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上个世纪20年代和30、40年代三位不同剧作家创作的《名优之死》、《秋海棠》和《风雪夜归人》中的传统艺人形象有许多共同之处:题材故事具有传奇性和悲剧性;剧作家注重对人的关注,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展现剧中传统人物传达出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2.
考察《乐章集》,我们发现其各类题材用典的频率都较高,特别是都市题材的词作用典频率更高。柳永作为第一个专职词人,因其在创作时大量运用典故,使词具有了"诗化"、"雅化"倾向,使"词"逐渐被文人认可而登上"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言、情与景关系的处理、篇章结构以及结拍的处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贺铸词的诗化技巧。这一些诗化技巧的使用,使他的词作无论从内容、情感还是风貌上与都堪称为“诗人的词”。  相似文献   

4.
赋这一文学体裁在南朝时期明显表现出诗化倾向,表现在诗形化与诗境化两个方面.原因有三:诗的发展;"放荡"的抒情文学现与不拘常体的呼声;南朝士人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又由于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他们的诗化小说各具特色,但两位作家在诗化小说的探索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只是简单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的模式,将诗歌的象征意象与浪漫的激情融入小说中,从而赋予小说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古人多以神论诗,以神论文并不常见。但由于神运用范围的广泛性、神与气的互融性以及诗文文体特征的相似性等原因,以神论文确有道理。它虽不多见,却是古人以诗论文的主要手段,体现出古代文论鲜明的诗化倾向。古人的以神论文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中以唐宋派、桐城派的贡献最大。以神论文促使诗文批评理论和创作实践日趋融合统一,散文的文学审美功能也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了文学散文与非文学散文的分离,古文借此转化为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7.
诗化小说在现代抒情小说中占主体地位 ,它与写实类小说相抗衡和补充 ,推动现代小说文体的发展。诗化小说拓展了小说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强化了小说的审美品格 ,推动了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变。当然也存在着一些缺撼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略论元杂剧的诗化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元杂剧文本内在构成看,无论是偏于抒情性还是偏于戏剧性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体现了一种以情为旨归的诗化情趣。这种优美“剧诗”的特征乃是元人观念中普遍存在的以曲为本位的倾向所决定的。由于秉承诗性传统,追求诗化情趣,形成了元杂剧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论以英语话剧为载体,通过研读剧本、表演话剧、与观众的交流等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吴”和“句吴”字形、字义的考释,论证了太伯仲雍先入西吴得“吴”之名,后奔东吴荆蛮之地自号“句吴”的历史,并从文字学角度探索了吴人从猎人、虞人到渔人、农人的转变,对吴人的源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属于“诗化小说”一脉,无论在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意象性抒情以及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诗化小说”的特性。从叙事策略来看,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的儿童视角,叙事的主观化和叙事采用的语言,均体现了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苏轼运用“诗心”创作了大量的诗化雅词。这些词既以词言志,表现了经世事功的儒家诗教观,又传递了力图排遣和化解人生之忧和经世之悲,崇尚老庄任道逍遥、追求高蹈隐遁的思想,还体现了一种不随物悲喜、随缘自适的佛禅理达之境。审视苏轼诗化雅词的心路历程,可以正确体认苏轼调和三教而显现出来的圆融、通达的独特文化性格和人生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能全信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或许他们尚未明了自己作品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徐志摩即如此。他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阻碍了人们对之的深入研究。殊不知:“无心插柳柳成荫”,20年代中国的诗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已现,徐志摩的小说正为此推波助澜。本文从诗意的激情、意象的抒情和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徐志摩小说的诗化性,并肯定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贩马记》是李健吾进行话剧民族化改革的一个成功尝试,它巧妙地将南戏的一些重要特征吸收进话剧,创造出传奇剧这种新类型。李健吾在使用“南戏”与“传奇”两个概念时,并不严格加以区分。他把自己的戏叫作“传奇”,并试图吸取南戏的精神:在形式、时空背景、人物设置、情节构造、意境以及语言等方面继承南戏。  相似文献   

15.
创作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作家的经历联系着,但经历中的往事作为“世界”,天然地具有对创作的抗拒性。征服这种抗拒性的主要途径即是虚化。虚化淡化、消解了“往事”与具体时空的直接联系,使“往事”具有空间性、空灵性、可生发性,可塑造性,一定意义上向诗的意境转化了。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剖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话剧影响近代越剧改革的表现、进程与动因。话剧对近代越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话剧人介入越剧、确立编导制、编演时装戏和营造真实舞台4个方面;越剧的“话剧化”是近代话剧本位意识促成的,在改革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话剧化”直接推动了越剧现代戏曲性的建立,越剧正是在对“话剧化”的主动践行和和反思中确立了剧种的戏曲本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田汉早期话剧(以下简称田剧)的语言美。早期话剧在此界定为田汉1920∽1930年创作的话剧剧本。这些剧本,由于作者艺术主张、表现风格的变异而语言特点有所变化,本文仅就其主要特点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青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9-150,154
赵耀民编剧、雷国华执导、严翔等主演的《良辰美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作为2001“新世纪”话剧系列推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主人公吴-蕉作为一代昆曲名师,膝下三子却无一人可继承衣钵;他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关门弟子锦绣身上。绵绣维系着吴派艺术的命脉,同时她又是吴家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每个人都对她怀着复杂的感情和希冀。一场《惊梦》,迫使吴一蕉和锦绣饮下了一怀人生的苦洒。该剧犹如一曲优美的唱腔。本文对剧中柔和凄美的意境和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以及充满人性的纠葛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作了激情细腻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诗化小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托妮·莫里森《宠儿》中,透视法、抒情性和音乐性等诗化小说特点均有所体现。由此,可以推断《宠儿》乃是一部典型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20.
《大唐秦王词话》具有史化和诗化的双重倾向,前者表现为对传记文学"实录"精神的继承,后者表现为大量诗词韵语的使用,体现了阔大、豪放、刚健的风格。这一方面提高了词话作为讲唱文学的地位,另一方面体现了词话向章回小说过渡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