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主要研究牛蒡根总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预防作用,通过检测血清尿酸(UA)、肌酐(CREA)及尿素(UR)水平以及肾脏组织功能的观察。使用酵母浸膏和氧嗪酸钾盐法联合建立高尿酸血症(HUA)小鼠模型,将昆明种,6周龄,72只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染色用毛笔将苦味酸(染成黄色)涂在小鼠的的不同部位分别标记为6组,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总黄酮高剂量组(560 mg/kg)、总黄酮中剂量组(280 mg/kg)、总黄酮低剂量组(140 mg/kg)、别嘌醇片剂阳性对照组(50mg/kg)。测定并分析小鼠的血清肌酐(CREA)、尿素(UR)、尿酸(UA)含量,并对小鼠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与模型组比,别嘌醇阳性组和总黄酮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CREA,UR,UA水平(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别嘌醇和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均增加,而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果显示,总黄酮高剂量组肾脏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对酵母浸膏和氧嗪酸钾盐联合诱导小鼠HUA模型中,总黄酮高剂量组可以降低血清UA水平,降低CR和UR水平。牛蒡根总黄酮对HUA小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TiO_2对雄性小鼠肾脏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10、50、100 mg/kg BW的剂量连续30天灌胃染毒。取小鼠肾脏组织测定SOD、GSH-PX的活性以及MDA的含量;肾功能指标测定Cr、BUN、UA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100 mg/kg BW组SOD活力显著性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50和100 mg/kg BW组Cr含量显著升高(P0.01);病理学检查发现纳米TiO_2染毒组中小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变化。结论纳米TiO_2对雄性小鼠的肾脏产生氧化损伤并对肾脏功能存在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亚急性毒性的情况下,纳米二氧化钛(TiO_2)对雌性小鼠肾脏的影响。采用将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10、50、100 mg/kg BW)的方法,连续30 d灌胃染毒。小鼠脱颈处死,称量并计算肾脏系数,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氧化损伤,并检测肾功能。结果显示,纳米TiO_2染毒导致小鼠肾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间质充血、纤维素样坏死等损伤,且剂量越大,损伤越明显;各剂量组小鼠肾脏系数和肾组织BUN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肾组织Cr含量明显升高(P0.05),UA含量随剂量升高逐渐下降,当剂量达到100 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小鼠肾组织SOD活性随染毒剂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50 mg/kg剂量组SOD活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剂量组和50 mg/kg剂量组小鼠肾组织GSH-PX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各剂量组小鼠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知,纳米TiO_2染毒使雌性小鼠肾组织产生病理学变化,造成肾功能损伤,并引起肾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艾拉莫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系统性炎症和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小鼠腹腔注射LPS 5 mg/kg建立系统性炎症和多器官损伤模型。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强的松组(prednisone)和T614中高剂量组动物死亡率、临床症状、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均显著改善;同时血液生化指标(ALT、AST、ALP、BUN、CREA和UA)显著降低(均P0.01),血液学指标(WBC、RBC、PLT和RET)均与空白对照组动物水平相当。试验结果表明T614对LPS诱导的小鼠系统性炎症和多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并给予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诱导产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2DM).将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K高剂量组(10.5 mg/kg)和CK低剂量组(5.25 mg/kg),并分别给予灌胃,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及给药组喂高脂饲料.药物干预7周后,采集大鼠血清与肾组织,测定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素氮(BUN)、尿酸(UA)、血肌酐(Scr)、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 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LDL-C、血清BUN、UA、Scr、MDA含量、TGF-β1蛋白表达量升高,HDL-C、GSH含量降低,SOD,GSH-PX活力降低(P0.05);给药后,CK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TC、TG、LDL-C、BUN、UA、Scr、MDA含量降低,TGF-β1蛋白表达量降低,HDL-C、GSH含量升高,SOD、GSH-PX活力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CK能通过增强大鼠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促进肾组织结构恢复,抑制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从而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减少TGF-β1对肾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探讨含辣木叶等配方的袋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给正常实验用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20 g/kg酵母膏诱导高尿酸血症,同时按人体推荐量10 g/d的10倍、20倍、30倍,给予低(1.67 g/kg)、中(3.34 g/kg)、高(5.00 g/kg)三种剂量的袋茶水提溶液,采用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尿酸(uric acid, U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肌酐(creatinine,Cre)、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以及肝脏XOD酶活性。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的袋茶提取物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UA、XOD、Cre、BUN、IL-6、TNF-α的含量(P0.01或P0.05),抑制肝脏中XOD水平(P0.05)。所用袋茶提取物在三种剂量下均可极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UA和XOD(P0.01)的水平,同时可抑制肝脏XOD活性、降低血清中Cre的含量(P0.05或P0.01),降低BUN含量(P0.05)。结果表明,含辣木叶等成分的袋茶具有降尿酸作用,抑制XOD活性及炎性因子释放是其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并探讨三者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CHD)患者174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68例和ACS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9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CSK9、Hs CRP水平,并检测血常规,计算N/L,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三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PCSK9、N/L、Hs CRP均明显高于SA组(P0.05),AMI组均明显高于UA组(P0.05).ACS患者血清PCSK9与炎症因子(N/L、Hs CRP)呈正相关(P0.05).ACS患者多支病变组血清PCSK9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N/L、Hs CRP在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Gensini积分分别与血清PCSK9、N/L、Hs CR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PCSK9、N/L可以预测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结论血清PCSK9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ACS的发生、发展,血清PCSK9、N/L与ACS冠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衰老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MSCs治疗组和高剂量MSCs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清,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变程度,脂褐素染色观察肾脏衰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浓度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肾小球病变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肾小管病变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肾脏脂褐素染色阳性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及间质,染色阳性面积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治疗组之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检测大鼠肾脏p16INK4a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p16INK4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能延缓老年大鼠肾脏功能减退,减少大鼠氧化应激终产物,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脂褐素沉积,并能使衰老相关的p16INK4a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9.
探讨灯盏花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的疗效.随机抽取雄性C57BL/6J小鼠8只为正常对照,剩余62只饲喂高糖高脂饲料12周后,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N模型;将40只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阳性苯那普利(10 mg/kg)以及灯盏花胶囊低(0.75 g/kg)、中(1.5 g/kg)、高剂量组(3.0 g/kg),每组8只;各组动物连续给药6周,正常和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纯水.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和胰岛素(FINS)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给药期间血糖及尿蛋白水平缓慢升高,末期肾功能受到损害,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上升,病理检查发现肾小球明显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各组给药6周后,小鼠FBG、24 h尿蛋白及血清中BUN、CRE、TC、TG、LDL、FINS水平和肝肾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0.01),ALB明显提升(p<0.05/0.01),肾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国家药品标准(WS1-XG-2002)中,甘草酸单铵盐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时间长、效率低、不能实现对甘草酸主成分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α-Gly)和18β-甘草酸(18β-Gly)的有效分离,以及未对有关物质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等问题,改进并建立甘草酸单铵盐原料药及不同剂型制剂中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检测方法.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采用Durashell-C18柱(4.6 mm×250 mm,5μm),以0.01 mol/L高氯酸铵(氨水调节pH至8.20)-甲醇(48∶52,V/V)为流动相,流速0.8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50℃,进样量10 μL.18α-Gly,18β-Gly,甘草酸单铵盐杂质A和杂质B在0.5~100.0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10,0.10,0.15,0.15μg/mL,平均回收率(n=3)为98.06%~101.61%.与中国国家药品标准(WS1-XG-2002)收载的甘草酸类制剂质量标准比较,本实验建立的方法能够实现对主成分异构体的有效分离,并能真实、准确地检测各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甘草酸单铵盐原料药及其不同剂型制剂的检测分析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中药组方对血尿酸及相关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10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组方A、B、C、D高、低剂量组,利用氧嗪酸钾构建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分别给药30 d.给药27 d后测定部分大鼠血清尿酸,以确定造模成功与否及样品是否有疗效.给药30 d后全部动物测定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肾脏指数等指标.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7 d后各样品组动物血清尿酸浓度均有所降低;给药30 d后,A、B、C样品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血尿酸水平;给药30 d后,各样品组GLU、CHOL、TG、UREA、CREA等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给药30 d后,A、B、C各样品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肾脏指数.A、B、C组样品均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初步印象其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用恩替卡韦与联合甘草酸二铵两种方案治疗慢性乙肝(CHB)的疗效.方法:将12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用法:口服0.5 mg,1次/日)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用法:口服150mg,3次/日)治疗,比较肝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肝功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肝功指标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B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该指标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CHB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LY354740对小鼠慢性氯胺酮暴露后焦虑样行为及海马区GABA及GAD67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雌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成3组(n=15):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LY354740组(L组).K组和L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30 mg/kg的氯胺酮,间隔30 min注射1次,3次/d,连续14 d;L组在注射氯胺酮前30 min注射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LY354740;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小鼠运动功能和情绪状态;免疫组化实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GAD67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海马GABA浓度.结果:(1)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海马GABA浓度降低(P0.05);L组小鼠海马GABA浓度较K组升高(P0.05).(2)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进入各臂端活动总频次减少、开放臂停留时间比降低(P0.05);与K组比较,L组小鼠活动总频次增加、开放臂停留时间比升高(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海马CA3、DG区GAD67阳性染色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CA1区平均光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组小鼠海马CA3、DG区GAD67阳性染色平均光密度较K组升高(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K组小鼠海马GAD67表达降低(P0.05);L组小鼠海马GAD67表达较K组增多(P0.05).结论:I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LY354740改善小鼠慢性氯胺酮暴露后的焦虑样行为,可能与其增加海马GAD67表达、提高GAB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但其对轮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尚无从知晓.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应用种群增长、休眠卵产量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吡虫啉(0、1.56、3.12、6.25、12.5、25、50和100 mg/L)对其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统计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浓度对轮虫存活(以生命期望为指标)、发育(世代时间)、生殖(净生殖率)和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增长率)等参数均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有性生殖(后代混交率、种群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等参数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升高(P<0.05),而50和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3.12~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延长(P<0.05),而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则显著缩短(P<0.01).1.56~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延长(P<0.05),净生殖率显著升高(P<0.01),而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P<0.01),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显著降低(P<0.01).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吡虫啉浓度与轮虫存活、发育、生殖和种群增长等参数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监测吡虫啉的慢性毒性时,净生殖率是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探讨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糖尿病模型组(B)和糖尿病运动组(C).糖尿病运动组(C)大鼠进行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实验结束后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同时检测大鼠血液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肾脏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模型组(B)大鼠体重极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A)(P<0.01);糖尿病模型组(B)大鼠肾指数(KI)、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和血液GLU、GHb、Scr、BUN水平极显著高于(P<0.01)正常对照组(A).同时,糖尿病模型组(B)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肾指数(KI)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GLU、GHb、Scr、BUN和肾脏氧化应激水平(P<0.05或P<0.01),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研究表明8周无负重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游泳运动的降血糖、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探索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在直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的301名直肠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选取同时期就诊于该院的115例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11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作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用酶法对各组患者的血清SA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恶性肿瘤组、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A含量分别为(637±124) mg/L、(589±112)mg/L、(565±87)mg/L,恶性肿瘤组血清SA含量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恶性肿瘤组I~IV期患者血清SA含量分别为(594±123)mg/L、(622±116)mg/L、(630±110)mg/L、(741±141)mg/L,血清SA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递增,但恶性肿瘤组各期患者血清SA含量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临床意义不大。上述三组血清SA的阳性率分别为15.28%、6.96%、3.50%,恶性肿瘤组血清SA阳性率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仍明显低于文献报道阳性率。本研究发现血清SA可能与直肠恶性肿瘤的进展相关,但尚未发现其在直肠恶性肿瘤诊断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水苏碱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CHOP、caspase-3作用的研究.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以依那普利为阳性对照药,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水苏碱高、中、低剂量组.术后第14 d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HE染色检测肾小管损伤指数,Masson染色对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特异转录因子(CHOP)、细胞凋亡因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血清Scr、BUN水平及肾组织CHOP、caspase-3蛋白表达有差异(P0.05;P0.01).水苏碱与依那普利组比较,大鼠肾组织CHOP、caspase-3表达降低(P0.05),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P0.05),肾功能Scr、Bun明显降低(P0.05).水苏碱可能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CHOP、caspase-3表达,干扰内质网应激特异转录因子的传导通路,抑制细胞凋亡的表达,从而减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测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病变时期病人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BNP浓度变化,以比较和探讨两者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浓度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心衰病人(病例组)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0名,分别对病例组、对照组留取血清标本.采用夹心法原理、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血清中BNP、cTnI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浓度为(1426.3±512.1)ng/L,cTnI浓度为(769.6±266.3)ng/L,与正常对照组BNP(46.9±33.3)ng/L,cTnI(27.9±12.1)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浓度心功能I度CHF(529.5±236.9)ng/L、Ⅱ度CHF(1129.6±466.5)ng/L、Ⅲ度CHF(2736.5±996.2)ng/L,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浓度I度CHF为(366.6±169.6)ng/L、Ⅱ度CHF(1535.1±522.6)ng/L、Ⅲ度CHF(1719.4±679.4)ng/L,I度与Ⅱ度、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度和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F病人血清BNP,cTnI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升高程度依次为III度CHF病人、II度CHF病人、I度CHF病人.表明血清BNP、cTnI的浓度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CHF越严重,血清BNP、cTnI浓度越高.可以作为心力衰竭分级的一个良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求稀土元素铈对豌豆种子萌发的最佳作用浓度,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铈铵溶液(0、1、10、25、50 mg/L)对豌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淀粉酶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并对根尖进行切片,观察其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1mg/L和10 mg/L的硝酸铈铵处理组中,豌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淀粉酶活性和有丝分裂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少于对照组,10 mg/L的硝酸铈铵对豌豆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5 mg/L和50 mg/L的硝酸铈铵则抑制豌豆种子萌发,并导致根尖细胞染色体出现严重畸变.由此可见,铈对豌豆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10mg/L的硝酸铈铵对种子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研究芪丑汤拆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作用的机理.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芪丑汤全方组、温补脾肾组、泄浊化瘀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清测定肌酐(Scr)、尿素氮(BUN);摘取左侧肾脏,称肾脏重量比较分析,观察肾脏水肿程度;采用HE染色评定肾小管损伤指数,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各实验组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GRP9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术后第7、14天,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cr、BUN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第7天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Scr水平有差异(P0.05);第14天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降低Scr、BUN作用明显(P0.05);术后第7、14天,除14天的温补脾肾组外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减小肾重(P0.01,P0.05);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能减轻肾重(P0.05);术后第7天芪丑汤全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减轻肾小管损伤(P0.05);14天芪丑汤全方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肾小管损伤作用有差异(P0.05);术后第14天,芪丑汤全方组和泄浊化瘀组与模型组比较GRP78、GRP94的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与依那普利组比较,芪丑汤全方组能显著抑制GRP78、GRP94的表达(P0.01).芪丑汤全方组能够保护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的肾功能;减轻肾脏肾盂积水;降低肾小管损伤指数;减少GRP78、GRP94的蛋白表达从而干扰内质网应激过程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阻碍细胞凋亡沉积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各治疗组14天的作用效果优于7天,泄浊化瘀组优于温补脾肾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