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胶质芽孢杆菌微生物吸附剂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对模拟废水中铬的吸附。分析了pH、铬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吸附条件:细菌培养物添加量10%,铬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pH5.0,吸附温度为20℃,吸附时间20 min,此时吸附率高达82.9%,最大吸附量为257 mg/L。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吸附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吸附重金属后,吸附剂表面官能团与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胶质芽孢杆菌(B.M菌)淋洗石煤提钒尾渣中重金属V和Cu,研究不同初始pH、溶氧量、蔗糖添加量、淋洗时间等因素对胶质芽孢杆菌淋洗尾渣中金属钒和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5~7时,V和Cu淋出率随初始pH的增加而提高,摇床转速为150~170 r/min时有利于尾渣中V和Cu的淋出;在初始pH为7、摇床转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巨大芽孢杆菌为实验菌种,在已做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磷矿粉用量、培养转速对细菌培养液中的磷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大芽孢菌显著地提高了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达到4.5%,随着磷矿粉用量增加,磷的浸出率显著降低,pH值逐渐升高;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当转速超过180 r/min时,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荚膜是细菌的重要附属物,细菌有无荚膜以及荚膜物质厚度和化学组成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染色和观察荚膜形态是微生物研究中的基本技能,但荚膜的低折光性与亲和染料能力差等特性,使其不易着色,制作一张好的荚膜染色玻片需要正确的染色方法和一定的熟练程度.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以其肥厚荚膜为显著特征,该菌的许多有益特性都与其产生肥厚荚膜有密切关系.本文以该菌为试验对象,尝试采用7种负染方法对荚膜进行染色.结果表明:7种染色方法中,墨汁染色法和刚果红盐酸染色法简便快速且效果较好;对刚果红盐酸染色法进行了改进,使染色效果更为理想,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在酸性条件下对Pb(Ⅱ)有良好去除效果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Z-y3),研究了其去除机理.结果发现:在酸性条件下,该菌能产碱,去除效果受环境p H影响较小且吸附迅速.通过XRD、SEM-EDS、FTIR、XPS等分析手段对该菌的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株主要通过表面静电吸附、离子交换、产碱沉淀等方式,利用胞外蛋白多聚物、多糖的羟基和氨基结合重金属Pb(Ⅱ),并形成难溶晶体达到吸附重金属Pb(Ⅱ)的效果.该菌在较低酸性条件下对中低浓度的Pb(Ⅱ)有高效的去除效果,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蜡状芽孢杆菌SY对镉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沈阳张士开发区附近的受镉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耐镉性菌株SY,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SY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SY在吸附镉的过程中,伴随着K+、Ca2+、Na+、Mg2+等阳离子的大量释放,同时解吸率也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及红外光谱分析SY吸附镉前后的细胞微观形貌、元素含量变化和官能团的改变,结果表明,吸附后SY的表面基团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基团的特征吸收带位置、强度和宽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静电吸附、离子交换作用、表面配合作用是SY对镉的吸附过程中最主要的途径。对吸附机制的研究为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优化单因子及正交实验对影响胶质芽孢杆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碳源、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分析出菌体生物量的最大影响因子和培养基组分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由单因子实验可知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时菌体生物量较高。正交实验结果可知葡萄糖是菌体生物量主要的影响因子;比较理想的培养基优化配方为(g/L):葡萄糖24,硫酸铵1,豆饼9,碳酸钙2,硫酸镁2,磷酸二氢钾4,氯化铁0.1。在此条件下活菌数可达8×108cfu/mL。  相似文献   

8.
一株胶质芽孢杆菌的解钾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质芽孢杆菌 (Bacillusmucilaginosus)是一种能分解硅酸盐矿物的细菌 .国内一些学者把它称为硅酸盐细菌 .长期以来对该菌种的特性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因此其分类地位、名称直至1 998年才在国际上得到承认[1] .它能分解钾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类的原生质态矿物 ,使土壤中的不溶性K、P、Si等转变为可溶性元素供植物利用 .同时还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促进植物生长[2 ] .本实验室在南京郊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胶质芽孢杆菌NS0 5,对此作者采用不同的培养基 ,以不同的硅酸盐矿物作为唯一钾源对NS0 5菌种的解钾作用进行了研究 ,特别是采用了B…  相似文献   

9.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及其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吸附量、Zeta电位和接触角,并通过对原子力显微镜表面进行表征及摇瓶浸出试验考察不同能源(Fe2+、单质硫和黄铜矿)培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对黄铜矿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其与黄铜矿浸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能源培养的A.ferrooxidans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的影响规律相似;A.ferrooxidans菌均能快速吸附在黄铜矿表面,而矿驯化的A.ferrooxidans菌在矿表面的附着能力更强;细菌的吸附使黄铜矿的等电点朝细菌的等电点方向偏移,且由于在黄铜矿表面生成了硫膜和不稳定铜硫化物使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在浸矿初期,细菌与黄铜矿作用以直接作用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大港炼油厂污水中分离到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发酵上清液具有表面活性,可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6.6mN/m降至35.5mN/m,发酵上清液经酸化沉淀并纯化后得到浅黄色固体物,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30.0mg/L,该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条带;IR分析表明该物质含有肽键,内脂键及脂肪族侧链等官能团;GC-MS和PC分析表明,其疏水基半分子为β-甲基十四碳脂肪酸及β甲基十四碳脂肪酸及β-羟基十八碳脂肪酸;亲水基半分了含Asp,Glu,Ile,Val,Lys等氨基酸,该产物是一种由脂76肪酸和肽组成的脂肪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它可以耐受高温和高浓度盐(尤其钙离子),pH适应范围较广,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增溶,脱附和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碱对细菌芽孢及萌发的影响及机制,进一步认识芽孢的抗性,为寻找更好的杀灭芽孢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单细胞拉曼光谱采集经NaOH处理后的单个苏云金芽孢杆菌(Bt)芽孢的拉曼光谱,并应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成像术分析其萌发动态。【结果】1.0mol/L NaOH处理30min、45min和60min后,Bt芽孢的存活率分别为25.0%、3.6%和1.8%左右;芽孢吡啶二羧酸(DPA)和蛋白质的特征峰有微弱的降低,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特征峰(1 280/1 652cm~(–1))的位置和信号强度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在10mmol/L丙氨酸下,单个芽胞开始大量释放CaDPA的时间(Tlag)、快速释放CaDPA所需的时间(ΔT_(release))和芽胞皮层水解所需的时间(ΔT_(lys))分别是对照的3.5~5倍、12~13倍和1.5~2倍;在月桂胺触发下,T_(lag)值和ΔT_(release)值分别是对照的4倍和11倍左右。外源CaDPA无法触发处理30 min后的芽孢的萌发,而对照则萌发极快。【结论】NaOH处理没有破坏Bt芽孢的内膜,也没有引起成孢内CaDPA泄漏,但令与芽孢萌发相关的蛋白质受损,受损最严重的是皮层水解酶,对芽胞萌发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斯太贝亚叶面肥分离得到的4株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M3,Bacillus oleronius O4,枯草芽孢杆菌S10,解淀粉芽孢杆菌A8)为起点,研究和改造斯太贝亚叶面肥.采用琼脂块法及钼锑抗比色法,考察4株芽孢杆菌及混合菌群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及降解土壤中难利用磷的情况.结果表明,混合菌群抑菌性能较其他菌株强,对梨青霉病菌的抑制率高达75.8%;混合菌群与巨大芽孢杆菌M3对土壤中难利用磷降解情况相差不大,均比其他菌株降解性强.由于斯太贝亚叶面肥含化学成分,对人体及环境会造成一定负担,故以天然无化学成分且有机质含量高的小麦秸秆为原料发酵生物有机肥,发酵后添加聚γ谷氨酸.考察生物有机肥对黄瓜幼苗感染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效果及病情指数,并考察生物有机肥对毛豆幼苗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降低黄瓜幼苗感染植物病原真菌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达55.56%;并且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毛豆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  相似文献   

13.
两种芽孢杆菌脱磷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枯草,生尘芽孢杆菌代谢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两种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过量摄磷,溶磷行为,进行了高磷贫碳酸锰矿石微生物脱磷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更强的摄磷,溶磷作用,以生尘芽孢杆菌为菌种进行高磷贫碳酸锰矿石的脱磷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深海微生物中筛选出的对结晶紫具有优势吸附能力的菌株Bacillus sp. LM-24从废水中分离结晶紫。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其反应条件,选用无机载体硅胶和有机载体树脂对其进行固定,分析无机盐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游离菌株在最适吸附剂浓度1.216 g/L、pH=9.0、温度30℃时,反应10 min对30 mg/L结晶紫去除率可达86%;在不同pH和浓度时,固定化微生物吸附作用较游离微生物更加稳定。动力学测定显示3种吸附剂均存在物理和化学吸附,等温线测定显示游离菌株和硅胶固定化菌株与Langmuir模型拟合度更高,而大孔树脂固定化菌株与Freundlich拟合度更高。Bacillus sp. LM-24对结晶紫具有快速且高效的吸附作用,且固定化技术能有效提高其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可作为结晶紫染料脱色的潜力开发菌株。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4种稠油胶质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对塔河、辽河沥青质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胶质吸附行为与沥青质分散稳定性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 4种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曲线形状是胶质多层吸附及渗透进入沥青质微孔结构的综合反映。4种胶质吸附等温曲线形状与其分子结构特性对照表明,塔河、渤海和辽河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在低平衡浓度部分产生紧密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曲线平滑;在高平衡浓度部分, 因其较强极性导致正庚烷对其亲和作用力不及沥青质从而发生相态分离, 在沥青质表面产生积极吸附造成曲线斜率急剧增大; 较弱极性的华北胶质未产生明显相态分离现象, 而是随浓度增加成比例渗透进沥青质聚集体中产生吸附。4种胶质的吸附行为与其分散稳定沥青质的有效性之间关系显示了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稳定能力既与其吸附量有关,也与其分子结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白云鄂博地区富钾板岩资源生态化利用的问题,采用固体发酵与微生物浸出相结合的方法对富钾板岩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可以同时制备出固体和液体两种肥料.肥效验证结果表明,液体与固体肥料均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MDA施肥在西红柿生长期间的各个时间段都显著低于MDA不施肥,说明所生产肥料可显著提高番茄的生长效率并可增加其抗损伤能力,证明用微生物分解白云鄂博地区富钾板岩制备复合肥料是生态、环保、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及其联合体系对石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选择最佳的修复策略,更好地发挥微生物修复的优势.以一株蜡状芽孢杆菌石油降解菌为例,以有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和混合营养物为底物,进行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试验及联合降解试验.结果显示,不同修复方式在不同时段的降解效果不同,生物刺激方式在第5天时混合营养物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40.98%,在10 d不同营养物的降解率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在处理20 d后,降解率基本一致,达到80%.生物强化的处理结果中,以混合营养物为底物时,表现出了优异的降解效果,降解率达到90.23%.研究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的修复策略有表现出了对原油的不同去除能力,也为实践中选择合理的修复方式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乳中芽孢杆菌对乳制品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因能形成耐热性芽孢,杀菌处理后,仍残存在乳中,故对乳及乳制品的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叙述了乳中芽孢杆菌(分为产毒素和不产毒素两种)对乳及乳制品的感观形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根据各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简列出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RAPD-PCR扩增到61个标准株、生产用菌株及24个蜡状芽孢杆菌参比菌株的全DNA指纹图,通过计算多态性扩增片段的大小,利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蜡状芽孢杆菌菌株并未形成独立于苏芸金芽孢杆菌的聚群,这是此近缘种DNA分子水平高度同源的新证据.61个苏芸金芽孢杆菌的聚类结果表明:其DNA指纹图与H-血清型有一定相关性.与引物0955-03相比,引物0940-12对苏芸金芽孢杆菌不同亚种及蜡状芽孢杆菌菌株具有更高的鉴别价值,大多数特异株DNA全指纹图有菌株特异性,证实RAPD-PCR技术是苏芸金芽孢杆菌及蜡状芽孢杆菌种下分类和鉴定的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