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娃传》是一部以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在唐传奇中占有重要的文学地位。而任何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或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与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反过来,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又会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拟从《李娃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初步剖析当时唐朝的社会现状,人民生活以及民情风俗等,由此使我们从一个侧面对当时的唐朝社会发展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时宏观经济运行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当时流动性问题的深入分析与反思,认为制度性缺陷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雅各的房间》,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社会背景,认为小说的主人公雅各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风俗现象,其中也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一些人物的葬礼,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丧葬礼仪、风俗和观念。  相似文献   

5.
浅论青铜礼器与中国青铜时代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福贞 《开封大学学报》2007,21(1):26-29,48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不仅十分发达,而且其发展与当时社会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中国古代青铜器使用的突出特点是作为礼器在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礼器是古代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贵族的专利。青铜礼器作为维护奴隶制宗法礼制社会的工具被当时的统治者神圣化了。这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青铜文化的显著特点,即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异常发达的青铜礼器折射出青铜时代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西汉蜀学产生的时间及其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史籍材料的爬梳钩稽中找到蛛丝马迹。而其对当时蜀郡乃至西汉的学术意义,也可从当时有关材料的记载中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黄土高原主体的一部分,历史上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八大潮群碧波荡漾,可谓山清水秀,是当时人口稠密之地。然而,随着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生态环境交替演化,生物种群渐少。但直至秦汉隋唐,也是“怀丘峦秀,草木畅茂,万山丛绿,林木参天”,说明当时山丘平原都有森林分布,褐马鸡当时在上党盆地遍地皆有。  相似文献   

8.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玄学、佛学的兴盛对当时的美学、艺术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时绘画产生新的品评标准,促成了吸取书法用笔的疏体画正式产生。  相似文献   

9.
解放初期,在文学教学中提出联系实际这一课题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时所以这样的提出来,主要的是针对当时的实况,要把某些严重的错误倾向纠正过来。当时主要的错误倾向是,把文学看成是孤立的“载道”或“言志”的空文;甚或认为只是陶冶性情个人消遣的娱乐品;有的且降而把文学看成为文字游戏从事于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如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社会,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我们经常依靠历史遗物来判断。这些遗物中,为数众多又能说明当时文化状况的就是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也是新石器时代(或野蛮时代)开始的标志。由于陶器是当时人类日常生活必需用具,它破碎后,碎片被随地丢弃,时间久了这些不会腐烂的陶片就在地下按时代的先后顺序,层层叠压,形成各个堆积层;因此,在保留下来的古代遗存什物中,陶器最多,这就为探索当时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指示物。现根据  相似文献   

11.
在亚非会议和会后应邀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我国代表团曾先后在乃隆和雅加达驻留。当时,印废尼西亚政府和人民、华侨、各国政府代表团、各国记者等人士热情地欢迎、会晤和招待了我国代表团,盛况空前热烈。雅加达出版的中文报纸“新报”曾详细地报道了当时的盛况。本文辑自该报当时的记载,略有删改.  相似文献   

12.
明中后期社会风气的变化是多方面的,这在当时的世情小说中有不少的描述。《三言》、《二拍》生动反映的当时社会风气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了解明后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访问柏林是在1982年春,当时我参加德国洪堡基金会(A.Humboldt-Stifiung)组织的旅游团,在西柏林停留时专门用了一天时间去了东柏林,并访问了当时属于民主德国科学院古代史和考古学研究所(菩提树下大街8号)的吐鲁番文献研究组。当时除见到茨木(Peter Zi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我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哈里·哈丁合作,在北京举办了一次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当时讨论的重点是1945年至1955年的中美关系。在准备会议的时候,曾经有一些同志建议,将讨论的重点放在1972年以后,因为1972年以前的中美关系太难谈了。我还记得为了召开那次会议,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教授还专程带我去外交部拜访了朱启祯副部长,商讨如何将会议开好。对中国学者来说,当时最难的就是研究工作缺乏中国自己的历史档案材料的支撑。我们一批参加会议的中青年学者只能依靠采访和国外的历史档案来思索分析。当然最后会还是开得很成功。会议结束时,当时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是代表哈代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作者叙述了在19世纪英国传统的农业体制受到资本主义冲击逐渐解体的大环境中,一个纯朴美丽而又善良的农村姑娘苔丝的不幸遭遇及她最终的悲剧。哈代通过对苔丝从16岁到21岁几年间经历的描述,抨击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对男人和女人不公平的双重的道德标准,同时揭露了残酷的经济压迫现象。哈代反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称苔丝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对苔丝寄予极大的同情。他认为苔丝的遭遇不是她的过错,但她却无辜地成了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韦克塞斯(注:苔丝生活的地区)的悲剧,是当时英国的一大趋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而她人性的弱点无疑增加了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诗美对古典小说的渗透中国古典小说在当时的地位低下。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于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他排除的恰是小说家.可见当时小说是不人流的。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诗学的地位最高,中国古典小说理论鉴于当时地位低下而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常常借...  相似文献   

17.
刘基等封建知识分子怎么跟朱元璋走到一条路上来的?这个问题,史学界的看法有分歧,值得研究。有些作者认为:“当时地主阶级眼看元朝反动统治垮台,巳势所必然。因而竭力在当时‘群雄’中选择一个可以利用的人物,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为汉族地主阶级重建封建政权效劳”。又说:“当时力量强大而本身又具有弱点的朱元障,就成为地主阶级选中的对象”。而刘基、李善长一直被认作是地主阶级派遣到农民起义队伍中来找寻腐蚀对象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革命文学思潮声势浩大,使得很多作家转向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革命文学思潮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文艺思潮,而当时中国国内民众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诉求使得世界无产阶级文艺思潮在中国立足并最终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纵观服装史,诸多的经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艺术都会影响到当时的服装风格,服装与很多艺术流派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映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艺术都会在服装中有所体现,甚至服装本身也成为该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盛行于17、18世纪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对当时的服装风格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男装华丽繁琐的装饰、女装膨大夸张的造型等不同方面分析了当时的装饰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所谓“政治上进步,艺术上退步”的“何其芳现象”解释为当时政治束缚的原因.实际上除了这种政治性的解读之外,还有一些“非政治性”的解读值得关注.主要有:一,当时作家自身的人格精神方面的原因;二,当时作家丰厚的经济收入与较高的社会地位方面的原因;三,创作时有的衰落也是文学史上常有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