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现代人的起源过程中,某些已灭绝的古人类对现代人的基因组曾有过遗传贡献.丹尼索瓦人是著名的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姐妹群,也是现代人已灭绝的近亲分支之一.他们在(30~3)万a前生活在西伯利亚到东亚、东南亚的广阔区域,其面部形态与尼安德特人相似,但颌骨更宽,也更突出.基因组分析表明,当今很多地区的现代人携带不同比例的丹尼索瓦人基因,有些基因还对现代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莱比锡人类进化研究所已经完成了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各科学团体自今日起能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得完整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数据。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科学家在分析从非洲迁移至澳大利亚的人类DNA数据中,发现存在一支神秘人类祖先。研究人员发现他们是一支未知古人类物种,是人类早期祖先迁移时繁衍的后代。研究人员指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生活着数量不多的一支未知灭绝古人类,他们并不存在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安达曼人和大陆印度人由于不同的表面形态和语言,被认为具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24):14-14
中国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概念 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衔、华南理工大学主要参与的合作研究成果"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发布,该研究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为未来医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反映出中国基因组学在世界的领先地位(Nature Biotechnology,doi:10.1038/nbt.1596)。该研究使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大基因组组装工具,对炎黄一号基因组(即首个亚洲人个人基因组)进行深度测序和拼接,发现了人类基因组中除原先公认的单核甘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基因精确测序的完成,并不象以前想象那样,人类的基因组将会真相大白。相反,信息量越丰富时,反而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科学家不断的在基因组中的垃圾(如内含子)中发现重要的基因,这表明人类的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而有关Y染色体的研究最近十分热门,不仅发现Y染色体不像以前争议的那样,Y染色体会随着进化,慢慢消失(因为Y染色体上的基因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6.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的古环境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在北京平原的首次发现。依据对遗址区剖面中段(包含了上下两个文化层)沉积样品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粘土矿物、化学元素和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6万年前后至1.4万年前后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古人类活动遗址所处地貌部位为古永定河冲积扇的河间冲积平原。古环境分析表明,文化层出现前后的这一段时期,一直以干冷气候为主,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中后期温湿度有所增加,尤其上下文化层之间曾有一个短暂而明显的较为温湿的时期,出现了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在下文化层形成之后,由于气候转湿,河流水量增加,洪泛加剧,古人类活动范围有可能限于其他地势较高的地区,后期气候又有所变干,古人类活动才又涉足本区,因而形成上下两个文化层。晚更新世晚期干冷气候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遗址在北京、内蒙和黑龙江等地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具有能抵御干冷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恐龙变形记 对呀,既然猿猴可以进化成人类,那恐龙也就完全可以变成“恐人”呀!这不,古生物学家研究了一些恐龙时代晚期的化石后发现,这些大块头们竟然真的慢慢在向哺乳动物演化。也就是说,恐龙要是没灭绝,它就很可能像人类一样进化着,最后变成拥有大智慧的“恐人”。  相似文献   

8.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由α、β两条链组成,β链决定其生理功能。编码βHCG的基因及假基因已完成定位。张锡元等报导,在低等动物基因组中存在βHCG基团同类物,并报道了该同类物在鳙鱼染色体上的定位。张锡元、嵇庆等报告了牛蛙的βHCG基因同类物染色体定位结果。研究低等脊椎动物基因组中βHCG基因同类物染色体定位,对于探索βHCG基因从鱼类到人类的进化历程以及分析低等脊椎动物基因进化和染色体演化均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起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让人感到困惑,又让人不时看到希望。1959年,英国的古人类学家玛丽·利基(M ary Leakey)在东非奥杜威峡谷发现了第一个年代超过100万年的,近乎完整的南方古猿的头骨,这使古人类学家们异常兴奋。一时间,大批古人类学家和相关学科的专家云集非洲,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以古人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考察活动。随着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古猿和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大幅度地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的进化不再是单一支系的“直道进化”,而是“树丛式”的演化;南方古猿不再属于猿类,而是能…  相似文献   

10.
脑演化是人类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通过不同的方式都可以获取人类脑演化的信息,但颅内模作为古人类大脑形态的固化保存形式,储存着古人类脑的解剖、生理和进化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分析和探索人类脑进化的直接证据.文中概述了颅内模的主要特征及人类脑演化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绝对脑量和相对脑量的进化,脑的形态特征及各脑叶的解剖结构的变化,脑不对称性与一侧优势,脑膜中动脉系统和静脉窦系统,计算机CT虚拟成像技术和三维重建对脑演化研究的促进.针对我国脑演化研究的状况,对未来工作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14C数据和遗址分布特点与环境演变研究成果的对比研究得出: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中原文化北上,东部文化西进,新石器文化稳定发展;气候转为干冷时,新石器文化向东向南迁移.气候恶化导致北方地区"文化事件"频发,许多新石器文化发生更替现象.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叠加在中国北方地区资源、环境的地带性特点以及新石器文化分布的背景之上,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与文明形成的主要动力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decades of research, the roles of climate and humans in driving the dramatic extinctions of large-bodied mammals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period remain contentious. Here we use ancient DNA,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the human fossil record to elucidate how climate and humans shaped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woolly rhinoceros, woolly mammoth, wild horse, reindeer, bison and musk ox. We show that climate has been a major driver of population change over the past 50,000 years. However, each species responds differently to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shifts, habitat redistribution and human encroachment. Although climate change alone can explain the extinction of some species, such as Eurasian musk ox and woolly rhinoceros, a combination of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effects appear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xtinction of others, including Eurasian steppe bison and wild horse. We find no genetic signature or any distinctive range dynamics distinguishing extinct from surviving species, emphasizing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predicting future responses of extant mammals to climate and human-mediated habitat change.  相似文献   

13.
华南是中国重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重要成矿省,成矿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众多学者通过野外调查、构造变形解析、科学深钻、年代学研究等方法对华南各个区域进行构造地质学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但对整个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这主要归咎于不同学者根据局部研究成果或单一地质要素对华南构造演化进行讨论。系统总结前人在华南研究的成果,对华南早燕山期古地层产出状态、古地理变化、古构造应力场、构造变形样式、岩浆记录等多种地质要素进行归纳。初步认为华南早燕山中晚期处于SEE-NWW或近EW向挤压构造背景下,时间界限大致为170~135 Ma,推测挤压事件可能是成矿大爆发开始的前奏,挤压作用将成矿物质预富集,形成矿化区域,为后期成矿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及成矿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4.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官"、"产"、"学"、"研"一体化是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但省属高校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遭遇尴尬———科研实力较弱,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量低,市场需求量小。本文立足于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提出提升省属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石。省属高校应从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而师生共创模式无疑是产学协同创新的新模式。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师生共创模式进行分析,为现有研究领域提供补充。师生共创模式的特点首先是教师方具备科研资源、人脉资源等,在多方主体博弈中发挥先行作用,提供核心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方向的指导和后续的帮助;学生方具有企业家才能,具备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与能力及创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是师生之间信任成本、沟通成本低。调研发现,师生共创模式在团队组建、融资以及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思勉在历史考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其逾千万言的著述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古史的考据文章。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考据成就,跟他的学术求真的宗旨是分不开的,同时跟他广博的知识、清代学风的因袭、个人的嗜好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黎贞崇  韦宇拓 《广西科学》2018,25(3):229-23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西现代生物技术及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其中,以黄日波教授带领下的科研团队在学科建设和平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突出,他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反映了广西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尤其在酶制剂的新产品开发方面开创了新河,是广西乃至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独树一面的专业旗帜。因此,本文总结了近30年来黄日波教授研究团队在学科进展和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基于此,《广西科学》本期特向黄日波教授研究团队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高质量稿件,期待通过"生物工程专刊"的出版,进一步加强广西生物工程学科的宣传,也鼓励正在接受和准备接受广西生物工程学科培养的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成为我国生物工程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Analysis of one million base pairs of Neanderthal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anderthals are the extinct hominid group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contemporary humans, so their genome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dentify genetic changes specific to anatomically fully modern humans. We have identified a 38,000-year-old Neanderthal fossil that is exceptionally free of contamination from modern human DNA. Direct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a DNA extract from this fossil has thus far yielded over one million base pairs of hominoid nuclear DNA sequences. Comparison with the human and chimpanzee genomes reveals that modern human and Neanderthal DNA sequences diverged on average about 500,000 years ago.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fossil resources are now sufficient to initiate a Neanderthal genome-sequencing effort.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较全面地阐述了约旦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数学、宇宙学、生物物理学等科学领域的成就,使人们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约旦在自然科学上的工作.文章最后试图客观、公正地分析约旦所取得成就未能得到更多关注与充分承认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孔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4):109-111,123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广东省的人才结构,对广东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指标体系建设及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的实践中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管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