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对毛木耳子实体粗多糖(APP)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提取的最佳条件是热水浸提的料液比为1:40、pH值为6、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5h,此时多糖的提取率为28.237%,Sevage法除蛋白时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5:1,样液与Sevage试剂的体积比为4:1时蛋白脱除率较高、多糖损失率较低,此时蛋白脱除率为74.75%,粗多糖含量为38.97%.然后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脱色,SephadexG-200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为毛木耳多糖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单因素实验入手,用化学方法探讨了东北枸杞多糖的浸提条件,包括浸提固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热水浸提法,料水比1∶15,100℃水浴中浸提4 h,用95%的乙醇醇沉2 h,产率较高。用Sevag法除蛋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大枣女贞于浸提方法,并将大枣汁与女贞子提取物按比例混合,可制得具有大枣女贞子特有的天然香气和滋味的保健饮料.采取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产品的合理配方.  相似文献   

4.
以南瓜作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初步研究了银胶菊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银胶菊浸提液对南瓜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叶、根、全株浸提液对南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各器官浸提液对南瓜的根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银胶菊叶、根及全株浸提液对南瓜的苗高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叶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要高于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5.
以茶籽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氨水法提取茶皂素,探讨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氨水浓度、超声浸提温度、超声浸提时间等单因素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再经正交试验,得到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10,乙醇浓度为75%,氨水浓度为0.5%,超声浸提温度为80℃,超声浸提时间为55min.此条件下茶皂素含量为93.68%,得率19.50%.该方法操作简单,缩短了茶皂素的提取时间,提高了茶皂素的得率,且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天然苋菜红色素的提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讨论了天然苋菜红的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指出水作浸提剂,在65℃下浸提1小时,滤渣再室温下浸提4~5小时,可得高得率、高质量的天然苋菜红,这种色素适合作冷饮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本利用95%的乙醇浸提川楝果实各部分,对棉铃虫进行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川楝果实各部分提取物及其残渣对棉铃虫幼虫的蛋白质合成有影响,川楝的果皮和种仁对棉铃虫都有较强的杀虫活性.果皮和种仁二的杀虫活性不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蒜素液真空酒精提取工艺、工艺参数如何影响大蒜素含量、总硫化物含量的研究,提出并设计了大蒜素真空溶酶提取工艺,构建了提取液中大蒜素含量、总硫化物含量、蒜渣中总硫化物含量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模型.其中工艺参数有浸提真空度、时间、酒精浓度.利用正交试验优选出了对大蒜素真空溶媒提取较佳的理想的工艺参数:脱臭剂加入量15%,溶酶浓度55%,浸提真空度77308 Pa,浸提时间60d.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实验研究了荸荠皮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荸荠皮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体积分数70%的乙醇作浸提剂,以料液比1∶35,于65℃恒温浸提6h.  相似文献   

10.
庐山石韦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庐山石韦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以芦丁为对照品,就微波提取法、碱提酸析法、丙酮提取法、乙醇提取法对庐山石韦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正交试验,以提取物中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庐山石韦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20倍量的55%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浸提5h.总黄酮的得率为5.91%。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氢化物一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硒含量探索建立快捷、方便的样品处理方法.从加混酸的比例、加混酸消化时间、超声波的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比较.样品称量后直接加混酸经20min超声波,硒的提取效果最好,可以大大提高茶叶样品前处理效率,显著缩短样品的检测 周期.这是一种省时、经济、操作简便的茶叶样品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南鹧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鹧鸪茶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消炎、利胆、镇痛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它既是海南民间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文章从民族植物学的视角讨论了鹧鸪茶名称的由来、中药古籍中关于鹧鸪茶药用功效的描述以及海南鹧鸪茶的开发利用状况,指出了目前我国在鹧鸪茶的研发过程中尚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存在着产率较低、产物色泽不好等问题,奉课题从脱色、滤液浓缩和升华等实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发现了实验中成败的关键步骤——升华温度的控制方法,通过改进不仅提高了茶叶中咖啡因的收率和产品纯度,而且缩短了实验反应时间.用电热套代替砂浴,95%工业乙醇作溶剂,萃取时间为1.5h,15g绿茶中咖啡因的最高收率可迭160mg.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岭南地区的饮茶成为大众化活动,因而对饮茶的无障碍交互导向信息进行了研究,尝试设计交互导向信息指示系统,使对饮茶活动不熟悉以及信息接受有障碍的人也能顺利实施饮茶的行为,体会饮茶的乐趣。所以,焦点主要集中在对视觉障碍者以及语言、文化差异者的关注和相应的无障碍技术及产品的开发上,尝试为这类人群提供无障碍的信息导向指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糯米酵汁饮料的主要生产过程,确定了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并且对影响糯米酵汁饮料品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中国茶文化与栽培史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古今各国的茶树都直接或间接引种于我国;中国的茶文化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西南部和南部不仅是山茶属与茶种的现代中心,也是它们的起源中心.制茶、饮茶和植茶的科技进步历程,反映了茶文化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李汁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完整地描述了李汁的全部生产过程,并对榨汁条件、护色剂处理、品味调配等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福建,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茶,福建茶文化源远流长.福建茶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宋徵宗赵舍功不可没.他不仅喜爱饮茶,品茶赋诗,还研究茶学,撰写了<茶论>一书.皇帝的推崇,使福建茶在历史上得到了"建溪官茶天下绝"的至高荣誉,从而使福建茶文化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9.
南省信阳市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已发展成为信阳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积极推动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茶产业流通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信阳市茶叶产业在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势,为当地相关部门和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进而对加快信阳市茶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卢仝的遗迹、行迹、遗作和大量史实的考证,可以知道卢仝是属于济源的,济源是卢仝“七碗茶歌”的创作园地,卢仝茶文化在日本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