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频率、幅度和相位均按随机游动模型变化的时变信号模型,更为真实地描述科氏流量计信号的实际特性.基于时变模型,提出用于科氏流量计的信号处理方法.采用自适应格型陷波器对频率、幅度和相位均按随机游动模型变化的科氏流量计信号进行滤波,得到频率及增强信号;通过短窗截取,采用DTFT法计算2路信号的相位差和时间差.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具有很好的跟踪效果,且计算量小,可用于科氏流量计的实时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陷波器的科氏流量计信号频率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科氏流量计信号频率随机缓慢变化的持续跟踪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式ANF的科氏流量计信号频率跟踪方法。针对频率、幅值和相位均按照随机游动模型变化的科氏流量计时变信号模型,采用一种利用Steiglitz-McBrid系统辨识方法发展来的新式ANF对信号进行陷波滤波,快速检测信号频率并持续跟踪信号频率的变化;通过计算机仿真与格型ANF方法的跟踪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可获得很好的频率跟踪效果,具有收敛速度快、长时间持续跟踪信号频率随机缓慢变化的稳定性和精度更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科氏质量流量计测量单相流具有很高的精度,但在气液两相流工况下,科氏流量计测量性能下降,质量流量测量误差急剧增加.为减小测量误差和量化气体体积分数,本文对液相质量流量测量量程0~1 000 kg/h的科氏流量计,结合差压变送器,进行了含气率0~30%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并设计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PSO-SVM)数据驱动的质量流量修正和含气率预测模型.PSO算法提高了模型构建的速度与预测精度.其中,差压可提供流动形态、相含率等信息,是模型的重要输入变量,包含该变量构建的模型对质量流量修正的相对误差为±1.5%,预测含气率的绝对误差为±3%.由于差压变量需外接差压变送器获取,存在安装不便、空间受限的问题.为实现一体化测量,利用科氏流量计自身动态信号来替代差压变量,并保证模型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合实验数据分析,设计了另外一种去除差压变量、输入变量完全基于科氏流量计自身信号的两相流测量模型.采用质量流量测量值方差替代差压,修正质量流量,对含气率预测设计了两级SVM模型,将质量流量修正的绝对偏差作为含气率预测模型的输入,以替代差压.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质量流量修正后的相对误差为±2%,...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U型管式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以下简称科氏流量计)的传感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文中求解了流体具有的科氏加速度,确定了作用于U型测量管路上科氏力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获得传感系统信号检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科氏流量计的时变信号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实际应用中科氏流量计流量缓变的特性,首先建立频率、幅值和相位均按照随机游动模型变化的改进时变信号模型,其次采用一种跟踪信号频率变化能力更好的陷波算法对信号进行滤波,以求其频率;并采用自适应谱线增强器从含有噪声的信号中提取出基频信号;然后通过短窗截取,采用修正的滑动DTFT递推算法实时计算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和时间差,求得质量流量.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研究方法不仅可以跟踪变化的频率和相位,而且在测量小相位时具有较高的精度,整套算法计算量小,可用于科氏流量计的实时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幅值控制算法中2种PI控制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驱动系统在科氏质量流量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驱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量流量测量的准确性;非线性幅值控制算法是一种好的驱动增益控制算法,其中的PI控制器有2种实现方法,即积分分离的PI控制器和积分限幅的PI控制器;为了比较不同控制方法的效果,文章基于科氏传感器的时变参数模型,根据实际驱动电路来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用驱动电路驱动CNG050传感器得到的实验数据,来验证模型参数设置的正确性,通过Simulink仿真,研究了2种不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积分限幅的PI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影响谐振式科氏质量流量计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干扰因素,给出了消减或抑止这些干扰因素影响的思路与对策,这些对策对提高流量计的整体技术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各种求相位差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针对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信号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即信号频率在小范围变化和信号易受谐波干扰,采用基于数字锁相环的方法处理科氏质量流量计的信号,并做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有谐波干扰的情况下,数字锁相环方法可以准确地跟踪信号频率的变化和计算相位差.文章还设计了基于DSP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科氏质量流量计工作原理、特点及相关天然气计量标准,并根据其特点,分析了其在小口径、脏污管输天然气,燃驱压气站自耗气,天然气生产井,LNG等方面的计量优势,以及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用以描述强子内部胶子紫外动力学的SU(2)杨米尔斯拉氏量和描述强子外部红外动力学的Faddeev-Niemi规范势分解拉氏量,通过通伦内插,推导出了一个与Karch和Katz所提出的五维超引力软墙模型相对应的五维协变的全息模型.  相似文献   

11.
对三种较为典型的柔性传动系统,先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学数学模型,再选取适当的广义坐标,通过线性变换,得到各集中质量位于同一轴线的等效模型,从而使原模型向实际典型的三类柔性传动系统转化,得到相应柔性传动系统三种动力学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流量波动是影响流量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测试流量计测量性能受流量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控制水泵转速模拟了10种不同的流量稳定性状况,对4种典型的流量计进行了测量性能实验.以仪表系数或流量系数相对偏差、线性度和重复性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流量计性能受流量波动影响的大小,不但与流量波动的幅度和周期相关,而且与流量计本身特性相关;均速管流量计流量系数发生偏移,测量重复性变差,流量系数与差压平方根的倒数成正比,测量时间内取流量平均和差压平均的方法不能减弱该影响;涡轮流量计在小流量点处仪表系数明显偏小,仪表系数发生偏移,线性度变差;电磁流量计仪表系数发生偏移,测量重复性变差;科氏质量流量计仪表系数发生偏移;对使用转换器的流量计,提高其信号采样频率和运算速度,可以提高流量计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流量计的动态性能,在分析现有流量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科氏粉体流量计,以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替代原有的减速器和扭矩传感器.介绍了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对减速器的主要零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建立了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对行星齿轮传动的瞬态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关键零件的应力分布云图和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明确了最大应力分布和最大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14.
应对口岸随时可能发生的流量计故障,根据原油标准体积计量误差组成特性和贝叶斯方法,建立了利用流量计故障前后已知的计量数据对流量计故障期间丢失的流量数据进行修复的贝叶斯流量修复模型,并通过口岸典型时间段的流量计计量资料进行了实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确定性系数0.9766,流量总量交易相对误差-0.0381%,达到了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等于0.20%的交易要求,所建模型可用于口岸流量计故障期间的流量修复。  相似文献   

15.
稳定振动的流量管保证着科氏流量计流量测量的准确性,而维持流量管振动的关键是流量计驱动系统。针对科氏流量计模拟驱动电路起振速度慢、受随机干扰影响振动不稳定问题,研发基于积分滤波非线性拟合法改进驱动系统。改进驱动系统采用积分滤波方法削弱传感器信号中随机干扰,应用非线性拟合法对积分信号进行频率估计,然后合成驱动信号驱动流量管振动。改进驱动系统中积分滤波可以有效抑制随机干扰,非线性拟合法考虑信号整体不受个别采样信号影响,提高频率测量精度与增强振动稳定性。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积分滤波的非线性拟合法具有较高的频率测量精度,适用于流量计起振频率估计与振动频率监测。实际改进驱动系统测试表明,改进驱动系统提高了流量计起振速度,增强振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稳定振动的流量管保证着科氏流量计流量测量的准确性,而维持流量管振动的关键是流量计驱动电路。现阶段科氏质量流量计模拟驱动存在一种驱动电路驱动一种型号一次仪表、电路离散元器件繁多、驱动信号幅值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导致流量管振动不稳定,影响流量计算。针对其问题,改进模拟驱动电路,由VCA810和OPA820集成芯片组成的自动增益模块替代离散元器件组成的增益电路,由以TDA2030为核心芯片的集成功放模块代替原有功率放大电路。在驱动电路中,可调整增益模块稳幅单元来改变输出信号幅值,使驱动电路满足不同一次仪表对功率的需求,从而实现驱动多种型号一次仪表的功能。对所研发试验级驱动电路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发驱动电路可以驱动不同型号一次仪表,起振时间满足实际工况需求。  相似文献   

17.
空气阻力对科氏抛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力学方程的求解讨论了空气阻力以及粘性介质阻力对科氏抛体问题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结构动力学模型的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模态理论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结构初始质量和刚度矩阵的修正方程,然后利用一种数值稳定的迭代法求修正参数。通过模型修正的实例表明,修正后模态参数与实测结构的模态参数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在已开发的重油催化裂化十一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步法确定模型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并通过一步法得到了MLC-500催化剂多产柴油裂化的动力学参数,模型的实验室验证表明,动力学参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以缓和加氢裂化数据为基础,对于两种典型的加氢裂化动力学模型--Stangeland模型和改进MHC模型,使用Shor最优化法进行了参数的拟合,比较了这两种动力学模型的结果、算法、复杂度以及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改进MHC模型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也可用于实际加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