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者常备的重要文献。1999年和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十三经注疏》的标点本,二者均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的阮刻本为底本且以简繁两种字体印行,为研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影印本和标点本《春秋左传正义》都存在诸多讹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春秋左传注疏》可用以校正其误,因而四库文渊阁本具有极高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2.
《太上洞渊神咒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典籍,该经有《道藏》本和敦煌本两个版本,无论是《道藏》本还是敦煌本,都存在数量不少的讹误现象,包括衍文、夺文、倒文及字形讹误等。尤其是敦煌本,由于辗转抄写,讹误现象尤其严重。这些讹误是整理和准确使用道经的一大障碍。通过两个版本异文的比照,对其中的讹误现象进行辩正,以期对该经的整理和研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却一直未能有一部经过整理校点的本子可供广大读者研阅。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戴鸿森校点的《金瓶梅词话》整理本,从而填补了这一空白。戴校本以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的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万历本)为底本,校以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编撰的文言小说集《剑侠传》,主要取材对象是《太平广记》、《夷坚志》等作品集,但在成书过程中,他较多地借助了《艳异编》、《新编分类夷坚志》等其它选本的编辑和校订工作。由于编辑态度的粗疏,《剑侠传》保留了大量的文句错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词诠》引《诗》存在的“校勘不精,引书讹误”、“例句不当,虚实混淆”、“释义不确,归类欠妥”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说明修正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萧绎《金楼子》因流传散佚,虽经前人校补订正,众版本参照比勘时仍发现讹误。对《金楼子》的一些讹误举例、定误,以希对《金楼子》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与经、传相合,再加上他校资料,足以证明阮校所引《史记》有误。又如阮校所出经、传作某,云《史记》同,但日本所藏古本《史记》及他校资料此处却存在异文。故参稽《史记》众本及其他古籍,以作订补。  相似文献   

8.
王邦直《律吕正声》的台湾存本与林增志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邦直所著《律吕正声》在台湾存有两本,一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本藏于傅斯年图书馆。其中傅斯年图书馆本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影印的北大本完全相同,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本虽然正文与北大本相同,但李维桢的序有个别文字改动,且多出了林增志的序。林序的存在,证明《律吕正声》虽然没有一个新的刻本,但可能是黄宗昌的一个重印本。  相似文献   

9.
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作为散曲研究的材料很完备,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仍有诸如断句、脱韵、字词讹误、次序颠倒等等不少疏失之处,试依据曲律、曲韵对其中的字句脱漏、讹误、颠倒及其他一些讹误进行校勘,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丛书广录》是一部大型古籍目录,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源信息和检索途径,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书名信息错误等。本文作者就其所见,一一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试笔》是平时信笔所书,后人摭集其手迹而成。《试笔》包括诗、文、书、画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了解欧阳修文艺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试笔》的流传及成书进行详细考辨,纠正了前人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12.
前人针对《四库全书总目》所存在讹误、疏漏之订误补正,已卓有成就,但其中尚有许多问题未能揭示。《总目》元人别集存目也存在着不少讹误和疏漏,可补正十五则。  相似文献   

13.
浅议《清实录》的编纂及价值①郭康松一般说来,《清实录》是指包括《满洲实录》在内的从太祖至德宗十一朝《实录》,不计序例及目录的卷数,共4363卷。伪满影印《大清历朝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时,都将《宣统政纪》附印,以成有清一代之全史,通计4433...  相似文献   

14.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一本手抄本《定法平方算术》,因其署名"徐光启著",故被多人提及并影印出版。本文通过与《数理经蕴》对比和研究指出,《定法平方算术》并非徐光启所著,而是他人从《数理经蕴》中摘抄的两节内容。  相似文献   

15.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但它在历史常识和地理方位上存在着严重的混乱错讹现象,考察、指正这些错讹对提高今天历史文学创作的艺术水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与《新制诸器图说》版本之流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目验了20多个版本的邓玉函、王徵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和王徵的《新制诸器图说》的基础上,比对了不同版本的版式、文字内容、图等方面的异同,并进行了校勘,从而基本上厘清了两书的版本流变,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1627年成书于北京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和成书于1626年的《新制诸器图说》在1628年首先由武位中合刻于扬州。汪应魁广及堂翻刻了武位中刻本。1631年,吴氏西爽堂在汪应魁本雕版上剜刻修版,再次合印两书。在此三个底本的基础上,先后衍生出《古今图书集成》本、《四库全书》本、来鹿堂刻本和《守山阁丛书》本,以及若干抄本,包括梅文鼎在1686年订补的抄本。《守山阁丛书》本和《古今图书集成》本因被多次影印而在19-20世纪流传颇广。不同版本的刊刻者、编者对内容有所改动,这反映了他们的印书、编书的目的和兴趣。初刻本中的疏漏大多被以后的版本承袭,有的校订者修订了错误,但也可能增添新的误解。这些版本在传播西学知识方面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日藏古抄本《文选集注》汇录李善注中所残存的130条"再见从省"注例为据,参鉴比勘北宋监本、尤刻本、奎章阁本、明州本等宋刻本,对《文选》李善注"再见从省"义例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究,指出诸宋刻本李善注例中"然同卷再见者,并云‘已见上文’,务从省也"之"卷"字当为"篇"字之误。并分析论证诸宋刻本李善注"再见从省"义例的讹误之处,多为后人臆改,或为旁注所阑入,从而对诸宋刻本《文选》李善注"再见从省"注例中所存在的抵牾矛盾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体现了许多训诂方法:利用因声求义来明通假、求语源;运用语法勘正错讹;在语言环境下考求字义文义;利用校勘来判断正误;总结全书通例等。对《经义述闻》予以爬梳可以更充分地发现科学的训诂方法,使得《经义述闻》成为训诂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9.
明隆庆五年 (15 71) ,豫章朱多?夫容馆重雕宋版《楚辞章句》本 (简称夫容馆本 ) ,是海内公认的善本 ,历来为《楚辞》校勘界所推重。清乾隆十五年 (日本宽延三年〈1740〉) ,日本学者庄允益曾校刊王逸《楚辞章句》单行本 (名《楚辞王注校本》 ,简称庄本 ) ,其文字与海内传本多有不同。今校庄本、夫容馆本之《离骚》部分 ,就有异文 117处。勘比结果 ,庄本的讹误率大大低于夫容馆本 (特别是它的王逸注文部分 )的确朝”独存王氏之旧”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因此 ,笔者以为庄本的校勘价值在夫容馆本之上  相似文献   

20.
解缙《文毅集》的成书过程十分复杂,其中错讹甚多。谨以国内孤本元刻《赵子昂诗集》为主要依据,考证出《文毅集》中的《送镏若斋》二首非解缙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