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汞毒害对塔胞藻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胞藻(Pyramimonas.sp)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汞离子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采用的HgCl2浓度为0.01、0.02、0.03、0.04、0.05、0.06ppm,接种后每9d为一轮,连续培养了3轮,结果发现,前2轮培养中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细胞的生长繁殖和细胞体积明显下降,HgCl2浓度达到0.05ppm时,细胞内的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可溶性糖、核酸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培养到第3轮时,塔胞藻已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将塔胞藻培养在加入不同浓度的AgNO3(0,0.05,0.10,0.15,0.20,0.25,0.30 mg.L-1)培养液中,探讨银离子对微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在前2轮培养(9 d/轮)中,随着培养基中银离子浓度的升高,微藻的生长繁殖明显受抑制,且细胞中的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培养到第3、4轮时,各种数值接近正常,表明单细胞生物对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主要探讨了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0、60 mg/L)的苯酚后,培养单细胞微藻(塔胞藻)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苯酚对细胞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当苯酚质量浓度达到40 mg/L以上时,在前2轮培养的微藻的繁殖能力与对照相比均表现显著差异,个别处理甚至出现极显著差异.另外,苯酚处理后还降低藻细胞内的多种内含物(如蛋白质、叶绿素、多糖等)含量.但是,当连续培养多代后,藻细胞对不良环境就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3种常用絮凝剂明矾、氯化铁及甲壳素和3种饵料微藻球等鞭金藻、扁藻及塔胞藻,研究絮凝剂浓缩效应及其对藻细胞的影响.测定了絮凝剂对藻细胞的絮凝速率、形态变化及对双壳贝类西施舌的饵料效果.结果表明:明矾、氯化铁对扁藻及塔胞藻的絮凝速率较快(≤60min),而球等鞭金藻在120min以上才可基本完成沉淀;甲壳素对扁藻、塔胞藻及球等鞭金藻絮凝均不理想;所用絮凝剂质量浓度越大藻细胞絮凝速度越快,但藻细胞越容易形成大藻团,不利于藻细胞的重新培养;综合考虑絮凝用时、絮凝剂质量浓度及对藻细的损伤的影响,对于扁藻、塔胞藻而言,明矾最佳作用质量浓度分别为160,120mg·L-1,氯化铁最佳作用质量浓度均为40mg·L-1;而球等鞭金藻明矾为200mg·L-1,氯化铁为80mg·L-1,絮凝后的藻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形变或破裂;用絮凝后的塔胞藻、球等鞭金藻投喂西施舌幼虫及稚贝,效果与普通藻无明显差异,表明絮凝后的塔胞藻、球等鞭金藻不影响西施舌的幼体生长,可应用于贝类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长与色素含量、原子火焰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含量以及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等方法研究了红树林底栖硅藻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Ehr.) Reimann and Lewin)暴露在重金属锌96 h内的细胞增长、光合色素含量和细胞形态结构等胁迫效应,以及锌在藻细胞内外动态分布的情况.结果为:(1)在Zn2 浓度小于10 mg/L范围内,锌对新月筒柱藻的细胞增长和色素含量均无显著抑制作用.(2)1 mg/L和10 mg/L的Zn2 对藻细胞内的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3)在实验开始的24 h内,藻细胞处在低Zn2 浓度(1 mg/L)时,藻细胞胞内吸收的Zn2 大于胞外吸附的Zn2 .而藻细胞处在高Zn2 浓度(10 mg/L)时,胞外吸附的Zn2 较胞内吸收的大,细胞内Zn2 的含量处在较低水平,从而促进细胞的增长和色素的合成并使细胞免受外界高浓度锌的毒害.可见,新月筒柱藻正是通过改变对锌的富集方式,以保持细胞内锌含量的相对稳定来适应不同浓度锌的胁迫.  相似文献   

6.
镉对集胞藻PCC6803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集胞藻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Cd2 处理对集胞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浓度的Cd2 处理(0~0.1 m g/L),能够促进集胞藻的生长,表现为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Cd2 浓度进一步增加时,Cd2 开始抑制集胞藻的生长,表现为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减小,Cd2 浓度达到1.0 m g/L则完全抑制集胞藻的生长,无任何产物累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浓度(50~250 μmol/L)对南极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Polar(ATP)麻痹性毒素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TP所产毒素主要为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2毒素),占细胞毒素总量的90%,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膝沟藻毒素(GTXs),如GTX5和GTX3,但未检出到其它麻痹性毒素.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对ATP的细胞密度和生长率影响不大,但对GTXs和C毒素的单细胞毒素含量(fmol/cell)和毒素产量(μmol/L)均有显著影响.在培养期后期(第5天起),高硝氮浓度组(150 μmol/L及以上)单细胞毒素含量比低硝氮浓度组(100 μmol/L及以下)单细胞毒素含量增加了2~3倍,毒素产量提高20%~60%.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ATP的毒素组成保持相对稳定,均以C2为主要毒素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洋环境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南极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毒素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其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细菌与链状弯壳藻共培养时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了解链状弯壳藻改变存在状态、形成水华的原因.方法:研究了不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添加量对链状弯壳藻生物量、多细胞群体形成、胞外多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大肠杆菌对链状弯壳藻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表现为总细胞密度随添加菌液浓度(0.2%~2%)的增加而减少;但细菌的存在对链状弯壳藻单细胞形成群体具有促进作用,其中1%的菌液浓度最有利于链状弯壳藻形成群体,群体细胞的密度约为对照的5倍.与1%菌液浓度共培养的链状弯壳藻胞外多糖含量是对照的2.3倍,且链状弯壳藻的胞外多糖含量与群体细胞密度正相关(P0.05).结论:细菌的存在是链状弯壳藻形成多细胞链状群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乙醇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XJ002)藻株光合效率以及胞内油脂积累的影响,首先采用酶标仪作为检测仪器,研究了尼罗红终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体积分数、尼罗红染色时间对藻株油脂测定的影响,分析了藻株胞内油脂含量与尼罗红染色相对荧光信号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为XJ002藻株胞内油脂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的方法.其次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添加对XJ002藻株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胞内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XJ002藻细胞尼罗红染色最佳条件是: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为2%,尼罗红的终质量浓度为2.0μg·m L~(-1),尼罗红的染色时间为5 min.添加高浓度乙醇导致藻细胞生物量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影响了藻细胞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抑制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当乙醇处理浓度为3%时,XJ002藻株胞内总脂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5.19%,该研究表明乙醇可以作为XJ002藻株油脂积累的潜在诱导试剂.  相似文献   

10.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及虾青素累积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雨生红球藻(Haematoccuspluvialis) 712株的适宜培养条件及藻体诱导累积虾青素的培养基条件.重点研究了温度、pH和光照条件对雨生红球藻营养生长的影响,以及NaNO3 、Fe2 + 盐和乙酸钠浓度对雨生红球藻诱导累积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4℃、10 0 0~15 0 0lx连续光照,pH8.0左右的生长条件适合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增殖,使平均生长速率达到0 .2 5 2d-1.通过正交试验表明缺氮培养基对于雨生红球藻细胞累积虾青素最为有利,虾青素含量达到6 .72 μg·mL-1,而FeSO4和乙酸钠浓度对虾青素的累积无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拉米夫定(3TC)分别与齐墩果酸(OA)、鞣花酸(EA)联合应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在HepG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3TC、OA、EA、3TC+OA、3TC+EA含药培养液,每4d换用含同等药物浓度的新鲜培养液,第8d末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量,计算各药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并用金正均Q值法分析联合用药的抗HBV效果.结果表明,3TC与OA合用,对HbeAg的抑制表现为拮抗作用,在低浓度时对HbsAg的抑制为协同作用,其它浓度时均为相加作用.3TC与EA合用,对HbeAg、HbsAg的抑制均呈相加作用,但对HbeAg的相加作用在所取浓度范围内比较稳定(Q值在0.85-0.90之间),对HbsAg的相加作用则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党参多糖提取液对成纤维细胞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复方党参多糖提取液,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将不同浓度的复方党参多糖药液加入成纤维细胞中进行体外培养,并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结果复方党参多糖(m(党参)∶m(茯苓)∶m(黄精)=3∶2∶1)浓度为0.25 g/L时,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OD活力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复方党参多糖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探讨其体内抗氧化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和紫杉醇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云南红豆杉 (Taxusyunnanensis)细胞系TY6生长和紫杉醇积累的动态及培养基中无机氮源形式对其生长的紫杉醇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下 ,云南红豆杉细胞的生长和紫杉醇积累动态相似 ,但液体培养时细胞生长周期缩短了 7d,紫杉醇含量降低了 1倍 ;新形成的细胞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后才有较高的紫杉醇合成能力 ;培养基中硝态氮浓度高有利于细胞生长 ,铵态氮浓度高有利于紫杉醇形成 ;在培养第 1 2d时用铵态氮培养基更换硝态氮培养基可使悬浮细胞的紫杉醇产量达到 8.5mg·L- 1 ,比对照高 1 .6倍  相似文献   

14.
利用 Ham's F_(12)培养液对大白鼠甲状腺细胞进行了原代细胞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了培养的甲状腺细胞贴壁及生长情况,还对甲状腺的组织小块贴壁实验进行了反复观察,结果证明,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组织块贴壁细胞培养技术有利于大白鼠甲状腺细胞的培养.我们还把甲状腺组织小块接种在玻璃盖片上,并用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培养的甲状腺细胞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在 Ham's F_(12)培养液内加入15%胎牛血清,甲状腺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呈园形而小,核内有1-2个核仁,还能见到细胞分裂的图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条件对益母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同的激素水平,不同的糖含量以及不同的初始接入量对益母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MS培养基最益于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3%的蔗糖水平细胞的生物量增长率最大.在初始接入量为6g/L时细胞增殖最快,在低接入量的情况下细胞停止生长.在6-BA无论与2,4-D组合还是与NAA组合,均在细胞分裂素2mg/L和生长素0.5mg/L时悬浮培养细胞的增殖率达到最大.研究结果为细胞培养生产益母草生物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EM培养液对皱纹盘鲍的血细胞、鳃、外套膜、肾脏和足肌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血细胞培养1h后即贴壁生长,从形态上可分为成纤维样细胞和圆形细胞,但2d后即脱落,鳃细胞呈圆形,增殖迅速,容易获得传代细胞,其中两株现已分别传至22代和30代,肾细胞呈上皮样,生长缓慢,已传至第3代、外套膜和足肌则未获传代细胞。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500lx,光暗比为14h∶10h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小环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营养盐富足时,培养液中的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的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培养中期,较高的铁浓度对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20d后,当培养液中的铁浓度分别低至0.19~0.24、0.22~0.47和0.15~0.16mg·L~(-1)时,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小环藻细胞增殖缓慢.因此,有效调节微量元素铁的浓度也会影响到自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磷浓度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分别为氮源和磷源,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磷源(NaNO3:30、60、150、750、1 275、3 000 mg/L,NaH2PO4:4.4、8.8、22、44、88、176 mg/L)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MACC/,D23)生长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浓度对其相对生长率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50 mg/L NaNO3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22,mg/L NaH2PO4浓度组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88,mg/L和176 mg/L NaH2PO4浓度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在NaNO3质量浓度为30~750,mg/L时,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在NaNO3质量浓度为75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0×106,mL–1和0.608,d–1,而当NaNO3质量浓度大于750,mg/L时,最高细胞密度和相对生长率随氮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8.8,mg/L之间,最高细胞密度随磷浓度升高而升高,在8.8,mg/L时达到最大值,为2.69×106,mL–1;当NaH2PO4质量浓度在4.4~22,mg/L之间,相对生长率随磷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2,mg/L时达到最大值,为0.568,d,–1,之后随磷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基对山羊毛囊体外培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1种简捷而适宜的山羊毛囊体外培养方法,采用3因子3水平的拉丁方正交试验设计(L9(34))方法,对比研究了无血清的Williams E培养基、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和添加10%FCS(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及其在3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2和10ng/mL 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时对毛囊体外培养的影响。将成年青山羊皮肤上的单根毛囊完整地分离出来,并同时平行培养在9种培养基中,借助于倒置显微镜和目镜测微尺随时不断地观察毛囊生长的形态变化和测量毛根的长度。结果发现:山羊游离毛囊在9种培养基中均能很好地生长;但以无血清的培养基和在Williams E培养基的效果最好;分别和同时添加2%~10%的VEGF和EGF时可加快毛囊的生长;添加10%FCS和不添加细胞生长因子时毛囊也能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