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2.
用2个籼型裟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之间的遗传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为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遗传协方差大都不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  相似文献   

3.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7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为材料,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亲本、F1及F2代的籽粒群体,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和6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按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中,稻米理化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大都为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外观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协方差则主要是直接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和母体加性/母体加性协方差,细胞质效应协方差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用4种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3种不同处理时间处理田两优4号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及胚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有助于稻穗的伸长;植株高度升高;每穗实粒数与总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结实率下降。胚芽的长度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变短;穗长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穗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6份甜瓜自交系为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采用Griffing方法Ⅱ配制杂交组合15个,对甜瓜6个亲本和15个杂交组合果实的单果重、种腔直径、果实纵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M5、M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十分优良的母本,而M4、M6是表现较好的父本。组合M4×M5、M2×M6、M5×M6、M2×M4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属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该结果将为甜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和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相结合的统计方法,逐级追溯影响大麦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麦胶含量、淀粉含量的性状,进而研究了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决定大麦GYP的主要性状是海株粒和千粒重,高产的关键是打破两者的负相关;②决定PC的主要性状是氨基酸总量,而对TAA影响最大的是谷氨酸;③大麦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优质稻株的农艺性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桂花香等4个优质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农艺性状中的穗枝梗数和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穗率与穗长之间,穗复枝数与穗总数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茎宽之间,千粒重与穗复枝数、穗实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稻米品质中的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精米率与整精米率、蛋白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碱消值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垩白率与糙米率、蛋白质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垩白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农艺性状与稻米品质之间不呈显著相关。单株生产力对蛋白质含量的直接影响是负值,而生产力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是正值,直接影响比间接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李少峰 《大理科技》2000,(1):33-34,40
通过对H090等10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年度内单株生产力与各艺性状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同一相关性年度间比较存在差异,但通过测验其相关程度一致;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与各主要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通辽地区沙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单穴产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空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呈不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实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具有正向效应,而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却对水稻的单穴产量具有负向效应。在沙地衬膜条件下,应选择穗长、生育期适中、千粒重大、分蘖数较少、实粒数多、株高适中的品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籼粳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舢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性状之间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其中,株高与实粒数、结实率,穗长与总粒数、实粒数,总粒数与实粒数和结实率,以及实粒数与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实粒数与结实率,以及穗长与株高和结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大多归因于显性效应,而粒重与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之间,以及总粒数与实粒数之间还具有极显著的加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2001-2010年四川省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稻瘟病病级;之后是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数和粒质量.因此,四川省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高产育种方向应是在保持现有全生育期的状态下,适当降低株高,在主攻结实率的同时,协调好穗数和粒质量,强化抗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区试籼型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593-2002,对2003-2005年福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282份籼型杂交稻新品种的11项稻米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年3种稻作类型杂交稻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较小,而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的差异较大,相应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趋势较为一致.以5项评价指标的优质达标率综合评定的优质达标率仅为2.78%~16.12%,尤以早籼杂交稻表现最差.中籼和晚籼杂交稻优质达标率年度间提高较快,2005年比2003年分别提高了34.33%和15.57%.根据福建省稻米品质现状,我省稻米品质改良应以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兼顾其它品质指标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以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为主的水稻优质新种质技术;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积累了一大批长大粒低垩白为主要特点的优质籼稻新材料;应用SSR标记技术定位出多个籼稻品质性状的QTLs,并初步建立了实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籼稻"佳禾早占"、"佳辐占"等6个水稻新品种,其品质符合部颁优质食用米三级以上标准."佳辐占"等品种在福建省累计推广了66.67×104hm2,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这些优质品种的育成,基本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为未来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积累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过20多年的研究,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选育出大粒(千粒重30 g)优质、高产、稳产、抗病虫、适应性广的早籼稻新品种佳辐占.其品质基本上达到了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米标准,千粒重、长宽比、垩白度都是当前国内优质早籼稻品种中最好的品种之一.产量水平400~450kg/667m2,高产的超过500kg/667 m2.广西、江西、广东等省、区已引种成功.2003~2004年在福建省推广11.4×104hm2,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  相似文献   

15.
连作晚稻田中的秋籼,对连晚直播粳稻的产量影响很大。含籼1%减产2.5%,但未选显著标点;含籼5%减产17.0%;含籼10%减产22.1%;含籼超过15%减产32.6%以上,均达到极显著标点。所以,连晚直播稻的含籼率临界值为1%。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锐减。  相似文献   

16.
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花药培养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适合江苏水稻主栽品种花药培养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为研究材料,分别从取样温度,低温预处理天数以及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和激素等研究不同水稻亚种花培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气温26℃~31℃之间,扬稻6号在4℃低温预处理9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8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8.5%的出愈率.而苏沪香粳在气温27℃~30℃之间,4℃低温预处理12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6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15.05%的出愈率.扬稻6号和苏沪香粳花培愈伤组织转接分化培养基分别获得2.7%和5.7%的绿苗率.  相似文献   

17.
18.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简述自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大粒水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累计推广1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