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窗的浪漫     
独特的中国窗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不同结构的建筑有各自的开窗方式。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是典型的梁柱承重体系,外墙不承重,有所谓“墙倒屋不塌”的美称,因此在一个开间内门窗的设置可以非常自由,往往充满整个开间,有接近现代建筑幕墙的效果,尤其在一些楼阁建筑和南方园林建筑中,门、窗与墙之间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认识一座城市,从远眺其轮廓到徜徉于街道,再到置身于每一幢建筑,我们经历了从宏观(城市)到中观(街道)再到微观(建筑)这一系列逐步递进的认识。传统中国城市从宏观层次看是高耸的城墙包裹着城市;中观层次的街道在北宋市坊改革之前,依然是厚重的坊墙;而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微观层次的建筑聚落,则是千古不变的合院体系。  相似文献   

3.
凌伟杰 《科学之友》2010,(7):116-117
文章从现浇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养护;框架梁底墙顶斜砌块砌筑;墙柱拉结件;关键部位钢筋绑扎错误四个方面对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现浇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养护;框架梁底墙顶斜砌块砌筑;墙柱拉结件;关键部位钢筋绑扎错误四个方面对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冯诗齐 《世界科学》2009,(10):25-27
这里是芝加哥—如果你想亲身体验一下玻璃在建筑结构上的神奇应用,那就请到芝加哥市中心南瓦克尔大道233号去。更确切地说,是到南瓦克尔上空1353英尺处,即西尔斯大厦的103层。站在那儿,几步之间就可到达西墙,可那儿的外墙已被拆掉。你要再多走一步,就会跨出边缘。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15,(3):29
<正>琉璃瓦,也作瑠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瓦作建材,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铅釉,因材料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骄子。琉璃瓦在唐朝已普遍用于屋顶,杜甫《越王楼歌》云:"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到明清两代,琉璃瓦成为宫殿、王府、祭祀建筑和庙宇等屋顶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是中国古代建筑不可不提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建筑,人类活动的结晶。传承了一部上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英吉利海峡隧道,从美国的帝国大厦到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无一不被人们津津乐道,无一不体现人类的聪明才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建筑更是层出不穷,让人们流连在五彩缤纷的摩登建筑之中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8.
在流花翠树的广州市,有一座极富艺术品味的书香宝院———陈氏书院。它并不是一般的封建士大夫的典雅私宅,而是一座建筑装饰艺术精品荟萃之所。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氏书院就被广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它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在中国建筑装饰艺术史上是一座难得的文物性建筑。它也是文化品味较高的游客到广州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公元1890—1894年)。它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类似的其它祠堂在广东有许多,惟有陈家祠最有建筑艺术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及建筑哲学的解读和分析,思索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捕捉、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的设计方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段利军 《科学之友》2008,(6):111-112
通过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及建筑哲学的解读和分析,思索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捕捉、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的设计方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台基的坚实     
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曾经在全世界轰动一时,那么你知道它是在哪里演出的吗?不错,《图兰朵》的演出舞台就是北京故宫太庙大殿前的月台。细心的观众一定还对那层层叠叠的白玉栏杆和富丽的建筑背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恢宏的建筑作为演出背景并不是现代导演的新创,而是中国传统建筑对台基这种建筑形式运用的独特诠释。台基不仅是建筑的基础,在许多情况下也是一处重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正>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相似文献   

14.
天龙山麓峰峦叠嶂、沟壑幽深松、涛拍浪溪、泉鸣涧开,凿在峻峭的东西两峰南坡山腰的石窟群,气象开阔巍、峨壮观。天龙山石窟北齐造像的写实手法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建筑形制上天,龙山北齐洞窟精确地表现出木结构建筑的原貌在,研究中国早期建筑史上是难得的实物资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派系之一,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特点鲜明,富有地域特征.徽派建筑中,门楼作为房主身份地位和财力的象征,是徽派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详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文章从门楼分类、装饰和内涵3个部分,初步探究了徽派建筑中的门楼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刘衍  毕冰藤  乔宇豪  杨柳  刘加平 《科学通报》2024,(11):1475-1490
建筑蓄热是解决建筑热流作用不稳定的核心,通过建筑设计的方式,将建筑部件的“削峰填谷”效应与其他因素耦合,使建筑对热流的调控作用最大化,实现对室内热环境的优化.本文对建筑蓄热相关概念做了辨析,将“建筑蓄热”与“围护结构蓄热”,“保温”与“隔热”,“热惰性”、“热质量”以及“热惰性指标”等相似概念进行区分,总结了建筑蓄热的作用原理和基础模型,揭示了各向异性太阳辐射多过程传输与转化形成的“双高波谷温度波”效应,和部件蓄热、自然通风与长波辐射降温多种热作用形成的“双低波峰温度波”效应,提出了能够表征建筑系统蓄热能力的指标参数.通过对蓄热问题历史发展背景的挖掘和对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总结了我国在建筑蓄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蓄热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差异显著,将相关气候指标应用到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之中是当务之急;建筑热工设计过度追求构件高指标,实际则是建筑整体低性能,亟需构建以建筑蓄热为代表的热工设计综合指标体系;亟需加强建筑蓄热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建筑蓄热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绝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会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者“山外青山楼外楼”等著名诗句,但大家对于楼阁建筑却仅有一个朦胧的认识。《说文解字》称:“楼,重屋也。”可见“楼”就是屋上叠屋的意思。早期的称谓中“阁”的定义和“楼”有一定的区别,阁是由栈道上的建筑发展而来的形式,一般要底层架空。到了唐代以后,“楼”和“阁”往往混用,不再有明确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各个构件之间一般采用榫卯构造连接,作为中国乃至东亚木构建筑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对榫卯的科学认识是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体系结构机制的关键.作为一种节点方式,榫卯既承担着木构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将健康建筑定义为"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发展健康建筑是建筑领域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促进健康建筑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回顾了健康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健康建筑的发展背景.其次,梳理了我国健康建筑在2017~2019年间在标准、科研、组织机构、项目、交流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成果.最后,对我国健康建筑未来在影响因素、跨学科融合、设计方法、健康改造升级及标准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王剑锐 《科学之友》2008,(10):156-157
就中国传统建筑与环境现状的分析,论述了理论的关键点是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的精髓,使传统建筑与当代环境艺术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