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稳定油藏原油产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需要确定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合理配注量或注采比。通过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中广泛使用的经验公式和理论公式推导出了新的注采比随含水率变化预测模型。该模型直观表达了油田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关系及油田注采比随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其特点在于给定未来某一时刻油田含水率,就能确定其合理注采比。通过实例计算表明,应用该关系式计算结果可靠,参数获取简便,可用于指导生产静动态参数录取较少的区块油藏进行配注计算。  相似文献   

2.
以延长油田西部延安组注水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油藏含水上升快,注采关系不对应,水驱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以实现均衡温和注水、提高最终采收率为目的。主要做法是纵向上对开发层系进行精细划分,减小层间干扰,平面上根据该区油藏开发特征对井网进行优化调整,以边缘注水和点状注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注水效率、对采油井增产措施与参数优化并举以达到驱替和压力平衡。本文以老庄区块注水开发为例,为延长油田延安组注水开发区块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
体产量迅速递减。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停喷或低效油井的产能,是开发缝洞型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注
水替油的注采参数是否合理对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以塔里木油田轮古井区注水替油典型井的地质、流体
资料为基础,建立单井注水替油的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注水时机、周期注水量、注水速度、焖井时间、
开井工作制度等注采参数,并将注采参数无因次化或拟合公式,以消除注水前油井生产动态差异对优化参数造成的影
响,使优化参数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式下,只有当注采井间的驱替压力梯度完全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后,有效的注采关系才能建立。本文通过对Y22注采区块的研究,计算了各注采井间的最小驱替压力梯度,从理论上确定了建立注采关系的可能性,并结合干扰试井结果,分析了实际注采效果的原因。分析表明,研究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驱替压力梯度的分布和变化,对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建立有效的注采井网,合理开发渗透油藏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块状潜山裂缝性稠油油藏水平井底部注水水平采油井的合理产能,利用镜像反映原理和势函数叠加原理推导出水平井井网底部注水整体开发厚层裂缝性稠油油藏的产量公式;并结合油藏区块实际地质参数,针对注采井距、注采压差、采油井垂向位置等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井网底部注水整体开发厚层裂缝性稠油油藏的合理注采井距为2倍油层厚度。为了油井能够获得较高的产能,注采井之间首先必须保持合理的井距形成有效的驱替。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生产井产量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但存在合理的注采压差。纵向上将采油井布置在油藏的顶部,可获得最大的单井产量。研究成果可为块状厚层潜山稠油油藏单井合理产能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且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1):139-143
喇萨杏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阶段.针对该区块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得到实际开发过程中注水倍数与驱替效率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水驱过程中,驱替效率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注水倍数达到一定值时,驱替效率极度放缓甚至基本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水驱开发评价方法主要是评价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很难对具体注水井的注水效率进行评价,以及强边底水油藏中油井产水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基于井间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模型,结合油田地质参数和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自动历史拟合。示踪剂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计算注水井注水劈分系数,确定注采优势通道以及注水井驱油效率。该模型同时也可以计算注水井和边底水对油井产油产水贡献百分比。实例油田应用表明,该模型可靠性很好,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评价注水井的注水效率。  相似文献   

8.
张爱香  刘利安 《科技资讯》2006,(36):168-169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六块井组蒸汽驱后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开采现状特征分析,对段塞驱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数值模拟研究、蒸汽吞吐阶段历史拟合和注汽参数三方面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段塞驱相关参数,利用“经济产油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段塞驱最优方案。并结合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汽驱效果,油汽比由汽驱前平均油汽比0.38上升到0.80,上升了0.42,阶段采注比达到2.08。段塞驱技术能有效改善特超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是治理蒸汽汽窜,增大蒸汽波及面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单家寺油田今后的主导开发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发现:随着储层倾角的增加,高部位流线变少、水驱波及区域变小、采出程度变低。随着储层倾角增加,达到均衡动用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高部位油井产液量与低部位油井产液量比)增加。在相同储层倾角的情况下,随着原油密度和注水强度增加,倾角对达到均衡驱替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的影响变弱,油井产液量配比降低。该研究对高倾角断块油藏均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B239井区长6超低渗透油藏试验区块实施超前注水开发,开发效果未达到预定方案指标,为此开展了超前注水改善开发效果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在加密调整井网的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井距达到有效作用距离的井网系统超前注水才更为有效。如果井距过大,即使采用超前注水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者作用甚微,只能在井底形成局部高压,不能形成有效驱替,注入水不能有效向油井推进。该项研究对同类低渗、特低渗油田超前注水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于该类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六块井组蒸汽驱后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地质特点和开采现状特征分析,对段塞驱技术进行了研究,从数值模拟研究、蒸汽吞吐阶段历史拟合和注汽参数三方面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段塞驱相关参数,利用“经济产油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段塞驱最优方案。并结合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汽驱效果,油汽比由汽驱前平均油汽比0.38上升到0.80,上升了0.42,阶段采注比达到2.08。段塞驱技术能有效改善特超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是治理蒸汽汽窜,增大蒸汽波及面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是单家寺油田今后的主导开发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低流度常规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具有启动压力梯度,要提高油藏采收率,就必须通过早期注水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使地层始终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原油脱气,增加原油流动阻力,控制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使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递减。大港南部油区大多为复杂断块、低流度稠油油藏,要提高油藏采收率,就应立足于早期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产液结构优化方法中考虑因素较多,难以定量化确定油井产液量的问题,以区块油井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利用甲型水驱曲线预测不同产液量下的开发效果,并以区块累积产油量最多为目标建立最优化模型,采用罚函数法进行求解,得到不同油井的最优产液量。通过在实际区块油井产液结构调整中的应用,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能极大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低渗透油藏活性酸酸化增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方式的影响,镇北、华庆油田部分井投注后达不到配注要求.依据对超低渗欠注区块储层物性及目前注水现状的分析,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酸液配方体系,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所研制的酸液体系可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通过酸液驱替可以有效消除注水对岩心造成的伤害,渗透率得以恢复.15口井现场酸化增注试验措施有效率达到93.3%,平均注水压力下降2.9 MPa,平均单井日增注量15 m3,取得了较好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季迎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3):176-179,183
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才能有效开发油田。而技术极限井距一般小于经济合理井距,甚至小于经济极限井距。分析认为,国外特低渗透C油田原来井距为400 m的反七点井网不能建立有效驱替,是注水效果差的直接原因。通过技术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井距,论述注水经济开发的有效厚度下限。根据不同区域油层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注采井网调整方法和储层改造对策。结果表明菱形反五点差异化井网加密调整方法适用于国外此类油藏注水开发,实现了该类特低渗透油田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常规岩心驱替实验中的注水倍数与整个油藏中注水倍数不一致,导致岩心驱替实验成果难以较好的应用到油藏开发计算中,因此需要知道地层中的微观注水倍数(也有的称为过水倍数)的分布,该微观注水倍数要求与岩心驱替实验中的注水倍数相一致。以五点法井网为例,确定了地层中的流线分布。流体是沿流线做一维流动,将每一条流线可看作是由若干个岩心连接而成,这样通过一维水驱油理论,可计算得到流线上的饱和度分布以及每个岩心的注水倍数,从而确定地层中的微观注水倍数分布。可以将岩心驱替实验的注水倍数与地层中的微观注水倍数相匹配。对于如何将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应用到油藏开发指标计算中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江苏油田欧北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型.从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控制条件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并对该区块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了适合同类气顶油藏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达到降水增油的效果;提高采液速度并不能改善顶部注氮气重力驱的开发效果;注气速度对开发效果以及气顶边缘推进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存在最佳和临界注气速度.研究区块的最佳注气速度为12500~17500 m3/d,临界注气速度为30000 m3/d.  相似文献   

18.
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江苏油田欧北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型。从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控制条件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并对该区块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了适合同类气顶油藏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达到降水增油的效果;提高采液速度并不能改善顶部注氮气重力驱的开发效果;注气速度对开发效果以及气顶边缘推进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存在最佳和临界注气速度。研究区块的最佳注气速度为12500~17500m^3/d,临界注气速度为30000m^3/d。  相似文献   

19.
翟晓东  包伟  彭富更 《科技信息》2010,(33):380-380,383
油田投入开发后,如果没有相应的驱油能量补充,油层压力将随着开发时间,逐渐下降,引起产量下降,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下降。通过注水井向油层注水,是保证油层压力,提高油藏采油速度和采收率,达到油田产油稳定的目的:古城油田现有注水井45口,日注水量约为1741方.在保证油田配注要求的前提下。注水流量计能否准确计量,不仅是注水开发的需要,还是节约大量生产用水和电能消耗的有力措施,对降低油田生产运行成本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火驱物质动态平衡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驱过程中空气的注入起到氧化燃烧和增压驱替的作用,运用注采物质平衡的原理,对火驱发开中油田合理注气量、合理产气、产液量和合理注采比进行系统研究,对注入气在火驱过程中的燃烧、增压作用进行了分解,进而建立了整个火驱区块规模的注采比表达式。在对某实验区典型地质开发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油田的合理的注采平衡参数,为该试验区块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