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2.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等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并引用了有关的论述和资料。“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指的是哪一本书,有人说是《本草纲目》,有人说是别的书。现在正在研究,还没有定论。但不管怎么说,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3.
“文革”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受到重创。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以来,自告奋勇地肩负起技科和文教战线拨乱反正的重任,大破大立,反“左”反右,做了很多卓越的工作,端正了高等教育的方向和方针。《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的出版,使我国在开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得到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我们高等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苏轼认为《文选》“编次无法” ,指摘其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失误 ,但萧统在《文选序》中已然明言其法分体次文之法 ,且对后世颇有影响 ;又说《文选》“去取失当” ,萧统文章衰弱 ,识见短浅。其实《文选》的文体分类、篇章去取是有自身价值的 ,萧统的衡文识见是拔群超俗的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社会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蔡先生所说的教育,并非专指学校教育。他明确指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机关。”(《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25页,下称《文选》)他又说,“教  相似文献   

6.
被称之为“八代文学的选粹”的《文选》,实在是一部各类应用文与文学文的总集,仅以“文学”称之,确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而“文章”作为古代一切创作文学的共名而为历代所公认,只有“文章总集”这个名称才能从内涵到外延都恰如其分地涵盖全部《文选》。  相似文献   

7.
“鱼目混珠”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指以假的冒充真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是这样解释的:“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用鱼眼睛冒充珍珠之说古已有之,昭明太子《文选》中,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说:“惟以鱼目,唐突玙璠。”注引《韩诗外传》说:“白骨类象,鱼目似珠。”这“白骨类象”指兽骨类似  相似文献   

8.
军事学院军事资料室编辑的《中国古代兵法》中《黄石公三略》(以下简称为《三略》)前面有很长一段考证,文中虽然引用了唐、宋、明以来许多家互不相同的意思,但仍然认为该书就是“黄石老人”授于张良的《太公兵法》。为了印证这种论点,作者说,张良所以“对高祖保持不即不离”的“一派‘王者师’的作风,并且能完名全节”,完全是受《三略》的影响,作者还举例说,张良为打消高祖变易太子决心采取的“迂回战略,当系根源于太公兵法,黄石公所赐也”。把《三略》与西汉的有关史藉对照研读可以清楚的看出,张良几乎所有的重大谋略活动,都可以在《三略》中找到线索和印证。就一般情况而论,古代兵法的作者是谁,对把古代兵法作为战争理论来研究,本无多大影响,无需花费时间去考证。但是,现在的传说给《三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列宁说过:“最勇敢的前进步骤是出现在早就组成一个理论部分的那个领域里,是出现在主要从甚至完全从理论上论证过的那个领域里。”(《列宁选集》第4卷第707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勇敢的前进步骤”,乃在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邓小平文选》就是一部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光辉论著。一、运用把社会生活划分三个领域的基本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论,把人类社会发展看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  相似文献   

10.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堪称中国高校历史专业教材的优秀之作,但其中的某些注释仍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北向户”,不能理解为“门户向北开以避免直射的阳光”;《汉书.食货志》的“分田劫假”和《后汉书.仲长统传》的“取一切而已”,皆不宜采纳唐代颜师古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印度医学的“脉”与“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有关人体“脉”与“穴”之论说的介绍。其主要依据是根据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中的若干章。全文选译包括第3卷第9章《dhamani的详说》;第3卷第7章《sira的记述与分类》;第3卷第6章《有关各marman的叙述》;第3卷第8章《刺络法》。并就中印两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这些方面的区别,给出了扼要提示。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公元一世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了小说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那句话以后,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文人一见到小说这两个字,便会首先想到它,以及与它相关联的《论语》里的“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意为这是应该去掉的坏作风)这句话。中国古代视小说为“小道”的这个理论,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至今还没有看到有多少材料能证明,它曾经受过古代西方或印度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近代的小说理论却不然,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本刊记者报道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通知》精神,湖南省安监局把学习摆到了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9月1日,省局党组中心学习组(扩大)举行集体学习,局党组成员和局领导、各监察分局(站)、安培中心党委(党总支部、支部)和局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传达了国家总局党组和省委《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通知》,认真学习了《江泽民文选》中《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等重要文献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参加学习的同志就…  相似文献   

14.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昭明文选》作为一部按文体选录各类文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文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文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文选》的性质及作者编纂目的相关的;从《文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文”又重“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郭锡良、李玲璞二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1992年9月)在便利自学方面下了功夫,文选注释比较详细。笔者在撰写与之配套的《古代汉语文选今译及自测题》(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过程中,发现文选注释方面依照“力求准确鲜明,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凡例》)的标准,尚有当注未注的缺憾。兹不揣谫陋,补注如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2期《语文学习》刊载潘大白同志《“善”读书》一文,其中“善鉴取”一节提出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解释问题。作者在罗列了《语文》、《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古文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历代文选》等五种注文后说,“总上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意境: (1)落花在地面散乱着; (2)落花在空中飘舞着; (3)繁花在枝头盛开着。 就第(1)种意境而言,是‘落花遍地如锦’。景色虽美,但毕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就第(2)种意境而言,是‘乱红纷坠如雨’。虽是动态,但未免‘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春色将闲’(寇准《踏莎行》,第(3)种则是‘繁英枝头如火’。画面灿若朝霞,生机蓬勃,见得世外桃源,春光无限。故就文章旨意细细品味,则以取第(3)说为长,这乃是循章解句择其当”(句中加点号原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于1977年,重新提出了办“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文选》第37、51页) 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以及在他主管指导下中央召开的有关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的文件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方针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文选》第37页)1977年,“四人帮”刚粉碎不久,小平同志从四化急需人才而人才又奇缺的实际出发,在论述普及与提高这两条腿时,着重于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被誉为六朝文学双壁。《时序》篇可视为文学流变简史,“时义”观则是贯穿整部《文选》的核心思想。《文选》的选篇、定体、分类、编次等皆在“时义”观指导下进行的,由此确定选文要有时代内容、教化功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标准。“天人合一”为《文选》《文心》之哲学基础,其内涵广博,详略古今则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说:“最近读了中国大使送来的《邓小平文选》,邓小平的很多论述对我很有启发和教益,希望‘全国运动’的领导干部都能读一读这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