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刑法规范随之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刑法修正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不应当随意被民意影响而动摇其立法价值.回应性刑事立法旨在解决当下社会中已经发生且引发广泛关注的问题,屈从民意在刑法中作出回应的非理性立法模式.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针对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包括长生疫苗问题、冒名顶替上大学问题、性...  相似文献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做了较大篇幅的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明确写入立法,提高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定刑、增设财产刑,设立特别累犯制度,对缓刑、减刑、假释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对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关联的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对修改后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等问题进行解读,对完善我国刑法学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其对于现行《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五条几乎没有触及。现行《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五条对于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的规定存在着收回情景不明确、收回程序缺位、补偿标准模糊等缺陷。《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应该在宅基地的收回情景、收回程序、收回补偿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一个国家为打击犯罪,从而通过刑事立法对犯罪圈进行调整的手段与表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刑事立法及司法提出了更多关于“宽”的要求,同时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浪潮的兴起,是否意味着我国刑事立法也开始了“非犯罪化”趋势呢?通过对八个刑法修正案进行逐一实证分析,从而发现我国刑事立法实际是一种犯罪化与轻刑化相结合的趋势,标志着我国刑法从“厉而不严”到“严而不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九条免除了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是对现行刑法第一百条前科报告制度的修正和完善,也是对多年来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的规范性确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免除严格限制犯罪记录的对外公开,弱化社会公众通过犯罪记录公开而对未成年人进行非规范性消极评价,在消除犯罪标签效应的同时,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本文从当前我国老年人犯罪的现状、特征出发,结合古今中外关于老年人犯罪的相关特点,分析老年人从宽处罚的合理性依据,寻求立法上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已有和待完善的规定,并在对我国具体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我们在立法之外关于老年人犯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做了较大篇幅的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明确写入立法,提高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定刑、增设财产刑,设立特别累犯制度,对缓刑、减刑、假释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对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关联的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对修改后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等问题进行解读,对完善我国刑法学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行贿罪所做的修改进行分析,高度肯定新增规定对于行贿罪立法完善的重大意义。但是也对目前草案关于行贿罪罚金刑的规定进行了相关思考,建议对行贿罪的罚金刑适用倍比罚金制。  相似文献   

10.
温志红 《科技资讯》2009,(14):245-245
在刑法中,针对侵犯名誉权的罪名主要有两个:诽谤罪与侮辱罪。刑法并没有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不过,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中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履行公务或者提供服务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或者以窃取、收买等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体现了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因此,有人认为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未尝不可。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部分作了较大修改,虽有进步,但缺陷也很明显。将证据的定义由"事实说"改为"材料说",这一修改实无必要;增加了证据种类,但对证据的分类不合理;明确了举证责任的承担,但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需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关于非法取证方法的规定过于笼统,应尽可能详尽地列举非法取证方法;虽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进一步完善,但该规则在实体和程序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增加"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定的同时保留了"如实供述义务",这种相互矛盾的规定显属不当;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方面,证据核实主体应包括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建议更换办案人可能导致规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不应作出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界定,采用了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规范标准,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形式特征。在我国刑法推崇罪刑法定原则精神的前提下,以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不妥的,而应以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并从“事实犯罪”、“法定犯罪”两种角度考察、界定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除公共财物是贪污罪的对象之外,无形财产、债权与"建设项目"也都能成为贪污罪的对象,其关键理由主要在于:这几种犯罪对象也都具备有形财物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刑法对家事犯罪实行以尊卑关系为基础的区别对待的理念。我国现行刑事对家事犯罪在立法理念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转变,摒弃了传统的家庭等级刑法制度。但是在刑事司法层面,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家事犯罪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今后应当致力于在家事犯罪刑事司法环节继续推进刑法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家事犯罪司法理念与立法理念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法律移植的讨论在我国始于80年代中期,并日渐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法律移植涵义的辨析,澄清了人们对其的误解。法律移植有风险因素的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分析、论证其对移植的阻力。文章论证了在我国立法中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认为法律移植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经济法律移植必须立足本国,洋为中用,学有发展,把移植的法律融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腐败行为在转型的中国严重危害了社会正常发展 ,本文从默顿的理论入手分析了腐败产生的社会成因 ,它包括通过合法途径达到社会目标机会的有限和非法途径的便捷 ,从而提出控制腐败行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香港政府在打击贿赂犯罪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手段与方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介绍两地的立法情况,比较分析贿赂犯罪的构成,并提出完善内地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建议,以使反腐工作更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监视居住措施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针对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基本上是重塑了监视居住制度。然而实行一年以来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充分发挥监视居住的作用,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减少羁押,降低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搁置的时间,考证认为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法部奏准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实际取代了草案的立法空缺,而光绪三十四年九月法部继续覆议的奏折是以清朝官场传统的方式宣布草案退出覆议程序。因此,草案搁置的确切时间点应该是在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因为此时法部进呈的继续覆议奏折标志着草案以体面的方式宣告退出法案覆议程序。  相似文献   

20.
各语言单位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普遍、客观的存在,如词与短语之间的“短语词”即是.同样,在语素与词之间也有“语素词”,它在当代汉语某些类型的新词语中普遍存在,主要特征是有词的形式但却不能独立使用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当代汉语语素词的新义有三个来源,即外语中引进、一般性引申和修辞性引申.建立语素词的概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代汉语新词语,加深与拓展对词汇产生和词义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纠正已有的一些不正确、不全面认识,以及某些工具书的不当立条与释义等.语素词与词义的增加和新词的产生关系密切,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产生新词新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