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9):57-57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10月14日18时38分,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成功接收了RADARSAT-2卫星向我国发送的第一轨数据,这标志这我国在接收国际民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方面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数据随即由位于密云县的卫星接收部通过高速网络传送到北京,并实现了高质量的成像处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简称"对地观测中心")公开招聘2008-2010年"百人计划"人选,具体要求如下。1.招聘基本条件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或自愿放弃外国国籍来华或回国定居的专家学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或其他相应职位;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2009年9月9-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两年一届,即将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数字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将于2009年9月9-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字地球会议两年一届,即将在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是该国际会议第二次在中国举行,  相似文献   

5.
李国庆博士,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网格任务组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信息网格技术和下一代空间信息设施、高性能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并行处理系统、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地面预处理技术和系统。  相似文献   

6.
《科技促进发展》2012,(3):106-106
一.项目概况 进入21世纪,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技术已成为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我国每年采购国际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额度几十亿元,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数字地球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他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球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他明确地将“数字地球”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维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决策、农业、灾害、资源、全球变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按照戈尔提出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09,(4):18-18
光污染使世界上有利于天文观测的地方越来越少,而新疆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天文观测净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新疆大学日前共同组建了联合天体物理中心,将推动我国天文天体物理研究的发展。新疆大学一国家天文台联合天体物理中心依托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观测基地和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究平台,将联合培养高层次天文研究人才,开展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科学资讯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在京成立第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发起、联合国际同行组建的全球性国际科学组织———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日前在北京正式成立。据悉,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是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捷克等1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的共同倡议下,由中国科学院发起,并联合国内外相关机构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科学组织,总部设在北京。ISDE旨在在“数字地球”的理念下,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推动“数字地球”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灾害治理、世界遗产与自然资源保护,以及反对恐怖主义和维护世界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0.
数字农业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数字农业及其理论基础与构成1998年1月31日 ,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做的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 ,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基本内涵是“一种具有海量地理信息、能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三维描述的方式”[1][2]。数字地球概念提出后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许多专家发展了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 ,相继提出了数字城市、数字国土、数字农业等 ,其中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数字农业(DigitalAgriculture)在数字地球概…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球"及我国面临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数字地球”是指地球信息模型或信息化的地球。它是把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信息都收集起来,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起来的完整的信息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快速地、完整地、形象地了解地球上各种宏观和微观的情况。人们再不会将信息像普通数据那样放在数据库里,而是按地球坐标存放,建立“数字地球”,这是因为在地球信息模型中可体现这些数据的内在联系,又便于检索应用。“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数字地球:展望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长篇…  相似文献   

13.
数字地球     
意义重大 数字地球是戈尔于今年初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这篇演讲中提出的新概念。他所以提出这一新概念,是因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利用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而大量这样的信息又散落在各处未被充分利用,并且逐渐过时而变得无用。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建立数字地球。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轻易地驾驭信息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浩瀚的信息海洋所淹没,是个亟待  相似文献   

14.
“数字地球”——向我们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辉 《科技潮》2001,(11):90-91
“数字地球”最先是由美国提出的,它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1)为依托,具有整体性及导向性的战略思想新概念。1998年1月31日,这一概念由美国原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率先提出。他说:“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地的球的表示”。他明确地将“数字地球”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维虚拟现实等高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决策,以及农业、灾害、资源全球变化、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社会需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0月25日,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数字山地:大数据与地理过程。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建教授,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毕建涛研究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主任邓伟研究员,南京师范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数字地球”的提出,为空间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广泛与深入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从顶层设计到系统工程的指导,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和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一起被确定为新出现的正在发展中的三大最重要技术。遥感数据作为构建“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信息的主要数据源,以其时效性、客观性和短周期重复性的特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建设、国土资源监测、林业、农业、城市、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大气等领域,并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我国海洋测绘从测杆、水铊测深到海洋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空间信息科学、数字海洋的基本概念,探讨和分析了海洋测绘、海洋空间信息科学与数字海洋、数字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海洋测绘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我国海洋测绘从测杆、水铊测深到海洋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空间信息科学、数字海洋的基本概念,探讨和分析了海洋测绘、海洋空间信息科学与数字海洋、数字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海洋测绘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何静 《广东科技》2004,(4):85-85
3月28日,广东省首批“十大工程”项目之一的广东科学中心在广州大学城隆重地举行了奠基仪式。广东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仪式上讲话并启动开工按钮,副省长宋海主持仪式,蔡东土、王宁生、雷于蓝、石安海等省、市领导出席了奠基典礼。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球是现代信息科学与地球科学的高度综合和升华,是地球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地球技术系统复杂多样,是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数字地球将深刻的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