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影视文学领域的主体,电视文学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主导,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依托电视文学的视角,以小说改编为电视剧为例,论述了改编的基本原则、改编的主要方法以及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要注意的问题,旨在通过生动可视的画面,反映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物感情,在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引导人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3.
电影《一九四二》对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主题阐释更多元化、情节更强调故事感、人物形象更有层次等三个方面。电影与小说相比,风格基调更为丰富厚重,接受性更强,影响更深远;电影通过对小说的改编而挖掘、发挥了文学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岭南作家张欣的小说《梧桐梧桐》自1989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之后,至今有近20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究其原因,应该归功于张欣小说具备的影视元素,即"题材的当代性与时代性"、"情节的曲折性与传奇性"、"语言的动作性与画面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影视资源的校园阅读推广现状,分析了基于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对学生阅读的影响以及对阅读推广的贡献,阐述了基于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推广的深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为小说提供了新的批评方法,这种批评方法建立在现代影视理论基础之上,把影视艺术作为小说研究的参照系统,运用影视业已形成的概念、范畴、体系和方法来对小说做出评价与判定。它注重作品的文本分析,涉及作家的影视活动,关注文学发展动态,体现了影视时代文学批评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两部《阿拉丁》电影在考虑文化消费语境中各种要素的前提下,成功地将民间故事文本改编为动画版、真人版的电影.其成功源于迪士尼公司的改编策略:由民间故事叙事转向影视叙事;对人物角色进行重新设置,更加立体化;在继承其真善美的主题上又加入了时代文化内涵,引发观众的精神共鸣;此外,充分发挥电影视觉文化的功能,打造了...  相似文献   

8.
名著改编的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影视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的迥异造成差异 ;二是未能表现名著特有的艺术精神。本文从观众对小说原著的理解而产生的审美期待来分析艺术再创造中这两方面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影视剧中,人物是构成情节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衍变也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武侠影视剧因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缺失造成文戏与武戏之分。金庸作品的"射雕"三部曲都改编为电视剧,分析对比其中三位男性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由小说到影视剧中男性侠客形象的变化,揭示人物塑造差异形成的原因,不仅因为艺术形式的转变,还包含了市场经济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半生缘》小说与电影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优秀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小说《半生缘》文本中的全知全能视角及女性主义立场在其同名电影中以交叉视角出现,其立场的变化也导致了女性批判力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11.
海岩将他的一系列小说相继改编搬上电视荧屏,风光一时,并有高潮迭起之势,让众多的读和观众,也让影视界普遍对他看好。从当前小说与影视的相互切合关系和海岩作品本身存在的艺术魅力两方面探讨了海岩小说走红影视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当下语境之下,“十七年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影视改编之两大缺憾:人物塑造概念化的矫枉过正与抽象人性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的出现,影视改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本文结合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成功案例,通过总结其追求互动性、强化视听效果、洋溢后现代性等改编特征,分析改编的主要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忠实原著、脱离原著、推陈出新等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特征入手对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文学家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全书进行了整体细读,归纳和统计了该文本对其他文本引用和吸收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主要互文性手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小说神髓》有直接影响的外源性前文本以及作者完成书稿前撰写的相关论著等内源性前文本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小说神髓》是融合“和”、“汉”、“洋”多种文化背景中无数文本,对其进行歪曲、改编、模仿、借用、剪贴、拼凑,它的最后成书是作者坪内逍遥超越前辈作家、评论家以及超越自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必须面对视觉文化的转向。新世纪以来,文学的影视改编现象层出不穷,然而相关的改编研究却略显滞后,不仅数量上匮乏,观念与方法也落于窠臼,但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文学进行影视改编研究。通过历时性地梳理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可以认为其旨归在于探究改编作为一种艺术方法的原理、意义与美学价值,而研究的起点则是厘清文学与影视二者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提出了一些值得共同探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影视传播逐渐成为古典小说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比如关羽,已经有固定的外形、丰满的性格,被大多数读者认同。影视剧如何处理关羽和历史、小说、民俗信仰中的关羽的异同,如何在传统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故事来塑造关羽形象,是影视剧关羽形象塑造的关键。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塑造出让观众接受的人物形象,成为影视改编的难点,也成为文学接受和传播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模因在影视语言的流行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语言模因依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影视流行语言模因现象,并剖析了影视流行语言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探讨了影视流行语对影视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宋奇洋 《科技资讯》2011,(29):246-246
随着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作品越来越多,相关的研究述评也越来越多。相对而来的研究论文也呈上升的趋势。针对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本文进行一定的探讨。旨在为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做好一定的研究和评述工作。  相似文献   

20.
清初小说评点异常繁盛,主要表现在评点者不仅仅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字品评和符号圈点,更突出的是评点者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角度出发,对小说的原始文本进行增删修改,加工润色,甚至大幅度的改头换面,从而形成清代初期小说评点中集评改于一体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在小说阅读、评点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性,并因此产生了以毛本《三国演义》、张评本《金瓶梅》等水准较高的通俗小说流行定本,在古典小说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