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矿深部岩巷掘进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煤矿深部硬岩巷掘进爆破效果的因素。通过对试验工作面岩石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结合试验工作面的具体条件,提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合理的炮眼直径、装药直径、掏槽方式和装药方式。介绍了一个典型工作面试验方法、炮眼布置和爆破参数的选取。试验表明:在条件允许的工作面使用煤矿许用二级水胶炸药具有较优的爆破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采用大直径掏槽炮眼和小直径其它炮眼相结合的炮眼布置形式,司达到较好爆破效率和光爆效果。  相似文献   

2.
硬岩隧道深孔爆破技术影响因素及参数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硬岩隧道深孔爆破技术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深孔掏槽技术 ;合理的炮眼起爆顺序设计 ;克服炸药药卷的深孔管道效应技术 ;深孔爆破安全技术。并对深孔爆破有关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松软岩隧道,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条件下的周边爆破效果,分析了隧道开挖周边爆破效果差的原因,以及改善周边控制爆破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周边眼及二圈眼应以较大角度向外倾斜钻进,通过按光面爆破要求进行二圈眼爆破参数设计,实行间隔炮眼不等装药,间隔分段起爆等,可为周边眼爆破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得到了相应的二圈眼和周边眼爆破参数确定方法,有助于达到充分利用炸药能量,降低周边控制爆破对隧道围岩的损伤,实现良好的周边控制爆破效果;算例表明:二圈眼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均小于周边眼的相应值,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相符。对提高松软岩石的爆破施工效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岩巷掘进中影响爆破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掏槽型式及其参数、炮眼深度和周边眼参数等;并提出了上述影响因素如何合理确定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提高煤矿岩巷掘进速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硬岩巷道掘进的中深孔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硬岩巷道掘进的具体特点,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中深孔爆破的掏槽方式,以及选择掏槽形式时应综合考虑的原则,利用爆炸作用理论对掏槽爆破的炮眼问距和装药量进行计算,在现场进行了4种形式的直眼四角菱形掏槽试验,并对该种掏槽方式的爆破效果、施工管理及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德文 《科技资讯》2006,(30):52-52
工作面炮眼布置按炮眼的作用分为掏槽眼、辅助眼(崩落眼)和周边眼三种。影响炮眼布置的主要因素是岩石性质、巷道断面的大小、钻眼设备、炮眼深度和炸药性能等。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一股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才能使炮眼布置接近合理;选择合理的掏槽方式;根据光面爆破要求布置周边眼及决定周边眼最小抵抗线的辅助眼;布置废眼,在工作面期于部分均匀布置辅助眼;根据工作面实施情况,不断改进,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破碎岩体中隧道爆破的爆破效率,并做到最大限度降低爆破对隧道围岩的损伤,有效保护隧道围岩稳定性,对破碎岩层中的隧道爆破装药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炸药品种选择,装药量确定,装药结构,以及周边眼起爆方法及相应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低爆速炸药进行爆破,并针对所用炸药品种进行爆破参数确定,采用空气柱间隔装药,周边眼实行隔炮眼分段起爆,并进行相应周边眼参数设计等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爆破效果.本文方法对加快隧道施工速度,同时降低爆破引起的隧道围岩损伤,有效保护隧道围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荣天 《广东科技》2013,(16):143-144,66
结合工程实例,主要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围岩光面爆破施工工艺和参数进行了阐述,并对围岩特性及岩脉情况、精确计算装药量、合理布置炮眼位置、采用复式楔形掏槽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区间隧道爆破作业对地下高压给水管道的扰动,需对其进行微振动控制。针对青岛地铁某区间隧道下穿DN1200高压给水管道,最近距离仅为8.9m、围岩Ⅳ~Ⅴ级的特点,结合爆破施工经验,进行了微振动爆破控制专项设计。通过选用大直径中空孔直眼掏槽、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对爆破振动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爆破振动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爆破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在进尺为750mm时,选用150mm直径中空孔,环形布置掏槽眼,分炮次起爆的情况下,可将振速控制在1cm/s以下,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硬岩隧道爆破中,掏槽爆破方式对后续爆破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八孔直眼掏槽、五星掏槽两种掏槽方式入手,利用ANSYS/LS_DYNA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比较此两种直眼掏槽方式在爆破不同时刻、不同截面的爆腔及裂隙面积,得出五星掏槽在中硬岩深孔掏槽爆破中形成的爆腔优于直眼掏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气化铁路二线隧道爆破掘进如何确保既有线隧道的安全与行车正常运行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分步开挖方法,从掏槽形式、炮眼分布、炮眼装药结构以及起爆技术等角度回答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与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光面爆破中,将楔形掏槽及锥形掏槽技术应用到掏槽眼、辅助眼所组成的“大掏槽体系”中,最终形成了由核心加强抛掷掏槽和外围近锥形辅助掏槽组成的组合斜眼掏槽设计,在铁路隧道中硬围岩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面爆破施工方法,设计了甘肃北山坑探设施项目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进而,着重研究了掌子面掏槽方式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针对相同的地质条件、围岩及爆破耗材条件下,分别设计了直眼掏槽、单楔形掏槽、双楔形掏槽共计三种掏槽方式。进一步地实施了在不同掏槽方式下光面爆破的施工,获得了直眼掏槽方式更有利于爆破的硐室成型;而单楔形和双楔形掏槽更有利于岩石的破碎及岩渣抛掷。同时,需指出的是,钻爆施工涵盖多种不同的爆破参数,影响因素众多,此爆破试验获取的爆破数据仅仅是对不同掏槽方式的初步探索。研究可对后续工程开挖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与理论支撑,其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爆破开挖及高放废物的深地质处置,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特大断面隧道倒T型掏槽爆破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爆破原理.以龙南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现场单楔形掏槽爆破方法与倒T型掏槽爆破方法的爆破效果,并将倒T型掏槽爆破方法运用到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掏槽爆破作用下,距炮孔底部1/4位置处爆破形成的破碎范围最大,当掏槽孔爆破时该位置受爆破作用影响最大;倒T型掏槽爆破成腔体积大于单楔形掏槽爆破成腔体积.除自由面附近的单元外,倒T型掏槽爆破作用下单元有效应力约为单楔形掏槽方式爆破作用下同一位置单元有效应力的4倍.在自由面附近,两种掏槽方式爆破产生的有效应力接近.现场试验炮孔利用率平均为90.2%,炸药单耗由试验前的0.78 kg/m~3降低到0.75 kg/m~3,光面爆破效果提高,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5.
对立井深孔直眼分段掏槽糕爆破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建立了其爆破参数的计算方法,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山区开展路网建设时,常需以隧道的方式穿越不同海拔的高山或丘陵,以致掌子面围岩处于不同的地应力条件。目前,我国山地隧道的掘进仍以钻爆法为主,而深部高应力隧道爆破开挖时,往往存在破岩效果差、炮眼利用率低、超欠挖严重、围岩损伤大等问题,严重影响深部隧道的安全高效施工。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深埋高地应力隧道工程的分布及建设情况,分析隧道爆破破岩机理,并从裂纹扩展、卸载扰动、爆破损伤及爆破振动等方面,探讨高应力岩体的爆破响应特征。随后,从掏槽爆破、轮廓光面爆破及爆破振动控制3个方面归纳我国高应力隧道爆破技术发展现状。最后,从爆破力学基础理论、爆破参数的动态调整、钻爆智能一体化、地应力的调整与利用及爆破灾害的评估与防治技术5个角度对高应力隧道爆破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王大成 《科技资讯》2014,(27):42-43
井巷掘进中,爆破效果的好坏不仅能够保证施工安全,还能减少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延长巷道服务年限。该文通过对爆破参数,掏槽孔布置方式及参数确定等分析的研究,该文通过解决现场施工中打眼希、单孔药量大的问题,为现场指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参数确定等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袁东  高景明  张向荣  乔雄 《甘肃科技》2016,(20):114-118
通过爆破振动监测发现在临近隧道爆破施工中通常掏槽爆破引起既有隧道的振动最为强烈,并且掏槽爆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的爆破效果。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掏槽分段的爆破方案,并进行了爆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分段掏槽技术的采用使得爆破振动效应明显降低,可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1 掏槽眼爆破效率的统计分析为了能获得爆破效率高而又稳定的掏槽方式,根据铜矿斜井所穿过的岩层(主要为流纹岩)及水文地质资料,并以工程类比法进行指导,做了螺旋掏槽、楔形掏槽、似菱形掏槽,双螺线掏槽的爆破试验,证明楔形掏槽与直眼似菱形掏槽的爆破效果较好。对上面两种掏槽以正交设计方法设计出试验方案。通过分析计算知到垂直楔形掏槽爆破效率均值小于似菱形形掏槽的爆破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影响岩巷掘进中深孔爆破掘进速度和巷道质量的炮眼深度、掏槽爆破和光面爆破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