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窗明月墨花香"以"上联"之拟收入《文廷式集.联语》,其"下联"是缺,有待寻获补全。这一客观存在已获补正:其一,此联视为"上联"(出句)欠妥,句中所系韵脚"香"字,属平声,当为下联,所缺联为上联,待寻。其二,所缺上联,与近日从网上查到清乾隆《四库全书》总裁曹秀先手撰"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相合。所缺文氏之上联既可以此订定;亦可俟再访,得其更佳上联。  相似文献   

2.
我在《学术论坛》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题为《关于李白〈望天门山〉一诗的几个问题》一文,对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一书选录的李白《望天门山》一诗末句的注解,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李白《望天门山》一诗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诗选》对末句的注解是:“末句意思是说早晨日出东方,孤舟从水天相接处驶来,  相似文献   

3.
《论雷峰塔的倒掉》第一段有这样一节文字:“……①但我见过未倒的雷峰塔,②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③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④就是‘雷峰夕照,,⑤西湖十景之一。⑥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⑦并不见佳,⑧我以为”。 这里一共两个句子,前面一句似应解读为已见过“雷峰夕照”,因为这一句中的“见过”,在意念上应该能管到它后面到⑤为止的内容。但紧接着第二句中的“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这个“也”又让人觉得前句表述的只是“见过”雷峰塔,并非雷峰夕照。因为  相似文献   

4.
相传,北宋宰相王安石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看到马员外有一条上联欲征下联,上联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王安石因急着赶考,没有理会。  相似文献   

5.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小类型。本文从语气表达形式和语气助词运用两个方面描述了攀枝花方言句类的主要特点,着重考察了“Aneg—AX?”“VP-neg?”“Ad-VP?”这三种疑问句式和“吔、哆(着),嗦,呃,哈,(口山),啵,嚜”等语气助词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6.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把”字句与SVO句之间的变换情况。“把”字句不能变换成SVO句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由于句法或语义的限制 ,这类“把”字句是强制性的 ,没有与之相对的SVO句形式。另一种是语用限制 ,由于表达的需要可以互相变换的“把”字句和SVO句 ,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用“把”字句表达 ,在另一种情况下适宜用SVO句表达 ,必须根据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一些语文参考书把这两句中的“口”翻译解释为“洞”,笔者以为不妥。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口:出入通过的地方。”《辞海》释“山口”为“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通常是山脊两边河流相向侵蚀的结果。经常成为通过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  相似文献   

8.
“XVX”句,即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是同一词语的特殊句式。也就是说,在同一句子中,行为动作的行施者和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是同一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山连山,水连水”,“面对面,背对背”,“手拉手,肩并肩”,便是最常见的“XVX”句。“事  相似文献   

9.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把”字句与SVO句之间的变换情况。“把”字句不能变换成SVO句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句法或语义的限制,这类“把”字句是强制性的,没有与之相对的SVO句形式。另一种是语用限制,由于表达的需要可以互相变换的“把”字句和SVO句,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用“把”字句表达,在另一种情况下适宜用SVO句表达,必须根据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一册选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国殇》。本诗“左骖殪兮右刃伤”一句,一般解释为骖马左死右伤。课本认为本句意为“驾车的马,左边的死了,右边的也砍伤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编《高中古代诗词助读》认为“殪”和“伤”各有定指:“这句的意思是:驾战车的左边的一匹马被杀死,右边的一匹又被刀砍伤了。”《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二期载张成同志《〈国殇〉简析》亦以为“殪”和“伤”是对左右骖马的分别陈述:“这句说战车左侧的骖马被敌人杀死,右骖  相似文献   

11.
“以、而”是《离骚》句中用得比较多的两个虚词。《离骚》三百七十二句(“已矣哉”看作一句,则为三百七十三句)中,由“以”构成的“以”字句七十七句,由“而”构成的“而”字句七十一句。本文的目的在说明“以、而”在《离骚》构句中的作用,即它们在相同的位置构成什么样的一些句子,并根据它们的作用提出对理解某些句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对末句“孤帆一片日边来”解释为“意思是说早晨日出东方,孤舟从水天相接处驶来,宛如来自太阳出处。”刘映华同志的《再谈〈望天门山〉》(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认为此注是对‘日边来’三字的误解”,以为“‘日边来’说的是孤舟里的人是从帝都长安来的”,而“坐在孤舟的正是诗人自己,他从舟中远远望见天门山。”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1941年3月30日重庆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为院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举行六十诞辰祝寿茶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三位同志特地为此送去一副贺联,上联是“桃李增华,坐帐无鹤”;下联是“琴书作伴,支床有龟”。对这副寿联,特别是上联的解释,至今仍然众说不一。笔者不揣浅陋,想谈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下面两个句子一正一误:①It is suggested that he be a teacher.(√);②It is surprising that he be a teacher.(×)第二句话的正确表达是It is surprising that he should be a teacher.有人认为第一句是从句中省略了情态动词should.第二句同样是省略了should,为什么就成错句了呢?这两句话在语义、句法结构上究竟有何异同?Should一词在两句中的作用是什么?Should一词作为情态动词用法的来源又是什么?一、几个相关问题的说明1.关于时态.“时”或“时态”是一个语言学概念,是动词的语法范畴.在实际语言中,人们却发现“时态”与“时间”并不一一对应,往往出现一种时态既能表过去、现在,又能表将来的现象.例如:①They say Xiao Wu is back?(实际上指过去);②When do you start?(实际上指将来)  相似文献   

15.
回环是用回旋往复的语句形式构成的辞格。若以层次为划分标准,回环可分为三类。一、单回环(一个层次),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形成首尾回环的格式,如“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此格式以四字句为多。二、双回环(两个层次),指在一对短语或句子中造成词序颠倒的回环格式,例如“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包身工》)句中回环部分第一句的首字与尾字颠倒为第二句的尾字与首字,回曲如环。三、三回环(三个层次),这种格式由三个分句或短语组成,中间的分句或短语往往起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例如“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第二句的“肥多”承前。“粮多”启后,使短语“猪多”首尾环合。若以组织形式为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几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场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  相似文献   

17.
存在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式。它的典型结构方式是: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例如: (1) 床上躺着一个人。 (2) 地上堆着许多白菜。 (3) 天上飞着一只鸟。 (4) 大街上跑着两辆汽车。根据句中动词是否表示动作行为和这行为是否在持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类。例(1)(2)中的“躺着”和“堆着”只表示人或物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动作行为在持续,故这两个句子为静态存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汉语经常使用而又较为特殊的两种句型.“把”字句是通过分词“把”将谓语支配的对象即(直接宾语)置于谓语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十宾语构成“把”字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请比较:他们完成了任务.他们(把任务)完成了.“被” 字句是通过分词“被”引进谓语支配的对象(主语)置于谓语之前的一种句型.“被”十主语(指原句主语)构成被字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这种句型的变式是“被”字直接附于动词之前,“被”十动词构成固定的被动词组.请比较:  相似文献   

19.
vip爆料     
大奋趣事爆料人:无名氏大备在美术课上画直线,左画右画都不直,转头问后桌的女同学:“有尺子吗?”女同学说了一句“无耻(尺)”,大奋茫然,灰溜溜地转过头。又是一天,体育课上,大奋打篮球甚败,每每被盖,不知是谁来了一句:“数量有限,盖完为止。”不料,说完之后,大奋被盖的几率确实大大降低了。”大奋摸摸头,呵呵傻笑。  相似文献   

20.
:“影响式”和“揭示式”评论句是评论句中两种富有特色的句式。“影响式”评论句表达“甲事物影响乙事物”的语义 ,下位句式有直表式、使令式、绍介式三种。在绍介式中 ,“为”字句值得关注。“揭示式”评论句表达揭示事物的性质、意义的语义 ;具有揭示作用的动词有四类 :“说明”类“反映”类、“意味”类、“告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