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柏拉图讨论灵感的著作主要是《伊安篇》。《伊安篇》里的对话主人公之一伊安是一个以诵诗为职业的说书人。苏格拉底追问他诵诗和做诗是否都要凭一种专门技艺知识,反复讨论的结论是无论是伊安本人或是荷马,尽管歌咏战争,却没有军事方面的专门知识,至于诗歌本身是怎样一种专门技艺,凭借什么知识,伊安始终说不出。并且,尽管当时的智者派诡辩家们鼓吹一套做诗的技艺,但实际情况证明学会了这套技艺,也不一定就能做诗。于是,柏拉图断定文艺创作并不凭借专门的技艺知识,而唯一可凭的是灵感。诗人要创作,技艺知识是没有用处的,唯一的动力是灵感。灵感是来自于理式世界的,是绝对真实可靠的。谁能认识到理式世界即体悟到神的世界,谁就能获得创作的原动力得到灵感写出最真最善最美的诗来。所以,自此柏拉图就迈开了在诗歌的源泉、创作诸方面走向唯心主义泥潭的第一步,揭开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那个灿烂的年代中,柏拉图同样是一个轴心人物。柏拉图的文论涉及广泛,主要有政治、伦理教育、哲学三个方面,而美学问题则是穿插其中零星的附带在大部分对话中,专论只有《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会饮》、《斐德若》、《理想国》等。本文的探讨主要以《伊安篇》和《理想国》为底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伊安身份与位置这一角度切入,通过对伊安世界性身份与地方性身份之间的尴尬、伊安诵诗人身份的外在荣耀和内在匮乏以及对伊安真实位置的追问这三方面的论述来考察柏拉图《伊安篇》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其中的微言大义。美国古典学家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重视,对他的英译本《会饮篇》开篇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伯纳德特和《会饮篇》的研究。对伯纳德特英译本《会饮篇》开篇,也即该篇对话发生的大背景进行考察,认为其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柏拉图《国家篇》为例 ,介绍了柏拉图的社会理想及其建构原则 ,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社会理想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治理论的首倡者,而柏拉图则是人治论者的代表。针对这一观点,本文通过介绍柏拉图一部通常为人们忽视的著作——《法律篇》中所体现的法律权威等重要的法律思想,指出柏拉图晚年已由主张人治转向主张法治,《法律篇》中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法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助“洞穴比喻”,象征性地说明了两个世界的划分问题,论述了灵魂转向的必要性,并系统地阐述了理念论的丰富内涵。“洞穴比喻”是柏拉图对理念论的深化和总结,它代表了柏拉图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哲学的真正开端,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以诗体形式阐述了他的“理想国”内涵,言说了理念、摹仿、情感、灵感、迷狂等理论概念。他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此类话语的。由于对话中柏拉图的观点是通过他者的口吻述说的,隐喻、反讽、戏谑表达方式的采用,在“灵感诗人”和“摹仿诗人”地位上的贵族化倾向,使他的美学观点显现出鲜明的悖论色调。  相似文献   

10.
秦彩霞 《科技信息》2012,(35):178-178,24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从批判经验的具体正义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互不逾越。本文同时从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了柏拉图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在反思雅典城邦衰落原因的过程中,深入到整个政体的价值观念层面上,认为真正良好的政体必须秉承一种自身就好的正义价值,所有变态的政体都违背了这一原则。其政治哲学的三部曲——《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以不断深化的方式论证了以下政治信念:第一,作为有自身就好的价值之正义,必须从“优秀善”的立场来考察;第二,优良的政体必须以整体美德为基础,其使命是促使国民变得有美德,政治安排的最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育使人们成为一个有关德的人,而有德之人才是真正幸福的。所以,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有着鲜明的美德政治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理想国》《法律篇》及相关文本的解读,以时间为脉络,采用文献分析、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柏拉图中期、晚期的理想秩序观进行梳理,分析柏拉图不同时期内的秩序观及其特征,挖掘其对当代个人、国家,乃至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想国》一书对民主政体及民主政体之下的人持以尖锐的批评,书中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民主制的成因并论述了在其治下的城邦和人民堕落的必然性。本文即意在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力图呈现的民主政制的内在矛盾,以此来论证柏拉图意义上的民主国家理论和现实上的不可能性,并以上述分析为切入点,分析《理想国》一书在此处的基本格调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2,(10):29-31
有关亚特兰蒂斯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的《对话录》。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在后期的两节内,约写于公元前350年。一节称为"蒂迈乌斯篇",据说是公元前421年,苏格拉底和他的三个门生在雅典的谈话记录。在这篇记录中,柏拉图的表弟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4,(3):62-64
王邦直的《律吕正声》问世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郭子章的三篇《律吕论》最为重要。郭氏的这三篇《律吕论》不仅对他研读律吕的心得做了具体论述,而且从不同的侧面对《律吕正声》进行了褒扬。  相似文献   

16.
《尼各马可伦理学》对"最高善"的规定存在着逻辑上的模糊,这种情形进而又使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praxis(实践)"与"theōria(理论)"间的关系趋于复杂。对"最高善"规定的模糊性概源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不同叙事风格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质疑。此外,praxis和theōria间的张力使得一种隐秘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开端中实践的哲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儒学和柏拉图主义对比兴解《诗》和寓意解“经”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由于意象论和理念论的契合,汉儒解《诗》和教父解“经”表现出了共同的倾向:把本文中物质的、感性的世界抽象化为非物质的观念世界。这种倾向一方面流弊纷呈,一方面又给中西文学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询的《六国论》,一直是被公认的传统名篇,六国为秦所亡的问题,又是历代史家们最善研究的课题,光以“六国论”为题的论史文章就有三篇之多。苏询一篇,其子苏辙一篇,清代学者李桢也写了一篇。三篇文章论述对象相同,但观点各异,都能言之成理,论证清楚,为了把教材选的苏询的《六国论》讲好,我在备课中同漾中语文教研组长肖万鹏老师,指导教师孙廷科老师作了商量,觉得有必要为同学提供以下两方面的材料,以利打开思路,开阔眼界。 一、学习《六国论》涉及一些历史知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刘勰在注意并认同它们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谐辞与隐语这两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刘勰对民间文学持有的态度,这关涉到《谐隐》篇的意义问题,从而也从客观上突显出《谐隐》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道德     
刘怡 《世界博览》2010,(19):82-82
华夏出版社近来出了阿兰·布鲁姆所作柏拉图《王制篇》(旧译《理想国》)疏解的中译本。对多数人而言,安坐着接受先哲智慧的只言片语,比如《跟孔子学管理》、《跟庄子学做人》、研究《修昔底德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远比浪费时间在一本神神鬼鬼的疏解集上更加明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