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腐植酸类肥料腐植酸类肥料,是广大工农兵群众和科技人员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为了多快好省地扩大有机肥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大搞综合利用发展起来的一种前途很广的有机肥料。由于这种肥料中主要成份和起作用的是腐植酸,所以通常人们就把利用含有腐植酸的泥炭、褐煤、风化煤等制成的肥料,称为腐植酸类肥料。简称“腐肥”这种肥料具有农家肥料的多种功能,兼有无机化肥的速效特性。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有机化肥。  相似文献   

2.
腐植酸铵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肥料,是由腐植酸经氨化后取得。腐植酸是天然腐植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土壤及泥煤、褐煤中。到烟煤阶段腐植酸即消失,经风化或人工氧化后则又形成所谓“再生腐植酸”。腐植酸铵对许多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刺激作用,比一般化学肥料性能好,国内外曾作广泛的农田试验,一般提高作物产量达30—100%,增产  相似文献   

3.
吴仁儒于 1973~ 1980年在景德镇市第二中学化学教研组工作。曾任二中“腐植酸类物质实验室”主任。他在全国首先研制并发现腐植酸钠在改变陶瓷性能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对提高我国的陶瓷产品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腐植酸是由有机质经复杂的生化变化形成的一种有机酸。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腐植酸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它的分子结构还不十分清楚。据文献介绍它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羟基酸混合物 ,有很大的内表面 ,故有很强的吸附力 ;因有多种活性基团 ,故有较强的交换、吸附和螯合能力。国内外对腐植酸的性能、应用研究也比较关注。我国也成立…  相似文献   

4.
风化煤中提取的腐植酸类物质对废水中有害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络合作用,但有沉积速度慢,时间长,沉积不易分离等缺点,本文用腐植酸钠与纤维素反应产生的复合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络合效果比单纯用腐植酸钠效果要好。因而腐植酸纤维素 事物有望成为重金属污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外早有报导。腐植酸的分离方法,一般采用碱液提取,再用酸析分离出腐植酸。由于腐植酸及其盐是大分子亲水化合物和具有强烈的吸着性能,所以用上述分离方法,不但费时和过滤操作不便,而且所得腐植酸产品一般纯度不高。文献报导的腐植酸盐杀菌剂,是不溶化合物,不便于制造和使用。本文从大分子观点研究了腐植酸的分离改进方法,可溶性腐植酸铵铜杀菌剂的合成和应用,以及腐植酸类物质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风化煤加氨水制成的腐植酸铵,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机化肥,也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山西省盂县农民早就使用风化煤,改良土壤,增产粮食,取得一定效果。1973年9月,山西省生产腐植酸铵10万吨左右,其中县以上生产工厂有8个,社队有几十个。经过使用,每斤腐植酸铵可增产粮食1~3斤,一般每亩可施40~60斤,盐碱地、粘土地和板结地可多施。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发酵形成黄腐酸的周期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从自然界中找到了腐植酸发酵微生物,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腐植酸并提以黄腐酸。从发酵液中可提到黄腐酸7g/L以上。固体料中黄腐酸含量达2%-50%,开 利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腐植酸和黄腐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同风化煤是一种风化烟煤。它对含镍、镉等各种重金属离子废水有较好净化效果。本文对净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开发含腐植物质的炭质净化剂;同时考察在人为的液-固接触条件下,腐植酸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形式是否具有和自然条件下类似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从1975年5月到1976年6月,山西大学化学系无机合成专业的师生走出校门,到山西省各地区县社推广腐植酸肥料,为培养各级腐肥技术人员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在工作之余,对山西省的腐植酸原料资源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的普查,绘成了山西腐植酸资源分布地图(第一图)。根据初步统计,山西省有83个县市(区)416个公社储积有腐植酸资源,其中以风化煤为主,蕴藏有风化煤的共有79个县(区)和395个公社。全省风  相似文献   

10.
硝基腐植酸类肥料是国外的主要腐肥品种,它兼有土壤改良剂和肥料的作用。其中据日本专利报导,硝基腐植酸镁具有特出的肥效。我们制备了硝基腐植酸铵镁,并进行了大田肥效测定。硝基腐植酸铵镁的制备我们利用永定坎市风化煤(腐植酸含量37.7%,总酸基5.41毫克当量/克,羧基246毫克当量/克干基)制备硝基腐植酸镁,其方法如下: 往10公斤风化煤在不断搅拌下添加硝酸(1.2升浓硝酸,比重为1.42,含HNO_3 72%,溶于1.5升水中,即相当于38%硝酸或8.9N)在90—100℃硝化5—6分钟,然后再往硝化物中添加0.5公斤氧化镁,再添加15%氨水2升中和,拌匀熟化得硝基腐植酸铵镁肥料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复合肥料,天然的腐植酸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分解形成的,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泥、褐煤、煤矸石、泥煤,及其草灰、泥炭中。我县褐煤、泥炭资源比较丰富,腐植酸、碳、氢等含量较高,有一定的肥效。但大部分难溶于水。若经过晒干、粉碎、搅拌氨化,与钾、磷、钠、铵等物质化合,就易被植物吸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1971~1972年我们对试验推广腐植酸类肥料作了一些工作,天台化肥厂的同志,利用本地腐植酸含量较高的褐煤,晒干、粉碎、氨化,试制成功腐植酸铵肥料60余吨。据我县新中、平桥、红旗、丽泽、新建等社队试验证明,不论早稻、  相似文献   

12.
前言风化煤中含有大量再生腐植酸,是制备腐植酸类肥料的主要原料之一。河南省宜阳县的风化煤由于含有较高的钙镁,绝大部分以腐植酸钙镁形式存在,不能和氨水直接氨化制取腐植酸铵肥料。贫下中农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出“一步氨化”制取腐植酸铵的生产工艺。这种生产工艺是利用碳化氨水 (或碳铵) 与风化煤中的腐植酸钙、镁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使腐植酸与氨化合生成腐植酸铵。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类肥料已证实是一种多功能的无机——有机肥料。它的原料来源广、加工简单,肥效显著并有后劲。发展腐植酸类肥料,对促进农业大干快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腐植酸类肥料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氨配比(加氨量)的依据,原料烘烤的效果,原料粒度的作用,氨化的合宜条件,影响有效氮含量的因素,储存过程中含氮量的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腐肥制备过程中的反应的性质、历程和机理。为此,我们首先对风化煤中腐植酸及其主要基团进行了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碳资源,减少废物排放,开发了一种催化氧化风化煤残渣制备腐植酸的方法.该催化氧化方法使用稀过氧化氢溶液作氧化剂,氧化铜粉末作催化剂,氧化过程在室温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初级残渣能够被有效地氧化成腐植酸,其转化率可达35%,且氧化生成的腐植酸在结构特征和元素组成方面与天然腐植酸相似.在氧化生成的腐植酸被分离后,氧化铜催化剂仍然存在于次级残渣中,因此还可以对次级残渣进行重复氧化以增加腐植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年的盆栽试验,考察了8种风砂土营养调理剂对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化肥相比,同时施用无机化肥与泥炭或腐泥或其混合物或腐植酸液体肥,白菜的生长高度、最大叶宽、鲜重和干重都得到了提高;单施无机化肥或共同施用无机化肥和腐植酸液体肥对当年白菜生长效果显著,第二年白菜生长明显下降;用泥炭、腐泥或其混合物改良风砂土后,再施用无机化肥,不仅当年作物生长好于单施无机化肥的,而且具有后效性.由此可见,有机物料泥炭、腐泥与无机化肥等制成的有机无机复合型土壤营养调理剂,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供营养,兼有长效与短效双重功能,是风砂土改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类降滤失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腐植酸类物质修复污染土壤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腐植酸类降滤失剂的降滤失机理,对腐植酸类降滤失剂进行了分类,剖析了腐植酸降滤失剂研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腐植酸类降滤失剂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硝基腐值酸与聚磷酸钾两种配体与植物所需微量元素合成配位化合物。该配合物是一种新型微肥,施用它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研究了以龙口褐煤为原料制备硝基腐植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物的原理,反应条件及配合物的化学键性质。  相似文献   

18.
腐植酸类肥料是我国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大搞综合利用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肥料品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有泥煤、褐煤和风化煤等腐植酸资源的地区,积极生产腐植酸类肥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三个省(区)的八十多个单位生产这种肥料。对支援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分析桉树专用肥中添加腐植酸对尾巨桉DH32-29组培苗木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施肥处理均对苗木生长及光合速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泥炭腐植酸+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植酸+桉专用肥的促进作用最显著.腐植酸对苗木根系的生长影响最大,施用风化褐煤腐植酸、泥炭腐植酸肥料后根系生物量积累是施用桉专用肥的1.41和1...  相似文献   

20.
以丰富低廉的风化煤为原料,经活化转型后,制成腐植酸树脂。该树脂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醌基等活性基团。利用它处理含镍废水,吸附力强、交换性好、净化率高、且无二次污染。静态吸附和动态交换表明:交换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净化率远远超过国产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吸附与交换后的腐植酸树脂,经脱附再生后仍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