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明代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商业经济的勃兴,艺文兼擅的文人开始大量涌现,并以家族、结社等形式构成集群发展的态势。艺文家族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世家,在有明一代达到了其发展的高峰,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出现了诸如相城沈氏、长洲文氏、嘉兴项氏等巨族。从全国范围来看,江南地区在艺文家族的产生数量和发展质量上居于独占鳌头的地位,而西南、东北等地区的艺文家族的发展,在明代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而跟其他地区一起,共同呈现出明代艺文家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艺文类聚》是中国早期少数留存的类书之一,由于编纂的精湛,成为后世类书编纂的效仿楷模。采用人类学视角,从《艺文类聚》分类体系入手,尝试对其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状态进行研究。发现《艺文类聚》凝聚着历代士人对世界对人类对社会思考的菁华,也浸淫着唐初参加编纂的士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南宋莆田人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创立的12大类分法,在“记百代之有无”和“广古今而无遗”的同时,也体现了他“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的目录学思想,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然目前学者对《通志·艺文略》中一、二、三级类目的统计数目却是众说纷纭。经分析考证,《通志·艺文略》合理的实际类目数应为:12大类、65小类、431种。  相似文献   

5.
在《艺文类聚》许多子目"文"的部分,分别标注了选录的各类文体,在子目中也有以文体作为标题的,其标注的文体有70种。但是,其中有编者生造的文体;有同一种文体分作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分别收在不同部类的;有将文题误作文体的。经考辨,《艺文类聚》实际选录的文体数量为52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大文化系统而存在,传统家训与传统文化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传统文化对传统家训内容有着强烈的制约与影响作用,传统家训对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7.
《艺文类聚》提供了一个从分类途径检索有关资料的分类目录;这种分类,是以事物为中心建立类目体系,把各个知识门类有关一事物的条目集中在事物对象之下。同时,分属于727个子目下的材料,又是运用主题法摘录的。可见,《艺文类聚》的目录是分类法和主题法并用的。其目录体系共有四层,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为分类目录,第三层为主题目录。分类与主题相结合的目录体系,使其具备了一定的检索功能。从现存类书看,《艺文类聚》是最早运用分类与主题相结合的目录体系的。这种多功能的目录形式,是对古典目录学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体现出传统的坚韧而顽强的力量。传统影响后世的历史文化创造,文化的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传统有非常坚韧顽强的力量,因为传统表现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性,是世代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资源。传统是民族个性的体现与确证,凝结着民族的尊严和情感。传统的力量还来自人的先天禀赋与客观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代民族文化的复兴体现出传统的坚韧而顽强的力量.传统是影响后世的历史文化创造,文化的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传统有非常坚韧顽强的力量,因为传统表现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性,是世代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资源.传统是民族个性的体现与确证,凝结着民族的尊严和情感.传统的力量还来自人的先天禀赋与客观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专制社会条件下,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明代专制主义极端发展,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超过历代。皇帝不仅通过他所掌握的最高司法权控制着全国的司法,而且把这种权力不断地扩大,使其为强化政治和经济的皇权服务,从而导致司法的专横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的《庄子狐白》一书为海内外唯一孤本,严灵峰先生将其收入在《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内,并认为书内所引汤宾尹的评语可备一家之言。笔者却发现此书应是书坊杂抄众书、拼装而成的书肆陋本,而从此书也可见晚明科举用书刊刻时作伪的流弊。  相似文献   

13.
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的《庄子狐白》一书为海内外唯一孤本,严灵峰先生将其收入在《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内,并认为书内所引汤宾尹的评语可备一家之言。笔者却发现此书应是书坊杂抄众书、拼装而成的书肆陋本,而从此书也可见晚明科举用书刊刻时作伪的流弊。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国家和私家文献书目表现出明代书目的共有特点:各种书目中卷首多列有国朝御制书目,在图书的分类上既有传承又有突破,体制并不完善,扩大了收书范围,开启了通俗文献进入正式书目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代科举考试试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依据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明代登科录汇编》等历史资料对明代乡、会、殿试试题的起草、格式、字数及特点和试题的种类、试题的优劣进行评价,同时对试卷批阅的人员、特点、方式和批语,字数及结构诸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明代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明代科举制度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试科目及文体,中试后的择录和授官程序等三个角度对明代科举制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考试科目及文体上具有重进士与创设八股,在进士之后的择选上具有馆选庶常和授官程序上具有观政进士这三点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海派小说的各种传统终于在都市民间的空间里综合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对明代社会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作为士子人生穷达的关键转折,科举制度为传统观念下“学优则仕”的人生理想提供了相对客观有限的实现保障,士行文风为之转移。但其中各种各样的流弊、有限的录取名额又将相当多的士子拒之门外,因各种原因被迫放弃科举的失意文士以传统恩路中的“无道而隐”应对进取受挫的精神压力,因个人际遇而形成了一代以“隐”为主导色彩的士人风流。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君主专制自我调节机制的言谏制度,谏官机构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谏议并非一种政治制度,其御用性和依赖性决定了它不可能真正构成对君主的监督与制约。文章采用结构功能主义.从规范与实证两个层面对唐朝谏官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