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在气测渗透率为1.5μm2的均质岩心中,利用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5.5%,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4.4个百分点;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的非均质岩心中,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2.7%,在聚合物驱后再利用交联聚合物驱油,还能提高采收率3.7个百分点。在非均质岩心中,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是:该溶液先在大孔道中吸附和滞留,以提高流动阻力,然后逐步发生液流改向,使后续注入流体转向低渗透层,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结合聚驱后油藏特征,构筑具有自适应堵调驱功能的微纳米颗粒三相泡沫体系,通过黏度、界面、泡沫和堵调驱性能试验,研究微纳米颗粒三相泡沫体系特性,应用归一化和权重系数方法,分析三相泡沫体系溶液特性与驱油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软体微米颗粒三相泡沫体系的特性参数较好,具有超低界面张力,剖面改善率超过82%,聚驱后可提高采收率超过14%;硬质纳米颗粒三相泡沫体系的特性参数相对较差,但聚驱后仍可提高采收率超过10%;三相泡沫体系泡沫综合指数和运动黏度是驱油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剪切黏度和界面张力是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对比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聚驱后不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差异及其驱油机理.实验过程中,利用饱和度监测技术测量物理模型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通过井网加密和化学驱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实验设计的几种驱油方法中,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最好,聚驱后采收率提高值达到了17.2%.饱和度场分析表明,低渗透层主要是通过扩大波及体积,高渗透层主要是通过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来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所以在选择聚驱后驱油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4.
泡沫驱在三次采油中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但是泡沫的稳定性制约其应用,在表面活性剂中加入纳米SiO_2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利用Tracker全自动界面流变仪测量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模量;利用微观驱油试验模型分析添加纳米SiO_2泡沫体系的驱油机制并与普通泡沫体系进行对比;利用岩心试验研究纳米SiO_2含量对泡沫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界面扩张黏弹模量均增加;泡沫稳定性的增强可以有效避免气液分离现象,使气泡更好地圈闭气体,提高泡沫的封堵效率,增加波及体积;界面扩张黏弹模量增强可以加强对孔道壁面油的挤压和携带作用;随着纳米SiO_2质量分数的增加,含油岩心的采收率及压差均上升,与普通泡沫驱比采收率可提高25%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物酶在高渗透油层驱油应用中表现出的没有提高吸水指数的技术问题,通过模拟地层采油驱油实验和界面张力实验,利用鼠李糖脂发酵液中的大分子胶团具有调驱作用的机理,用质量分数0.8%的生物酶与鼠李糖脂发酵液复配制剂驱油,得出采收率并观察驱油时的阶段含水率、阶段压力、阶段采收率的曲线变化。通过驱油结果和界面张力对比,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发酵液与生物酶复配驱油不仅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而且在高渗透油层明显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分子膜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子膜驱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采用多种实验手段,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分子膜驱的驱油机理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合驱等油方法)。它是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膜剂分子依靠静电相互作用为成膜动力,膜剂有效分子沉积在呈负电性的岩石表面,形成纳米级超薄膜,改变了储层表面性质和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状态,使得注入流体在冲刷孔隙过程中,原油易于剥落和流动而被驱替液驱替出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分子膜剂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吸附作用、润湿性改变、扩散作用、毛细管自吸作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油在我国已形成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二类油层聚驱进行优化,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聚驱的发展状况,叙述了聚合物的性质及聚合物驱油机理,揭示了聚合物浓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6油层组地质条件及储层物性,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长庆2号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进行水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分析了驱替过程中的压力、采收率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采用表面活性剂驱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平均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9.
氮气泡沫热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现场提供的起泡剂和原油等原料,在室内对泡沫剂进行了评价,对岩心驱油效果及改善波及体积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氮气泡沫热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对影响氮气泡沫热水驱油效率的泡沫剂的起泡性、半衰期、最优气液比、起泡剂质量分数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起泡剂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气泡质量分数的增加,起泡能力、半衰期和阻力因子也增加。最优气液比为1:2,最佳气泡剂质量分数为0.3%。在非均质油层(模型)中泡沫的驱油效果比在均质油层(模型)中的更好,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了21.1%,采收率提高了31.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岩心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在气测渗透率为 1.5 μm2 的均质岩心中 ,利用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 ,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 15 .5 % ,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 4 .4个百分点 ;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 0 .72的非均质岩心中 ,交联聚合物溶液驱油可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 12 .7% ,在聚合物驱后再利用交联聚合物驱油 ,还能提高采收率 3.7个百分点。在非均质岩心中 ,交联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是 :该溶液先在大孔道中吸附和滞留 ,以提高流动阻力 ,然后逐步发生液流改向 ,使后续注入流体转向低渗透层 ,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Carbon nanotubes (CNTs) are nanomaterials that have attracted great research interest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The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CNTs is a precondition for their broad application. In this review, we consider nanoscale process engineering and asses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mass production of ultra-long, inexpensive CNTs with good alignment as well as tunability in wall number and diameter for fundament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applications across multiple scales. Cutting-edge nanoscale process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s, engineering, ecology, and social science will allow us to obtain high added value and multi-functional advanced CNTs. The synthesis of CNTs with controllable chirality, good-alignment, and predetermined sizes and lengths still presents great challenges.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scientific research, advanced CNT-based material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sustainable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孔渗分析等实验,系统开展储集层纵向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宏观物性变化的研究。结合驱油剂动态损耗实验,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法,探究储集层特征对驱油剂损耗规律的影响;并应用Petrel建模计算油藏范围内驱油剂损耗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层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低,储集层呈现中-低孔隙度,渗透率纵向变化大,非均质性显著;驱油剂动态损耗量受储集层特征控制,与储集层渗透率、孔隙度、黏土矿物含量等地质特征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应用Petrel建模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可视化的油藏范围内驱油剂损耗量计算。在地质条件复杂、驱油剂损耗机理未完全探究清楚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回归法直接从数据中建立模型;并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筛选和优化,是驱油剂损耗量计算领域的一个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研近二十年国内外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结合页岩油藏储层特征,总结了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并针对各类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技术的作用机理,讨论了对页岩油藏的适应性.研究表明,注气是页岩油藏补充地层能量的最佳方法,二氧化碳和天然气是常用的注入介质,但其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探讨;通过改善储层润湿性来提高渗吸...  相似文献   

14.
The biosafety issue of nanoscale material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ir increasing manufacture and application.In the research of cellular effec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lated to toxicity of nanomaterials,most emphasis were placed on processes such as apoptosis,metabolic inhibi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utophagy is part of the biological effects by nanomaterials and various kinds of nanomaterials are capable of disturbing the autophagic process.This review will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utophagy as an emerging mechanism of nanomaterial toxicity and the implication in the therapy of autophagy-related diseases.We summariz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nanomaterials and autophagic pathways.It is of note that nanomaterials can either induce or block autophagy,which result in similar phenotype but completely different biological consequence.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perform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whole autophagic flux in the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全面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升总结了理论层面认识,从作用机理方面客观分析了各类方法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并展望了未来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历经多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注气、化学方法、智能水、溶剂法和纳米流体等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许多碳酸盐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如何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目前任11碳酸盐岩油藏存在单井产油量低,注入水利用系数低,水驱效率越来越差的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途径,以便进一步发挥油藏生产潜力。分析了任11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开展了任11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数值模型,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从注气强度、注气方式、注气部位,生产气油比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油藏注CO2方案模拟计算20年,产油量显著上升,采用注CO2可比目前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3.5%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储层岩石润湿性变化能显著提高油气产量,因而改变润湿性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储集层岩石润湿状态转变为亲水状态的新方法和新化学剂引起了石油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纳米材料在其他科学领域已经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其在石油开采中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综述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在改变油气藏岩石矿物润湿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两种岩石矿物类型(灰岩和砂岩),总结纳米粒子的种类、尺寸等因素对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测量润湿性变化的两种方法,即动态测量法和静态测量法.通过将纳米材料和其他化学剂相组合,讨论不同类型流体和不同注入过程的岩心驱替试验.展望纳米材料在提高油气最终采收率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罗家寨气藏储层特征, 对罗家寨气藏的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表明,基于气藏与井筒耦合作用的非稳态产能预测新方法对于单井产能预测的优越性、长远性和实用性,不仅可以直接利用不稳定压力测试成果进行预测,还可以通过生产动态资料拟合来确定地层参数预测,同时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工作制度、完井方式以及增产措施改善情况下的产能变化。为衰竭式开采的油藏工程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总结了海上化学驱技术在多功能高效驱油剂、平台注入设备、采出液处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该技术在国内3个海上油田应用的成功经验与增油效果;以国外实施海上化学驱的油田为实例,总结其在深水聚合物驱与水平井聚合物驱实践方面取得的经验。研究与实践证明海上化学驱技术可行、经济有效,可大幅度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注空气二次采油技术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注空气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以提高采收率。对注水困难的低渗透油藏来说,注空气取代注水进行二次采油以及注空气/空气泡沫进行三次采油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注空气驱油机理和工艺特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低渗透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其应用。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轻质油藏目标区块,采用小型台架氧化反应器(SBR)进行原油氧化实验,并利用驱替装置进行氮气驱和空气驱的对比实验,评价了原油的氧化特性及空气驱的驱油效率,给出了原油-空气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最后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热采模型对注空气过程中氧化反应的热效应提高采收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