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扩频码双级快速捕获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伪随机码双级快速捕获系统.前级捕获机构采用匹配滤波器,通过1bit量化解决常规匹配滤波器硬件复杂、功耗大的问题;后级捕获采用相关器组,长相关积分时间以减少虚警概率,相关器组由多个独立的相关器组成,目的是减少后级相关器的阻塞概率.基于通信网络中的排队论,研究该双级捕获系统的捕获性能,优化系统结构参数.最后给出了捕获系统性能结果.该捕获系统适用于移动卫星突发扩频通信中.  相似文献   

2.
防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汛通信工作是防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公网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在防汛指挥调度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大,那些专门为了保障防汛而建立的诸如微波、卫星、超短波等应急通信设施因使用频率低而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防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防汛通信工作是防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公网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在防汛指挥调度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大,那些专门为了保障防汛而建立的诸如微波、卫星、超短波等应急通信设施因使用频率低而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新型无线应急指挥通信车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应急通信指挥车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应急通信指挥车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现场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无线传输的功能。通信指挥车能够实现以下功能。能够实现与指挥中心的双向实时信号传输;能够实现通过车载的集群基站实现现场独立组网和大范围的集群互联;能够实现与卫星的通信联系,并最终与指挥中心实现图像、语音、数据的通信;能够通过公众的移动网络、海事卫星、短波电台等方式与户外的用户实现沟通;能够进行对特定区域的指挥和调动,通过车载的语音系统统一调度有线和无线语音通信终端,帮助其实现有无线的互通;能够将现场的计算机网络和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进行双向的信息传输,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化;能够组成现场的临  相似文献   

5.
一、防汛应急通信系统应用现状 由于应急通信系统适用的广泛性、机动性和灵活性,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逐步从军用向民用领域普及,而且我国近几年在电信、广播电视、公安、卫生等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利系统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设应急移动车载卫星地面站系统,用于工情信息采集、工程抢险、防洪现场指挥等场合,但由于多方面因素限制的原因系统实际应用较晚.  相似文献   

6.
现今卫星通信已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卫星利用其覆盖全球的特点,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包括传输网、交换电话网、移动网)相结合,实现信息的传递.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其他任何人实现任何方式的通信",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利用VSAT卫星建立黄河防汛应急移动通信平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移动IP组播技术能有效缓解移动环境的资源受限问题,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层结构和快速切换的可靠移动组播方案(reliable mobile multicast scheme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and fasthandover capability, MMHFH),该方案综合运用微移动和链路层触发技术,针对切换过程中的组播开销、切换延迟、切换丢包、同步丢失、可扩展性以及路由影响等移动特性进行优化设计. OPNET仿真实验表明,MMHFH方案具有组播树稳定、组播维护开销小、切换延迟短、切换丢包少、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好、组播包传送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字相关技术实现PN码同步快捕方法。该方法能对不同码型、码长的PN码所调制的BPSKDS信号进行解扩,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好,抗振动性强,易于集成化等特点。适合于信/噪比不很低的突发直扩信号的快速捕获。文章应用《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分析了正交双通道PN码快速捕获的特性,并设计了具体的实现电路模型。从理论上计算了在不同的虚警概率下,检测概率随输入信/噪比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9.
首次将光纤光镊技术应用于光的波粒二象性演示实验,实现了光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同时演示.基于光学捕获技术,实现了对微粒的三维空间捕获、定位和移动,演示了光的粒子性.基于光束干涉测量技术,实现了对光纤端和捕获粒子表面反射光束干涉信号的记录和检测,演示了光的波动性.该实验装置具有成本低、体积小、集成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频率合成技术是以一个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标准频率为基础,产生大量的具有同样精确度和稳定度的离散频率源.频率合成技术在通信系统、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对系统的可靠工作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输网中两种典型的传输线路码型,分析与计算了高速自适应突发模式光接收机的误码率,分析结果表明:高速自适应突发模式光接收机的误码率与线路传输码型和接收机中峰值探测电路的峰值保持时间常数等有关,且一般不如传统固定门限光接收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基GPS观测技术可反演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电离层的总电子含量(TEC),但其中GPS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是影响反演TEC精度的最重要的一个系统偏差。为消减此系统偏差,利用双频载波平滑伪距和球谐函数建立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进行TEC反演并与IGS公布的TEC对比,以验证反演的有效性。此外,分析2013年6月的太阳和地磁活动与反演的TEC,结果表明,太阳和地磁活动指数变化与反演的TEC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每条路径上具有相同的归一化单频率偏移(NSFO)条件下,通过数学技巧推导了由NSFO产生的归一化信道间干扰(ICI)功率(NIP)公式的简单形式.同Moose和Feng界相比,简单公式不仅容易且能精确地计算NIP.仿真确定该式成立条件:|NSFO|≤0.2和Nc ≥4,这里Nc是OFDM系统中总的子载波数.最后,将其应用到无线信道,推出由Doppler扩展产生的NIP公式.  相似文献   

14.
通用滤波多载波(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UFMC)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到达时间与预期到达时间不一致时,会产生定时偏移(timing offset,TO),引入符号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从而破坏子载波正交性造成通信质量下降。为了分析TO对UFMC系统的影响,本文研究存在TO的UFMC系统信号和干扰分析,推导其数学表达式,数值计算并分析对比不同波形滤波器长度与不同定时偏移下的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仿真对比不同情形的误符号率(symbol error rate,SER)。结果表明,定时偏移数值与信号干扰强度呈正向相关,滤波器长度与系统SER数值呈反向相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利用相干Rake接收机原理,估计出有效到达径的信道估计参数及其包络信号;统计有效到达径包络信号的电平通过率,并由此估计出信道的多普勒频偏.利用多普勒频偏与最优信道估计平均长度的关系,动态地调整信道估计平均长度,使整个相干接收机的性能在不同的移动速度下均能获得较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中,随着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完善,GNSS应用步入了多系统组合的新时代.为此,研究了GNSS多系统组合定位问题,运用正交试验法对GNSS多系统组合应用进行试验和设计,即3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试验中以位置误差均方根和PDOP平均值为GNSS定位精度的评价指标,选取组合的系统、频率、高度截止角3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不同的水平,因此选用合适的混合水平正交表.最后选用合适的接收机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运用综合平衡法得出在特定地区特定环境下GNSS多系统组合的最优应用方案.试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解决GNSS多系统的优化组合问题是切实可行的,数据计算和结果分析更加简便客观.  相似文献   

17.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GPS信号的特性对单天线GPS中频信号进行建模,给出了阵列天线空时GPS中频信号的模型. 建模过程考虑了卫星星钟误差、大气层误差、接收机钟差、噪声等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 设计了阵列天线空时GPS中频信号仿真器,该软件具有设计灵活、可扩展、易于使用的特点. 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对仿真生成信号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应用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验证了阵列天线空时GPS中频信号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严方 《应用科学学报》1986,4(2):139-149
本文给出卫星转发器在不同载波数下三阶交调总载交功率比的递推公式,从而,提出程序计算最佳工作点的方法.作为应用,本文给出不同的卫星通讯参数下最佳工作点的工程设计图.该图能使总体设计师们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文中的例子为便于验证和仿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干涉模型"分析了"探测报文对"发送时间间隔与路径中背景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卫星通信网络的快速报文组算法.最后利用GEO/LEO卫星通信网络模型对该算法作了仿真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