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生物技术所从事的是"使微生物群落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它的成功来自与原核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其广泛的代谢能力可以被利用来破坏污染物的结构并产生可再生材料.要想发挥微生物的作用,需要通过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分析化学和数学建模等学科的发展去很好地理解它,从而看清微生物黑箱模型内部的本质.同样重要的是将对生物技术的理解转化为"利用好微生物以使他们为我们工作".这种转化需要新颖的反应器设计,先进材料的利用,以及与用户的良好合作.成立于2005年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wette环境生物技术中心,就是将相关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多种方法和手段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跨学科的研究中心.该中心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并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进行合作.介绍了3个新的技术:用于消减水中许多氧化性污染物的H2基膜生物膜反应器(MBfR);用于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可再能源的微生物电化学电池(MXCs);以及用于加速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脱毒的光催化与生物降解紧密结合的光-生物催化技术说明了中心是如何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利用好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的发生主要由人类活动所致,但微生物与环境质量也密切相关,一方面微生物具有污染环境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微生物与具有很强的修复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控制和消除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人与环境关系出发,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指出了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基本认知-生命是有机体与环境相统一的自然整体,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尊重自然的权利是人类应有的基本伦理道德,环境阈限是人类活动的最大空间,追求生态美的境界是人类健康的生存价值观,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提出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萌  周伟 《江西科学》2012,30(5):672-675,68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居所的创造与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居住环境、城市与建筑空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居住建筑空间的品质息息相关,这将使得建筑空间的健康属性成为新的焦点问题。基于建筑空间的物理要素分析指出,传统居住建筑和谐于地域自然环境。当代一些建筑则因土地资源紧缺、人口数量加剧等因素所致,背离了对健康环境要求的进化方向,成为对居住者身心健康不利的"病态建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健康建筑空间的基本属性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在当今建筑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健康建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使健康建筑空间成为绿色、低碳建筑固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正从基因数量的角度说,我们99%是微生物,只有1%才是"人"。仅仅关注人体,关注人类基因组,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在人们体内和体表生存和繁衍的微生物,数量达1000亿个,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我们体内和体表的微生物以及含有的全部基因数量是人类基因组中基因数量的100倍。所以,从基因数量的角度说,我们99%是微生物,1%是"人"。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仅仅关注人体,关注人类基因组,并不  相似文献   

7.
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对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为主要表征的全球环境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健康,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其研究与拓展对完善地球系统科学、深化人地关系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是防范环境风险、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促进医疗和制药产业调整创新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社会环境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方式的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其两大环境相互结合的相互作用方式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社会环境协谳与持续发展的适宜方式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永续利用,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要依托科技创新、更须借助思想文化的前瞻性引领,还得需要一个健康清洁和谐的生态环境资作人类的"家园"。在此,生态哲学作为一种共轭性坐标,将人类的伦理文化、科技文化乃至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加以贯通协调。2006年召开的"国际东亚哲学学术讨论会",即是有关上述前瞻性探索的智思交锋与爱心闪辉。本部特选四则论文,以飨广大读者和知识界、教育界同仁。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走以人为本、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顺利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江苏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要求,促进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2014年12月20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八届学术大会"苏北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关键举措"学术聚焦专场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为目标的社会创作活动中,人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大自然合作,并密切围绕"人——自然——环境"进行社会创作活动,才能使两者共同繁荣,才能为人类营造出全新的生存环境。而人类的造物活动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创作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人类造物活动的最终作品应该与环境相结合,而不是控制和支配环境。本文就此运用了大量室内外空间设计、产品设计的实例,论证了人类造物活动与周围环境相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九 《科技潮》1999,(10):158-159
人类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认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认同和关注。中国政府在1994年3月批准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现在"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是人类提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应协调一致,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前提是发展,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将保护和利用有机地结合,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与分析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发展,进一步解析人体微生物组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营养/药物功效发挥的关系,并由此带来健康与医疗理念的变革。通过全面分析全球人类微生物组发展趋势,发现当前人类微生物组参考序列解析仍处于起步阶段,由“普查”人类微生物组的构成与分布逐步扩展到解析特定人群的微生物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微生物组功能的因果机制解析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基于人类微生物组重构进行健康干预受到更多关注。中国已经开展了大量人类微生物组基础研究,在粪菌移植等特定应用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缺少对大规模人群样本的长期跟踪分析、研究系统性需进一步加强、高价值微生物组重构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开发存在监管漏洞等问题。提出了推动中国人类微生物组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学术创新 ,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术环境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平稳发展时期 ,良好学术环境是社会繁荣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社会动荡时期 ,良好学术环境是促使社会变革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学的研究证明 ,现代社会的变迁是很复杂的 ,引起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有生产方式、自然环境、人口状况、文化(广义)等因素。其中 ,生产方式是社会变迁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尤其是其中的观念是社会变迁的关键。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 ,人们不能创造它、违背它 ,更不能消灭它。但是 ,…  相似文献   

15.
环境矿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环境矿物材料在土壤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矿物界面与微生物相互关系作用等方面的应用取得许了多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第17、18届国际矿物学大会环境矿物学专题的有关环境矿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利用环境矿物材料吸附污染物,香烟矿物学、矿物与健康和矿物风化后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毒理学会将于2010年12月下旬或2011年1月在南京市召开"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环境与生态毒理学领域研究进展。征文内容:化学品的环境与生态毒理学研究;污染物生态效应研究;污染物健康效应与环境毒理学研究;污染物环境基准、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人类物质消费的逐渐升级与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物质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需求从基本的物质需求发展到如今的炫耀性需求,人类物质消费的过程,也是人类与环境生态对话的过程,通过对其述评,来进一步向生活在物质极大丰盛的社会中的人们阐明"过度消费,造成环境恶化"这一事实,以期提高人类消费行为的环保性。  相似文献   

18.
商艳 《科技咨询导报》2008,(13):114-114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中的生态人居环境是人类渴望拥有的健康、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这要求人、居住环境,自然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健康。然而在进行公路建设中工程开工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各个阶段对沿线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整体营造绿色住宅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营造绿色住宅环境,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是当代人对自身生活空间更高质量的要求.结合生态、环保、健康等时代主题,从住宅室内外空间结构、陈设艺术、建筑装饰材料、日光照明与灯光照明、噪声与空气污染、无障碍设计以及物业管理等角度,分析了绿色住宅环境的整体营造理念"以人为本",使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