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纳南曾经提出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以补罗素摹状词理论之阙,他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完全忽略了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这是罗素理论的主要缺陷。其实,由于理论的出发点不同,唐纳南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评并不能成立;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自足的,它完全可以经受住唐纳南的批评,从而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曾引起许多人的论争,唐奈兰的<指称与限定摹状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在此文中,唐奈兰以罗素和斯特劳森的理论为背景,提出了限定摹状词的两种功能:即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他认为罗素和斯特劳森都只注意到限定摹状词的一种用法,而忽视了另一种用法.但唐奈兰的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将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截然分开,并完全对立,也是不妥的.事实上,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应该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论文,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罗素的主张不断受到挑战。首先发起挑战的是斯特劳森,之后唐奈兰试图对罗素和斯特劳森之间的争论进行黑格尔式的综合,并提出了摹状词的归属性—指称性区分。概要论述了近几十年来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主要论证以及所争论焦点,并概述了这种争论对语言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煜 《科技信息》2008,(3):144-145
指称问题在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处于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穆勒、弗雷格、罗素等人均对指称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什么是专名自身的涵义,专名自身有无涵义?专名与摹状词有何区别都是指称问题中需要探讨的问题.罗素对弗雷格将专名与摹状词混为一谈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意见,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罗素的批评一方面指出了专名与摹状词的本质区别,但另一方面在专名有无指称方面前后观点自相矛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于语境和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罗素否认摹状词的客观基础,进而用他所谓的“想象”、思想、感情的“实在世界”去取代客观的物质世界,实意味着客观物质世界的消亡,这是不可能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它和物质世界是对立统一的,不能互相替代,更不能互相否定。  相似文献   

6.
专名涵义与指称的研究源于密尔关于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论,"历史因果说"和"摹状词说"分别突出了对专名某些方面的理解。在围绕专名有无涵义及专名指称对象的探讨过程中,两种理论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认识这种一致性,必将促进人们关于认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专名涵义问题上,西方学术界展开激烈的争论,最终形成两类不同理论,即"摹状词理论"和"因果指称理论",经全面分析,本文发现两种理论合理融合有助于人们理解专名有无涵义问题。本文认为专名有涵义,并且其涵义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可能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罗素和斯特劳森的限定摹状词的理论的缺陷,唐奈兰提出限定摹状词同时具有两种用法: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并根据是否考虑语境,说话人的意图等语用因素对这两种用法做了区分,为语用学的出现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9.
关于专名有无涵义这一问题,西方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形成了两大派别,各言其理,争执不下。对于专名有无涵义的讨论,大多是在逻辑学范围进行的,而讨论此问题的学者大多都将历史因果论和摹状词理论对立起来。两大派别各自理论的局限性。专名有内涵,其内涵决定其所指并在一定语境中存在变化,所以,分析语言哲学问题时应引入纯语言学理论及心理学理论,这样有助于揭示出语言运作规律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专名的指称和意义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梳理,考察了密尔、弗雷格、罗素、塞尔和克里普克等人的主要观点,并主要比较了塞尔和克里普克两种专名指称理论,并提出了对专名指称理论的讨论我们应进行的反思。关于专名的涵义和指称问题,也很难提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联绵词"辨     
针对关于现代汉语中是否存在“联绵词”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对“联绵词”这一概念的内涵做一个重新界定。并结合联绵词的来源,认为要用发展、辩证的历史观看待“联绵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其本来的历史面目,使之更好地为现代汉语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专名修饰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专名修饰借用”有空间错位、时间错位和情理错位等,同时也阐述了“专用修饰借用”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态语境中指称的隐晦性问题一直是模态逻辑研究的重点。迄今为止,逻辑学家已经提出了两种解决的方案:一是CHURCH方案,一是通过将专名和摹状词加以区分并论证专名是否有涵义的方案。着重讨论和分析第二种方案,从专名是否有涵义与语境关系角度审视模态语境中指称隐晦性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主张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word”、“词”和“字”是英汉语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对比“word”与“词”、“word”与“字”,探讨它们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揭示这些对应性和非对应性存在的原因,对于廓清概念及汉语和汉英对比研究都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逻辑学中存在“同一论”和“同一性的可替换原理”能否成立的问题。弗雷格提出的“涵义”与“指称”两个概念值得质疑。“同一”不是名称之间的关系,而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形式逻辑的概念系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概念,晨星与暮星不同,专名与摹状词也不同。逻辑中“同一性的可替换原理”没有得到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古汉语植物词“蒙冬”名实的注解,历来说法不一,或认为即蔷薇,或认为是蛇床子,或认为是麦门冬。或认为当天门冬。《汉语大词典》对此注释也极为混乱。从植物形态与名称两方面进行辨析,“蒙冬”应为今百合科天冬属的天门冬。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标点本《长编》不可用于专名校勘。该书将那些经清人改译的专名予以回改,但不少地方不顾对音规则,只管机械地照搬,且不作任何交代,使用者在校勘举证时,从某书中来,又到该书中去,很容易犯下"循环论证"的错误。影印本《长编》中,清人误以藏语安多方言来改译《长编》里的党项、西夏专名,虽然不大确切,但毕竟要遵循一定的对音规则,从而具有特殊的校勘价值,可据以订正译音词的讹误。从对专名校勘的角度而言,现有标点本《长编》的价值要低于影印本。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句法功能入手,对“式”作为类词缀的一族词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带“式”的这一族词属于区别词。  相似文献   

19.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西厢记》中自称词的使用情况主要分为非谦称词和谦称词,其中非谦称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自称词和身份自称词,谦称词包括“小”作词头、“贱”作词头及“愚”“贫”等作词头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