眠阵现象,即每隔数日到十数日冬眠动物的低体温状态被自发升温所间断,升温可达到非冬眠季节体温水平。文中对刺猬冬眠阵的低温期和醒觉期的期间和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冬眠的哺乳动物在冬眠季节是否可以不必冬眠,关於这个问题并没有详细的研究。在科学文献中有些记载提到实验室内的冬眠动物可以在各季维持活泼状态而不冬眠,但是并没有提供能令人信服的实验记录,没有根据可靠的冬眠标志进行严格的检查。因此,此类报告的可靠性实属可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可利用能量对哺乳动物冬眠表达的影响受到极大关注。有研究证据支持"最小蛰眠假说",即储食类冬眠动物,可以利用储存的食物补充能量,减少冬眠表达。以典型贮脂类冬眠的达乌尔黄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2组,在冬眠期分别进行补充食物(FP)和剥夺食物(FD)处理,并探讨食物和身体脂肪是否影响、如何影响该物种的冬眠模式。结果表明,FP组17.6%的个体在冬眠季节连续摄入食物,29.4%的个体在冬眠的初始和结束期间摄入少量食物,半数以上的个体冬眠季节未摄取食物。与不取食黄鼠相比,持续取食的个体冬眠阵的持续时间较短,阵间觉醒持续时间较长。冬眠期间的体重降低与入眠时的体重呈正相关。食物补充可减少冬眠季节的长度和冬眠季节异温时长的比例。这些结果支持了可利用能量影响达乌尔黄鼠冬眠表达的假说。  相似文献   

13.
冬眠动物在冬眠过程中多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为探索冬眠准备期不同阶段及冬眠期达乌尔黄鼠血液指标变化特征,本实验在达乌尔黄鼠冬眠前不同阶段及冬眠期间取血,通过BECKMAN COULTER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指标,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在冬眠前保持稳定,冬眠阶段下降;血小板压积在冬眠前的体重下降阶段达到最高值,在冬眠阶段达最低水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不同阶段无差异。说明达乌尔黄鼠冬眠期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血小板在冬眠期间减少,以免发生血液凝固。  相似文献   

14.
前人的研究发现,动物人眠前,脑内NE活动下降,并在眠阵中保持低水平。本实验增通过黄鼠侧脑给予6-羟多肥胺(6-OHDA)损毁脑内儿茶酚胺(CA)神经元末梢,降低NE活动,发现可使动物入眠诱导期大大缩短,总的冬眠时间延长。在本实验中给黄鼠侧脑室注射6-OHDA后,又将自体一侧肾上腺髓质移植到侧脑室。结果表明,在CA降低的背景下,移植组织分泌的CA在冬眠行为上起到了一定的代偿作用:动物总冬眠天数,冬眠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的印象中,冬眠似乎是变温动物才干的事儿。其实,其他很多动物也会冬眠呢!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种哺乳动物的冬眠情况吧。熊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大型哺乳动物熊,就有冬眠现象。它们一般在树洞或岩穴中冬眠,时间可持续四五个月。在这期间,它们像是在假睡:一被惊扰,就会醒来。偶尔,它们会出洞活动。此外,熊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在冬眠期间不排泄。不排尿的话,它们能用肾壁将氮化合物吸收后当成养分。现在,一些科学家正探索利用熊的这一"绝招"治疗人的肾病。  相似文献   

16.
冬眠是很多哺乳动物在低温、食物缺乏和缺氧等极端环境下选择的应对技巧,表现为体核温度降低,心率、代谢率和呼吸率下降等。在不同冬眠动物的不同组织中,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理水平和生化水平的调节变化,此外,微小非编码核酸族(microRNA,miRNA)也起到潜在的调控作用。了解miRNA的代谢过程及主要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其作用。miRNA在冬眠动物体内调控糖酵解与糖异生、氨基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和脂代谢稳态等代谢途径中的靶物,从而潜在地调控冬眠时的能量来源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miRNA能帮助保护心肌、骨骼肌、肾脏、肝脏和大脑等组织免受低温带来的伤害,保护机体度过恶劣环境并且在冬眠结束之后苏醒。对不同的冬眠物种及其不同器官组织中miRNA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冬眠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4-4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任人怎么摇撼都始终不会张开眼,更不要说走动了。把它摆在桌上,用针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悠悠而动,而且还要经过颇长…  相似文献   

18.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3月底4月初,冬眠的动物们纷纷苏醒,重返“江湖”!这些动物中特殊的一位,就是鳄鱼家族中具有冬眠习性的扬子鳄,它是我们中国的“特产”!睁开惺忪的睡眼,活动一下1.5米左右的身躯,爬出舒适的洞穴……哇,好明媚的阳光啊!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在攀爬雪山失踪后24天才得到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后复苏。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水,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这些实例给了科学家很多信心,人类自身似乎具备冬眠的"潜力"。冬眠的动物有哪些特征呢?它们的体温会降得很低,甚至可以与环境温度相同。体温的降低伴随着新陈代谢以及呼吸的减慢,从而让动物能够保存更多的能量。但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还面临  相似文献   

20.
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200ug)引起达乌尔黄鼠总睡眠时增加,占总记录时的87.4%,对照为82.2%慢波睡眠与总睡眠时比值显著增加,占总睡眠时的92.4%对照为79.6%。异相睡眠与总睡眠时比值显著减少,占总睡眠时的7.7%,对照为20.4%。这一现象和前人所发现的在自然入眠期冬眠动物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相似无疑,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后这种睡眠—觉醒周期改变,尤其是慢波睡眠时间增加有利于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同时也间接说明在自然情况下冬眠动物入眠可能存在着一种“自我去交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