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物理学中的臻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臻美是物理学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其特点是把对科学美的追求作为出发点。对称、简洁、和谐是物理学理论科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笔者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地图的科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美的内涵作了研究;从科学美的角度对地图的审美特性进行了探索,着重研究了地图的一览美、数学美及简洁美。  相似文献   

3.
陈相义 《科技信息》2011,(8):I0306-I0306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揭示数学美的内涵,提高数学审美想象力,追求数学美的本质,掌握数学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美是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我国著名教学教育家徐利治教授曾指出:“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具有本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教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坚持把数学教学与美育相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发掘数学美、创造数学美、追求教学美,…  相似文献   

5.
赵辉  张红  宋豫 《科技信息》2009,(14):247-248
数学中存在美学思想。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论文分别以数学中美学思想的对称性,和谐性,简单性,秩序性,奇异性,抽象性等为课题分步研究揭示数学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不是从一开始产生就象教科书中那么完美,其往往是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发展出来的,进而才有了数学美的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奇异性的特征。本文结合高等数学中的数学定义、定理、数学知识的运用这三方面阐述了补美思想在其中的应用,阐明了高等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补美法。通过补美法原理的应用来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提高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傅秋水 《科技信息》2012,(3):381-381,373
本文从中职生追求美的天性出发,在分析数学美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美及所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和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也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它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学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方法上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数学将杂乱整理为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的简洁统一的数学表达式等,这些都是数学美的体现,也是人类对美感的追求。罗素这位数学思想大师就曾这样毫不掩饰地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初探     
顾瑜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83-183
数学美作为美的一个独特形式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而忽略数学美甚至不承认美是不妥当的。本文试从数学美的特征及其发展提出论述。认为数学美应包括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和和谐美等。  相似文献   

10.
论数学美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诉求,寓美于教,让数学美流进学生的心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对数学自身美和应用美的赏析,对数学魅力的揭示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更加浓厚的、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几个方面比较研究数学与艺术的相似点。首先,阐述了美是数学科学的固有特点,并发现了数学美的特征,从而在数学美学与形式主义美学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其次,对数学直觉的本质——数学美的意识作了分析,着重论述了直觉在数学创造中的作用。最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数学与艺术的一致性,并作出数学与艺术相似的内在根源的一个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学建模角度分析了菲波那契数列的形成过程,并对模型进行了推广.分析了此数列的单调性、具体表达式、极限、与幂级数的关系,以及菲波那契数列的数学美特征.论述了菲波那契数列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学科学既具有工兵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育人价值.文章从数学美学的"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四个层次出发,探讨数学解题中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的美,这种美没有华丽的装饰,而是一种纯净而崇高的美。数学美是科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方法应用于美学能充分发挥美学的社会效益,共创美好的未来,从而达到一种只有艺术才能显现的那种完美境地。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阐述数学美是美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深奥的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数学与美学的历史回顾,揭示了数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而阐述了数学中真、善、美两两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数学中真善美的统一的意义及其对促进数学本身的发展、推动其它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美、虚无之美、韵律美、造型美、意境美、文化美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建筑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些想法,希望人们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人们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并保护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关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善性的反思,从而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践论美学自身是一个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造着的开放体系。实践论美学尽管尚存在着一些学术局限和内在矛盾,但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同时,它也是中国当代最有发展前景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李泽厚提出"美学热"以来,美学论文、专著、刊物如雨后春笋;其它相邻学科也加盟其中;美学研究生报考竞争激烈;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等无一不表现出人们对美学的热衷.这些正是在社会文化环境催动下所产生的第三次美学热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巴黎手稿》等马克思早期文本思想资源的深度发掘,实践关学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独特的哲学语境:它以实践观念构建本体论基础,又在本体论基础上逻辑必然地确立起主体的价值向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关学本质上就是人学美学,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和新实践美学对实践关学的“突破”,其实都是在实践美学所设定的独特哲学语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