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35年3月4日,达尔文看到刚刚发生过强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浦西翁市时曾对天长叹:“人类用了无数时间与辛勤劳动建立起来的城市与文明,只在1分钟内就被彻底地毁灭。我对大自然在一分钟内就能造成如此巨大灾变的震惊程度却比对灾害受难者的同情来得更甚。”除了震惊与同情,每次地震的发生也令我们对地震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汶川巨灾震惊世界的抗震救灾实践的研究,获得对地震应急救援的科学启示种种,如抢救生命第一、信息维系生命、应急预案突破、专业紧急救援起作用、公众科学素质经受检验等。抓住种种启示,以人为本,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就能够随时做好巨灾应急救援的准备,实现保护人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 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进行了界定。它是指在山区由地震直接引发的或者由于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引发的灾害性地貌过程。“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具有灾害类型齐全、破坏严重,带状分布、成片发育,堰塞湖险情严重,潜在地质灾害发育等特点。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一定的时效效应,可划分为同震次生山地灾害、短期次生山地灾害和长期次生山地灾害。分析认为,“汶川大地震”重大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成因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耦合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时期的次生山地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突如其来汶川大地震,让安静的校园生活嘎然而止,大地震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甚至一度威胁到了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大地震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应当反思,应当建立起怎样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校园以宁静,还师生以安全,这应当成为高校未来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是科普信息化条件下开展科普工作的新内容、新任务、新使命,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科普教育功能的时代需求。结合科普展览工作的实践,简要介绍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工作的现状并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提高展览水平等几方面为开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展览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巨灾,两者灾后恢复重建均产生深远影响和意义.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虽然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社会性质下,但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却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可比性.本文主要将两者灾后恢复重建的政府主导、整体规划、融资方式和心理干预4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恢复重建中存在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最终得出针对我国恢复重建的相关建议:将"以人为本"根植于政府主导的恢复重建模式;整体规划重点体现整体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坚持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并严格监管;在专业人才、组织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后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集中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接受并合理运用国际援助,体现了我国政府政策的开放性。开放式救援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带来启示与思考,应该进一步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抗灾及灾后重建经验,促进开放政策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这是自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它震级高、强度大、余震多,范围广、次生灾害大、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汶川地震灾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我国西南及周边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向挤压,导致龙门山冲断带向东南逆冲,撞击四川盆地,引发汶川8.0级大地震.人类对客观世界、自然环境及发展规律还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以及深达数十、数百km的震源及其活动规律等,远未认识.必须加强对地震机理、机制、地球板块运动、震源活动规律及趋势的探讨、认识与科学研究;逐步提高对地震的预警与预报,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条令,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确保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新形势下搞好科普展览的问题,指出认真选择展览内容是搞好科普展览的前提,良好的市场运作是搞好科普展览的重要手段,优质服务是搞好科普展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汶川地震灾害的教训,针对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践,评价"预防为主"方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在众多问题,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区划、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地震预报等现行防震减灾技术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如何贯彻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预防为主"方针.着重指出,不论在眼前或者在将来,要彻底解决"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的问题,必须依靠土木工程的方法并辅之以其他灾前和灾后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民生档案是各级涉民部门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一旦丢失,将给国家和当事人造成很大的损失。在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民生档案的价值更加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契机。开展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大势所趋,便于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2.
陈晓 《科技信息》2009,(18):341-341,34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为汶川地震的报道工作共同进行议程设置。在此当中形成了全方位的媒体联动,各媒体快速反应,信息发布快、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典型事件报道,鼓舞了民心士气。通过各媒体对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我国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诱发产生了大量堰塞湖灾害,其中34个大型典型堰塞湖的稳定性及处置在救灾阶段一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重建阶段,堰塞湖的安全性问题也将是很大的制约因素,如何有效防治堰塞湖灾害的发生是保证恢复重建的选址与长远发展安全的关键。由地震堰塞湖构成的灾害链,链式灾害的危害与防治难度都远大于灾害单体,因此要防治堰塞湖灾害发生,必须将堰塞湖以灾害链的角度,确定控制堰塞湖灾害链成灾演化的关键因素,建立综合防治地震堰塞湖灾害链的防治策略,实现对整个流域的灾害防控。本文作者通过现场考察资料,对几个典型堰塞湖灾害链的成灾演化特征进行剖析,找到崩滑堆积体组构特征、降水、人为作用等几个关键控制堰塞湖灾害链成灾演化的因素,并针对这些控制因素,制定汶川地震灾区堰塞湖灾害链的综合防治和有效利用相结合的防灾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成晶 《山西科技》2006,(5):109-109,111
文章阐述了科普展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政治宣传、科技普及、传播知识、对外交流、实践参与、辐射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一年时间,地震造成巨大灾害至今不能忘记,应当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地去思考分析地震灾害的机理,以期能为今后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是这种自然变革带给人类的种种冲击。而教育变革也有相似性,与自然变革一样,要求变革参与者与执行者转变观念。通过两种变革同质不同型,以及各方面特征的比较,透析教育变革的本质,以引起教育变革各方面力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18.
30年前唐山大地震,30年后汶川大地震. 中间仅仅是30年,对生命的历程来说,很长;对人类的历史来说,却很短.我们不禁思考:该如何面对下一个30年?我们是否又会是5.12敲响的警钟轻易淡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5.12汶川大地震的角度,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尽快从基础设施、馆藏资源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并从思想上实现五个转变,可以更好地促进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等不可控因素给博物馆和人类文明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与Arias强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强震记录及诱发的大量崩滑数据,对地震触发滑坡和Arias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汶川地震在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可以触发崩滑的水平向下限值约为0.4m/s,上限值可以定为4m/s,研究区不同出露地层可以触发崩滑的Arias强度变化范围不同,平均下限不超过1.0m/s.对部署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强震数据拟合,得到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的衰减关系.利用衰减关系对地震触发崩滑影响区域的估计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表明综合了地震动记录的振幅、持时和频率信息的Arias强度参数与地震地表破坏程度关系更为密切.可以将Arias强度参数应用于震后地震触发崩滑等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较以烈度作为评估因子的结果更为集中,比较适合于震后应急期间灾害快速评估,可为应急救援决策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