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通报》1966,11(10):433-433
<正> 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爭。毛主席说:在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爭,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文化战线上兴无灭资的斗爭,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阶级斗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曹婉如 《科学通报》1960,5(20):622-622
一十七、十八世紀中国自然地理学思想的特点是进步与落后的斗爭,亦即在认識地理环境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爭和探索自然地理現象的不同方法的斗爭非常活跃,特別是通过斗爭,唯物主义和辯証法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說明上述的特点,首先需要了解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因为一门学科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特点,絕不象資产阶級学者所理解的那样是偶然出現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最惨酷的自然現象。地震灾害时常帶來人身的死亡和造成國民經济上的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地震現象以及制定与地震灾害進行斗爭的防御措施,对遭受这种現象地区的建筑、工業以及居民都是有巨大意义的。与地震灾害作斗爭是采取工程上的防御方法:即在設計建筑物时,尋求可以保証設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66,11(10):443-443
本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社论发表以后,在军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响。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以高度的革命热情,纷纷来信来稿,积极参加战斗,对文化领域里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表示极大的愤慨。大家认识到,当前在文化战线上开展的大论战,绝不仅仅是几篇文章、几个剧本、几部电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什么学术之爭,而是一场十分尖锐的阶级斗爭,是一场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大是大非的斗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58,3(19):592-592
搶救上鋼三厂燙伤工人邱財康同志的医疗过程,是一场以无产阶級医学观点对抗資产阶級医学观点,以无产阶級治疗方法对抗资产阶級治疗方法的严肃的、激烈的斗爭过程。斗爭的結果,証明只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才能领导各行各業,包括細密的、高度精确的医学科学事業;証明即使在治病这項看来是十分复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66,11(13):577-577
今天,在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世界人民革命斗爭波澜壮阔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五周年。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我们的党,是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和培育的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是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认真的自我批评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党,是经历了革命历史上最激烈、最艰苦、最长期、最复杂的斗爭的无产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 《科学通报》1958,3(7):198-198
中国訪苏科学技术代表团訪問苏联的期間正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年紀念的前后,苏联两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毛主席訪問苏联,六十四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开会,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發表了联合声明,六十四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發表了和平宣言。国际局势的發展,诚如毛主席所說:是东風压倒了西風。在国內,反右派的斗爭获得全面胜利。整風运动展开了大鳴大放大爭大辯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全国范围內促进着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严如平 《科学通报》1957,2(15):479-479
在7月7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員会会議上,我国16位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一致認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坚决回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为捍衛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地位而斗爭。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 《科学通报》1959,4(19):613-613
我們以最大的欢欣鼓舞的心情庆祝中国人民的伟大节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 在这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領袖毛泽东同志的領导下,胜利地进行了一个接一个的革命斗爭,在建設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历史性的成就。在科学战綫上,十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創造了丰富的經驗。这十年,是我国科学事业高速度发展的十年;是科学工作中社会主义道路同資本主义道路进行反复斗爭、不断取得胜利的十年;是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在战斗中发展的十年。  相似文献   

10.
邱毓斌 《科学通报》1965,10(7):575-575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用二十至二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我国农业的技术改革。我们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积极响应这个号召,认真贯彻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多快好省地出研究成果,为实现我国农业技术改革而奋斗。农业科学研究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出成果、出人才,为农业生产服务呢?本文拟就我们研究所几年来农业科学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没有一个工業部門不在为着排斥手工焊接,以及以現代化的自动与半自动弧焊机的工作來代替繁重的生产率低的手焊工人的劳动,而进行着尖銳的斗爭。这个斗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应用熔剂層下自动焊接的規模和技术水平方面,苏联在欧洲是占第一位的。而熔剂層下焊接目前已成为許多重工業部門、运輸工業和建筑工業技术进展上的有力的工具。我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創造并在生产上推广了新的厚金屬的电渣焊方法,并發展了金屬和合金的气—电焊接的各种工艺方法。在新的、利用环形变压器的接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 《科学通报》1959,4(9):277-277
今天我們邀集分院和各所的領导同志来开一个所长会議。会議的目的是要研究中国科学院1959年度工作的安排和科学研究計划,以期在落实的基础上,使我們的科学工作有一个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1958年是大跃进开始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由于經过了整风运动和反右斗爭,在“鼓足干劲、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綫照耀下,我国科学技术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蓬蓬勃勃,欣欣向荣的气象,为前所未有。科学院、高等学校、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3.
刘憲亭 《科学通报》1960,5(1):11-11
古生物研究通过地层学为生产建設服务,是它的一个主要方向。过去十年間,在这方面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績,并且在完成地层研究任务的同时,大大地促进了古生物学的发展。今后,要让古生物研究更好地为生产建設服务,首先需要注意填补空白門类,加强薄弱門类。这是因为,第一,地层中含有的化石依当时自然情况有所不同,如所找到的化石恰是或其中有的是我們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这对含化石地层的划分,就受了一定的局  相似文献   

14.
陈毅 《科学通报》1964,9(9):763-763
尊敬的朋友們、同志們: 1964年北京科学討論会已經胜利地閉幕了。这次会議,无論在交流学术經驗方面,在探討发展科学的道路方面,还是在促进各国科学家的友誼和团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人民为这次会議的成功感到欢欣鼓舞。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国科学家們表示热烈的祝賀。这次会議是四大洲科学家检閱自己力量的会議,也是一次学术上丰收的会議。在这次会議上,各国科学家提出了許多具有高度水平的学术論文,这些論文是各国科学家辛勤劳动的結果,同时也是各国人民同自然界作斗爭、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作斗爭的經驗的反映。各国科学家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特別是在那些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和現在仍然受着  相似文献   

15.
聶善长 《科学通报》1960,5(15):479-479
在全国各地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各行各业全面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中,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部分同志,在所领导的亲自带领下,为贯彻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在北京郊区永丰人民公社配合麦收工作,应用数学中的线性规划方法,制订出最合理地使用收割机、脱粒机、人力、车辆等调度方案,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永丰人民公社摸到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周揚 《科学通报》1964,9(1):1-1
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識形态斗爭的重要战綫。这条战綫,在当前国內外的形势下,应当发揮什么作用,担当什么任务呢? 現在,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革命的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現代修正主义者之間,正在进行一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論战。这場論战,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关系到世界革命  相似文献   

17.
武衡 《科学通报》1959,4(4):104-104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要求我們更积极地向自然斗争,向地球开战,这就必須越来越系統地、全面地認识这个斗爭对象。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踐,把现在还没有发現或运用的资源,加以发现和运用;把已经利用起来的資源,运用得更加充分。对于许多有害的自然現象,应当尽量减少它的危害,并进一步根据它的規律去改造它,利用它,把不利的因素转化成为有利的因素。認識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大自然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是我們自然資源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葦 《科学通报》1963,8(3):73-73
中国農業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編農業出版社出版中兽医学术是我們劳动人民在长期同家畜疾病作斗爭中所积累起来的,对保証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过去、現在和将来都有着重要的貢献和作用。但是这门学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反动統治阶級的摧残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沒有能够应用現代科学方法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叶連俊 《科学通报》1960,5(7):193-193
沉积作用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現象,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历程。在不同的地貭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形成物。沉积作用在不同的內在和外在条件下有着不同类型和形态的集結和分异,有規律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岩层和矿层,忠实地記录了地貭发展的历史和規程,邏輯地說明了岩层和矿层的展布和演化,有力地指导着人们向自然界的斗爭。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电视新闻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分析了电视新闻该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