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00多个峰,共确认了其中90种成分,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1.9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烯烷类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程序升温毛细管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作为药用的蒲公英及高山蒲公英的挥发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分别分离出63和68种组分,鉴定出37种和43种,均占总挥发成分的94%以上。两种挥发油的多数成分相异,但其主成分相同,均以2-甲基-4-戊烯醛,2-己烯醛,环己酮和5-甲基己烯为主。并讨论了盐析对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蒌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36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油量的93%.其主要成分是三苯基-甲烷、叶绿醇、正十六碳酸、2,4,6-三(1,1-二甲乙基)-苯酚等,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蒌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CGC-MS法测定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木香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40个峰,共确认了其中的31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1%.其主要成分是5-甲氧基-2-甲基-2-苯基-四氢呋喃(11.9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05%)、n-棕榈酸(9.90%)等.  相似文献   

5.
白毛银露梅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结合标准谱库对白毛银露梅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1个峰并确认了其中50种成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测定了其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化学成分为油酸、油酸乙酯、正二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6.
秦皮是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等的干燥树皮它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涩及明目的功效.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是其最主要的两种组分,以往对这两种组分进行测定的方法一般有: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毛细管区电泳和荧光光谱法[1~3]等,由于中药的成分极其复杂,因此对其成分的分离测定也十分繁琐,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时,要寻找其最优的分离条件就比较困难,而传统的荧光光谱法[1],由于中药中其他组分荧光光谱的重叠及互相干扰,无法直接测定,因此采用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预先分离和提纯.  相似文献   

7.
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99个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定量测定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0%.  相似文献   

8.
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结合标准谱库对白毛银露梅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1个峰并确认了其中50种成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测定了其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化学成分为油酸、油酸乙酯、正二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9.
鸡骨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鸡骨香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从鸡骨香根挥发油中分得43个峰,鉴定出33种成分,大约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0%.其中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甘菊环类、Hexahydro-2,5,5-trim ethyl-2H-2,4 a-ethanonaphthalen-8(5H)-one等.  相似文献   

10.
中药水半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醚加热回流从中药水半夏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认了其中的54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以上。结果显示水半夏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11.
 毛管压力曲线是研究岩石孔隙结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依据含油气泥质砂岩体积模型和HSK方程,结合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获取的毛管压力实验数据,以及CEC法测定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实验数据,分析了黏土束缚水对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影响,提出一种校正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研究表明,对于泥质砂岩,在溶液矿化度较低且阳离子交换容量较高时,实验测量得到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半渗透隔板毛管压力曲线差别较大,即岩样黏土束缚水相对体积越高,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油藏实际情况的偏差越大;应用提出的校正方法对6块不同孔隙结构岩样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进行校正,中孔渗及高孔渗岩样校正后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与半渗透隔板毛管压力曲线基本一致,而低孔渗岩样则不适合用该方法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2.
对MiLLer的抽吸理论和Beskow的毛细理论的概要进行研究,提出土冻结过程分区解释的思路,以求清晰诠释MiLLer的抽吸理论;建立毛细吸力势和有效毛细上升高度,分析Beskow理论水分向冻结面迁移特征。研讨二者的异同之处,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土体内部排水设施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毛细管束排水的新型排水设施。首先通过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选择了毛细张力较大的0.5 mm四氟管作为试验所用的毛细管。然后将其以正六边形的方式组合成毛细管束,通过毛细管束水力特性研究试验,得出了毛细管束的水力特性方程。最后选用长度为8 cm的19根四氟管组合成毛细管束,并利用PVC管设计出毛细管束排水管,在细粒土的中进行排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毛细管束排水管可以有效地提高排水效率,并且可以估算出毛细管束排水管的理论排水量。表明毛细管束排水管进行细粒土排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A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Lucas-Washburn equ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pillary height, capillary radius and heat flux in a capillary loop. The stability criteria at the interface are studied in detail by introducing a small perturbation to the interfaces of the capillary loop. The formulae deduced as a consequence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height of the capillary wick and the stability in a capillary loop undergoing phase chang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半渗隔板法”和“自吸法”分别测振动前后岩样的毛管压力曲线及润湿性,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振动对地层中界面现象的影响,对振动法增产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毛管压力曲线及润湿性变化的分析得出在岩样固有频率附近振动对岩心的毛管压力曲线和润湿性影响最大,此时,毛管压力曲线的阀压值降低,饱和度中值压力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减小,而润湿性则表现为水湿性加强,岩心的绝对渗透率变大,有利于原油的增产和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一细长毛细孔在加工、量程不可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串联多级层流小孔的设计思想,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串联毛细孔进行了流场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串联多级毛细孔两端差压均匀分布在各组合毛细孔上,毛细孔的连接处不产生明显压降.在小孔两端差压相同的情况下,串联毛细孔流量等于经过等效长度相同的单一毛细孔的流量与损失因子之积,两端差压与流量仍保持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电泳的进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细管电泳的电动力,流体力学进样等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这些方法的原理,仪器技术及应用,并且评价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一些最新的进样技术,例如组分歧视电渗流动力进样等进行了重点介绍了与展望,引用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光线追迹原理建立了X射线在圆柱形直导管中传输的计算模型,使用Matlab语言完成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X射线在圆柱形直导管传输后的光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圆柱形直导管有会聚X射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元素的形态分析可为化学、环境科学、医学和生命科学提供重要的信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样品耗量少等优点.本文评述了毛细管电泳在元素形态研究中的进展,包括区带电泳、胶束电动色谱、毛细管电色谱等分离模式和紫外、电化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化学发光等检测手段的应用.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56篇.  相似文献   

20.
单毛细管中Ellis流体的渗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Ellis非牛顿流体在单毛细管中的流动特性。根据弯曲毛细管的分形特征,推导出Ellis流体在单毛细管中的流量、流速和有效渗透率的分形解析解,所得分形模型将Ellis流体的流动特性与毛细管的结构参数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