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4种将非微扰的强相互作用参数化为形状因子的模型得到的4种强子形状因子,分别计算了中性D介子D~0→K~-e~+ν_e和D~0→π~-e~+ν_e两个半轻子衰变过程的衰变分支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得到极点修正模型对D_0→K~-e~+ν_e过程的理论计算结果中心值与实验测量值非常接近,而对D~0→π~-e~+ν_e过程两参量多级展开模型符合较好.然而由于非微扰效应的存在,形状因子f+(0)和强耦合常数g等参数误差过大,因此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在质心能量10.6GeV附近获取的500兆cc事例,在BaBar实验中对衰变D~0→π~-e~+ν进行了研究.利用这些数据,测量了D~0→π~-e~+ν的分支比,同时测量了强子形状因子fπ+,D和CKM矩阵元V_(cd).应用衰变D~0→π~-e~+ν和B0→π-e+ν之间的关系,计算了矩阵元V_(ub),一旦出现新的理论计算,其精度将可以和其他实验测量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BaBar合作组在分析正负电子湮灭的不变质量时发现的一个很窄的峰结构,该峰结构被命名为D*s0+(2317).首先假定它是S波的DK分子束缚态,利用Bethe-Salpeter方程研究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同位旋破缺衰变过程D*s0+(2317)→Ds+π0,同时在末态考虑了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s0+(2317)可以具有DK的分子束缚态结构,而且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影响非常明显,D*s0+(2317)→Ds+π0衰变宽度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其它的理论模型也对D*s0+(2317)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D*s0+(2317)可能存在其它形式的结构,并且得到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因此的结构存在多种形式,或者是几种结构的混合.该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实验进一步确定D*s0(2317)的结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K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 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 计算结果表明, 在D+→K0π+衰变中, 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  相似文献   

5.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π^0lvl衰变过程,在计算上D^+→π^0跃迁形状因子过程中,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最后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VEPP~-2000e~+e~-对撞机上,CMD~-3探测器研究了e~+e~-→ηπ~+π~-→γγπ~+π~-,e~+e~-→ηπ~+π~-→π0π~+π~-π~+π~-以及e~+e~-→ωπ~+π~-→π0π~+π~-π~+π~-等过程.分析使用的是2011和2012年在1.2~-2.0Ge V能区收集的相应积分亮度为3×104nb~-1的数据.用η→γγ道测量了e~+e~-→ηπ~+π~-的波恩截面,结果与相关的实验结论相吻合;还用末态η→π~+π~-π0和ω→π~+π~-π0分别得到了e~+e~-→ηπ~+π~-和e~+e~-→ωπ~+π~-波恩截面的初步结果;e~+e~-→ηπ~+π~-波恩截面的数值还被用于确定τ~-→ηπ~-π0ντ的衰变分支比.  相似文献   

7.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 B- →π0 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 ,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π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B^-→π^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D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计算发现在D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分析BESIII探测器在质心系能量3.773和4.599GeV采集的2.93和~0.567fb-1数据,报道了衰变常数fD~+和D介子半轻子衰变的形状因子,D~+→K~0_Sπ~+π~0的Dalitz图分析,D→K~0_S/Lπ~+π-和K-π~+强相差,D~0D~0混合参数yCP的测量;2体强子衰变D~0(~+)→ωπ~0(~+),稀有衰变D~0→γγ和D~+→K(π)±ee~+的寻找以及Λ~+c→Λe~+νe和12个强子衰变绝对分支比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BESⅢ实验利用正负电子对撞质心能量√s在3.773~4.7 GeV区间内采集79个能量点约9 f b-1的数据对e+e-→π+π-J/ψ和π+π-hc的产生截面进行了精确测量,并观测到了新的类粲偶素Y(4220).随后BESⅢ实验对e+e-→ ωχc0,π+π-ψ(2 S),π+D0 D*-+c.c.,ηhc,ηJ/...  相似文献   

15.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重夸克展开至次领头阶,对半轻衰变D→Kl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D→K跃迁形状因子的贡献非常大,约为领头阶贡献的40%,因而是不能忽略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的分支比,D0→K-l+ν分支比的结果与实验符合的非常好,D+→K0l+ν的分支比也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最小超引力模型中计算新物理对Bu,d和B,介子衰变过程的贡献.结果发现:①新物理对-B0d→D(*)+D(*)-,B-u→D(*)0D(*)-和-B0s→D(*)s+D(*)-衰变过程分支比的贡献最大为30%;②这些过程的直接CP破坏很小,而混合CP破坏很大,超对称对其CP破坏贡献很小,基本可以忽略;③这些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和CP破坏的理论预言的主要误差来源于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17.
在Belle非对称e+e-对撞机实验中,通过D0→K0sπ+π-道的含时达里兹分析,可以实现对D0-D0混合参数的灵敏测量.详细地讨论了事例的筛选和本底分析方法,给出了信号和各类本底谱函数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8.
在Belle非对称e+e-对撞机实验中,通过D0 →K0sπ+π-道的含时达里兹分析,可以实现对D0 -D0-混合参数的灵敏测量.详细地讨论了事例的筛选和本底分析方法,给出了信号和各类本底谱函数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的全息AdS/QCDρ介子分布振幅,利用完整QCD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ρ半轻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并与以前基于传统分布振幅的光锥求和规则、格点计算及最新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所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整体上与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符合的更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D→ρlν半轻衰变进行了研究,计算了D+→ρ0l+ν、D0→ρ-l+ν的衰变宽度并结合分值比的最新实验测量值抽取了CKM矩阵元Vcd.利用D0→ρ-l+ν过程抽取的CKM矩阵元与当前世界平均值符合的很好,D+→ρ0l+ν对应的结果也在误差范围内与世界平均值一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VEPP-2000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CMD-3探测器开始运行.在质心系能量区间0.32~2GeV范围内,已经获取了积分亮度约为60pb-1的数据.目前已经得到多种强子末态截面的初步结果,尤其是e~+e~-→π~+π~-,π~+π~-π~0,K_LK_S,K~+K~-,ηγ,3(π~+π~-),2(π~+π~-π~0),K~+K~-π~+π~-,K~+K~-η,K~+K~-π0,ηπ~+π~-,ωπ~+π~-和ω→π~0e~+e~-.为正确描述角分布和不变质量分布及截面分布,多强子末态过程必须考虑其中间共振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