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2.
基于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在全球变化将古论今和以今推古中的纽带作用和华北地区的区域敏感性,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就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而言,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气候时空变化规律性问题等.作者对七个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认为:总体上整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相吻合,但大区域范围内气候变化穿时性在华北地区也有体现,这可能与我国季风气候有关.华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这种气候变化不稳定性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洛阳盆地全新世气候环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伊洛河二级阶地皂角树剖面沉积物质的理化分析数据,推断洛阳盆了全新世气候环境特点是;早期冷湿,中期温暖湿润,晚期温暖半湿润,自1.2万aB.P.以来存在9个温湿和9个干旱亚阶段。  相似文献   

4.
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环境特征及其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论述了全新世大暖期环境的主要特征:降水量增加,气温上升,植被带北移西迁;肯定了大暖期中存在的低温干旱事件,大暖期也不是持续稳定的温暖湿润期.根据太阳“C丰度与中国西部祁连山敦德冰芯δ^18O、德国南部Ammersee深海平原δ^18O的对比,显示全新世气候的变化可能同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用REDFIT35对大气剩余^14C与EIK湖泊沉积记录作频率对比分析显示,试图证明在9~3ka B.P.期间气候变化存在千年尺度周期波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季风气候与内陆气候过渡地带全新世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根据洪积扇形态和内陆湖水面变化恢复全新世以来降水量的基础上,确定了全新世及近百年来夏季风西北限的位置,并以此范围作为中国北方季风气候与内陆气候过渡地带,按照该地带中季风尾间闾的波动,内陆湖水量平衡特点及与中亚冰川物质平衡的对比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一过渡地带的东西向迁移与全世以来全球性环境变化相对应,是中国北方环境变化的直接原因和基本内容;该地带环境以多变、易变、多灾、易灾为特点,是一个环境脆弱带。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南翼 PJ孔揭示的全新世突变气候事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世存在周期性气候突变事件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但有关于这些突变气候事件的驱动因子一直存在争议。本项研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PJ钻孔沉积物研究,反演区域全新世期间多次气候突变事件,几次明显的突变事件在500,1900,2900,3800,4500,5800,6800,7800,8500 cal yr BP左右,这些突变气候事件与全球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有很好的对比性。本文认为这些突变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表现,可能是由于全球性气候因子的周期性变化所致,而非局地气候因子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粘土在广西主要河流出海口近岸的分布、变化、联系和富集特征。【方法】对钦州湾-廉州湾近岸浅海区沉积物进行取样测试,分析了4个钻孔43个岩芯样品和表层样品52个,阐明了该河口湾区全新世以来粘土分布、粒级分配、相互联系以及沉积环境、物源与富集。【结果】该区粘土广泛分布,钻孔粘土为0%~48.64%,表层为0%~62.10%,来源以河流和海岸侵蚀为主;垂向上粘土随环境变化而波动,总体上为下降趋势或者波动维持,但自晚全新世1m以来均为转折增加,多是F粒级的升高;粘土最细F粒级为主导因素,粒级分配显示该区粘土有一定的内在稳定性,与陆架浅海反相,高F粒级及其比例具有河相和河口湾指示意义。表层粘土是对全新世以来的继承和发展,F粒级比例在0.65以上,最高达0.84,显示河流影响的稳定性和加强迹象;粘土对动力沉积环境变化响应灵敏,环境选择性强。【结论】结合了粘土本底值的表层沉积物粘土富集系数C/C′显示,粘土主要在钦州湾口水下斜坡、钦州湾口与三娘湾的结合部近岸以及湾口西南部富集,与潮流控制的低能动力沉积环境分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分析及环境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河南洛阳寺河南剖面进行的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表明,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蒿属(Artemisia)最为丰富,其次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藜科(Chinopodiaceae)。乔木花粉含量较少,以松属(Pinus)为主。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将剖面划分为5个孢粉组合带。早期(7.235~7.380 aBP)气候较为寒冷干燥,缺少乔木花粉。随着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在Ⅱ孢粉带上乔木花粉大量出现,种类丰富。尤其5.625~6.120 aBP期间出现了很多喜暖树种,是中全新世以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在4.580~5.625 aBP期间,乔木花粉急剧减少,表明气候发生恶化。随着气候的逐渐好转,乔木花粉在Ⅳ孢粉带(3.090~4.580 aBP)上重新出现,但喜暖树种较少。3.090 aBP以后出现较多的禾本科花粉,可能和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9.
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   总被引:78,自引:1,他引:78  
总结分析了近万年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4个典型时期(大暖期、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及现代暖期)的气候特征.大暖期出现于8.5~3.0kaBP,最暖在5.5~6.0Ka及7.0kaBP前后,气温比近百年平均高2°C以上.公元9世纪后半叶到13世纪末,中国东部气候偏暖,50年平均气温的一些极大值与近百年(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年代)相当或略偏高.但其中12世纪较寒冷.中国西部则除9世纪后半叶较暖外无类似东部的暖期.近千年来中国有5个冷期;在12世纪前半叶,14世纪前半叶,15世纪后半叶到16世纪前半叶,17世纪及19世纪.其中后3个冷期可以认为是中国小冰期的3个冷期.年平均气温的10年平均距平最低在-1.0°C以下,30~50年平均在-0.5"12以下.20世纪是近12个世纪中最暖的一个世纪,比近1 200年平均气温高0.5°C以上.近百年来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最暖的时期,但从年平均来看1998年平均气温距平(对1961~1990年30年平均)达到1.38°C,是1880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陇中黄土高原全新世植被变化及干旱事件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领余  安成邦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0):1371-1382
甘肃定西、秦安等地5个全新世黄土沉积剖面的孢粉记录,分别以每个样品分辨率为200—20 a,揭示了研究区1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或温带森林以及荒漠草原几种植被的多次演化过程.大部分时间内是以草原或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植被为主.在全新世中期,约7.6—5.9 kaBP有近1700a时间发育有森林植被,在这个时期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反映当时气候环境比较温湿.而草原或疏林草原发育时期植被往往较稀疏,反映气候相对的干冷.根据出现的不同类型植物的孢粉浓度及其生态环境特性,结合地层、有机质、粒度、蜗牛化石和炭屑等其他代用指标分析结果反映,早中全新世是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约在8.8—5.8 kaBP高湿润期最明显,呈现湿地/沼泽沉积地层;自3.8 kaBP以后孢粉成分、含量和浓度明显降低,植被开始向荒漠草原化演变,气候环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冷干.以苏家湾和大地湾剖面为例,根据云杉含量和针叶树种总量以及花粉总浓度计算结果推测,全新世可能存在着7次较明显的气候干寒事件.  相似文献   

11.
福建已发现全新世海滩岩10余处,主要分布于平潭岛以南,笔者选择了具有^14C年龄和海拔高程的海滩岩共26组数据,建立了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曲线,讨论了海平面升降特点、新的构造差异运行和古气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盐沼(Coastal salt marsh or tidal marsh)是具备多种重要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对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生态格局的深入研究,可为滨海湿地管理和恢复提供有益经验。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较高,原生种类丰富。原生滨海盐沼种类中分布面积较大的茳芏和短叶茳芏集中分布于南流江、钦江和茅岭江河口区,常与红树林(Mangrove)形成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交错带或单一种群;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盐沼分布面积占比大,且呈持续向西扩散趋势。广西滨海盐沼丰富的多样性及盐沼-红树林生态交错带的天然存在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及人为干扰下滨海湿地生态学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对象,具备独特的科研价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保护。本文通过阐述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的分布、类型与特点,综述其研究状况,总结其研究特色,以期为广西滨海湿地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促进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为广西甚至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决策者、管理者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寻北部湾湾口重金属沉积规律,研究中全新世以来该地区海槽重金属分布、累积及联系。【方法】在北部湾南部海槽处钻取200cm长度岩芯进行垂直分样,并对典型重金属Pb、Cr、Zn,微量元素,粒度,矿物,14 C定年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试及分析。【结果】岩芯沉积物的化学蚀变指标CIA显示,气候波动变化,总体上气候趋向暖湿,陆源供给加大,可分为两个基本气候阶段;重金属具有陆源性,且细粒级与重金属对气候波动响应明显,含量随深度变浅,即随气候演进而呈增加趋势;岩芯沉积物组分以悬移质为主,与海水悬移质粒级有对应性,其中重金属来自吸附与再沉积,6~9φ为吸附粒级;重金属积累系数fa变化曲线显示,重金属自25cm以来积累加快,Pb的相对斜率增加且分化明显。【结论】重金属含量变化是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晚全新世后期重金属(尤其是Pb)积累有加快趋势,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泾河中游ETC全新世剖面木炭屑记录的环境信息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泾河中游ETC全新世剖面的木炭屑分布规律的分析,结合磁化率和考古资料讨论了该地区全新世时期野火活动规律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表明:马兰黄土堆积时期和全新世早期,气候比较温和干燥,当地常有自然野火发生;全新世大暖期(8 500~3 100a B.P.),气候湿润,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火活动仍有发生;从3 100a B. P.开始,人类活动加强,加之气候变得干旱,野火活动异常频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左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Si、Al、Fe、Ca、Mg、K、N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及粒度、有机质指标,并综合已有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9.6ka BP前气候干冷,沉积相为风成沉积;9.6~8.4k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期间存在干冷波动;8.4~4.0ka BP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其中,8.4~6.5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降水增加,积水成湖,湖泊水位高且稳定;6.5ka BP气候发生明显转变;6.5~4.0ka BP湖泊水位逐步下降形成富含螺壳的浅水环境,但气候整体仍较为湿润;4.0~1.2ka BP气候变干冷,发育沼泽;1.2~0.7ka BP气候转暖湿,沉积相由沼泽相转变为湖泊相;0.7~0.5ka BP为河流相沉积,气候较为干冷.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可与东亚季风变化、温度变化、太阳辐射进行对比,反映了该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多物源背景下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不同物源背景对储层影响较大且勘探效果差异明显。以岩屑、岩芯等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观察及储层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沙溪庙组龙门山中段(近物源)及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远物源)两大物源沉积体系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源体系储层砂岩整体成分成熟度低、粒度较粗,有利储层为成分成熟度高、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裂缝发育的细粒砂岩,保孔效应的强弱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远源体系优质储层的特征主要为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长石富集的中粒砂岩,溶蚀作用的增孔效应强度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两大物源体系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远源体系的储层发育更优,其有利储层分布面积远大于近源体系。  相似文献   

17.
Climate in China during the four special periods in Holocen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over China during the four special periods in the Holocene, i.e. the Megathermal,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the Little Ice Age and the Modem Warm Period, are analyzed. The Megath-ermal period was 8.5—3.0 kaBP.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ppeared at about 5.5—6.0 ka and 7.0 kaBP, while the temperatures were about 2X1 above the average of the latest one hundred years.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from the late 9th century to the 13th century, the temperatures were warmer over eastern China. Some maximum temperatures were close to the mean value in 1880s—1970s. However, the climate in the 12th century was cold. Over the west part of China, temperatures did not show the same features as that over the east except the moderate warmth appeared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9th century. There were five cold spells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in the early 12th, 14th and 16th centuries, the late of 15th century, the 17th and 19th centuries. In these cold periods, the last three spell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Little Ice Age of China, the minimum of temperature anomaly was below - 1.01 and - 0.51 for the 10 years' and 30—50 years' mean respectively. The 20th century was the warmest in the last 12 centuries, and was 0.5t wanner than the last 1200 year's mean. During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the warmest period appeared in 1920s—1940s, but the highest annual temperature occurred in 1998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was + 1.38t with respect to the mean temperaure of 1961s—1990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元所属县(区)的气候考察及气候资料统计分析,探讨了广元光能资源、热能资源、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地域分布特点及相互组合、季节分配变率等情况;找出了利用气候资源的限制因素,对气候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广元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构建了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大致结构,并形成了原始的调查问卷,对广西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中学生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项目分析对问卷的题项进行筛选后,正式确定了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题项及其结构;在第二次的调查中,运用分层面因素分析法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检验了该问卷的信度、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