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收治的4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常规、及细胞学检查、脑电图、MRI等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精神症状、呕吐为主。脑电图异常率86.7%、脑脊液异常率75%,磁共振成像异常率40%。结论:资料显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具有某些特征性,EEG、CSF、MRI辅助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2.
报告的 7例患者均在病前有“感冒”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均符合脑炎或脑膜炎 .最后经病理学和头部CT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脑肿瘤 .提示感冒只能看作是一切疾病可能病因 ,不能作为炎性脑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伴发不自主运动的类型.方法:回顾性调查4年内收治的伴发不自主运动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森林脑炎病人伴发不自主运动发生率为4%,以震颤、舞蹈动作为主,少数为共济运动障碍及肌阵挛.头颅CT、脑电图及脑脊液异常率较高.结论:森林脑炎病人伴发不自主运动多见于中、重型病人,以锥体外系症状多见,与脑广泛病理变化及软化灶形成有关,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报告的7例患者均在病前有"感冒"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均符合脑炎或脑膜炎.最后经病理学和头部CT以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脑肿瘤.提示感冒只能看作是一切疾病可能病因,不能作为炎性脑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分析,观察其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脑电图及CT检查可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认为在临床上对高度疑诊病毒性脑炎者应同时进行脑脊液、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NMDAR脑炎)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1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有失眠、视物模糊、发热、感觉异常、反应迟钝等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测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抗体...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症状及MRI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及MRI特点.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1999~2005年间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12例患者,分析相关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脑脊液压力正常3例,升高9例,10例涂片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MRI示2例正常,10例异常,为长T1、长T2信号.治愈10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改变,加之MRI特点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重要信息,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森林脑炎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了解森林脑炎免疫反应情况.方法:选择94例确诊的森林脑炎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将实验组分为轻组和中重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补体C3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补体C4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轻组与中重组比较,补体C3水平变化有差异(P<0.05);补体C4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森林脑炎可导致补体C3水平降低,补体C3水平可以反映森林脑炎病情严重程度;森林脑炎对补体C4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2月—2004年12月我院行脑脊液HSV-Ⅰ型Ig检测确定40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0例均以急性及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头痛、发热及精神症状为主。结论: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及脑脊液检查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无环鸟苷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护理方法(CSFL).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颈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资料,及时对脑脊液进行处理,并对患者的创口、体位、引流管进行护理,预防感染,密切监测患者临床情况,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结果 经术后常规复查,患者颈椎无脑脊液囊肿形成,无需再次修补手术.结论 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应给予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颈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痊愈.  相似文献   

11.
本院从1988年5月至1989年6月.共收治6例森林脑炎病人.其中死亡2人.病情加重转院2人。2例应用大剂量激素抢救均痊愈出院,将报告如下。例1;患者孙某,男性,24岁.1989年5月19日入院.病志号;89182。患者于入院前20余天,上山采木耳被蜱叮咬.于入院前6天,突然高热(体温40℃)并有头痛食欲不振,时而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发病第二天.谵语燥动,而去市医院就诊经腰穿、化验脑脊液检查.确诊为森林脑炎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8.5℃,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2/11.2KPa,神志不清.表情淡漠,吞咽困难,不能主诉.双瞳孔…  相似文献   

12.
广州管圆线虫与软体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因为吃了未加工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或被蜗牛、蛞蝓爬过的食物而感染,并因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或脊髓炎,患者的脑脊液内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早在1933年,陈心陶教授在常规检查广州的鼠类时,发现在鼠的肺动脉和右心内有线虫,后定名为广州管圆线虫(A ngiostrongylus can-tonen sis)。随着对此寄生虫病及医学贝类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了解此寄生虫与某些陆生、淡水软体动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广州管圆…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脑膜炎53例早期辅助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相关辅助检查诊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脊液测压、细胞学及生化检查异常率高,是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异常率也高,有特征性表现,也应作为常规检查;胸片可以为结核性脑膜炎寻找佐证。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存在较多不典型之处,及时、合理运用相关辅助检查对正确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LC)患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CSFC)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细胞学。结果:LC呈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以头痛伴恶心、呕吐等颅高压征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脑神经或脊神经受损的表现;CSF中白细胞数(10~50)×10^6/L11例,蛋白增高8例,葡萄糖减少4例;10例颅内压增高,最高达320mmH2O;CSFC检查13例CSF中发现10%~46%的肿瘤细胞;3例做免疫单抗组化染色CEA(癌胚抗原)、EMA(上皮膜抗原)、CK18(细胞角蛋白18)及PAS(糖元)染色均为阳性。结论:CSF中找到特异性肿瘤细胞对L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SF免疫单抗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提高LC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绿脓杆菌败血症合并脑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例绿脓杆菌败血症合并脑炎的病例分析,阐述了绿脓杆菌败血症和脑实质性炎症的临床特征、起病特点,探讨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的脊液、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提出了绿脓杆菌败血症合并脑炎的病变特征、脑脊液改变的特点及其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又名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是由蜱传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为森林地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属蒙医"粘性脑刺痛"病范畴,同时也是人畜共患疾病的一种.近年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急速扩张,感染人群在不断增加.该病感染致死率较高,且后遗症与并发症的治疗难度较大,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效果不明显,但民族传统医学在治疗其后遗症方面有着显著疗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整理了蒙医在临床上对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并发症上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探讨了蒙医、蒙西医结合治疗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并发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森林齄炎分布与生境特征、媒介及宿主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区划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比较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对新西兰白兔肌肉的刺激性和豚鼠的全身过敏反应,评估生产场地变更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动物安全性。方法采用两个生产场地各3 批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其对新西兰白兔肌肉刺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将12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 只,雌雄各半。两个生产场地均设佐剂对照组和森脑疫苗试验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分别于左、右侧股四头肌肌内注射佐剂和森脑疫苗。临床观察至第3 天解剖。大体剖检、常规病理制片、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显微摄影记录。全身过敏试验取豚鼠6只,每只腹腔注射0. 5 mL,间日一次,连续3 次,每日观察每只豚鼠的行为和特征。首次致敏和激发前称量每只豚鼠的体质量,然后分成两组,每组3 只,分别在第一次注射后第14 日及第21 日静脉注射供试品1 mL,观察30 min。结果注射森脑疫苗后,有与佐剂对照组相似的肌肉刺激性损伤。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注射森脑疫苗局部肌肉组织的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生产场地变更后森脑疫苗与生产场地变更前森脑疫苗效力相同,具有可靠的动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和对照组35例(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早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除病死率外,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可以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细胞蜡块制作技术在胸腹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性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蜡块制作石蜡切片,经染色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技术操作流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且能够有效提升胸腹腔积液恶性细胞检出率及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范围,此次研究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经细胞学检查良性病变91例(71%),转移性肿瘤35例(27%),原发性肿瘤3例(2%).结论: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避免了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查的局限性,通过细胞蜡块制作技术的实施,使细胞蜡块成为细胞学检查通向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联系,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