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中国现代为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这一生存环境和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中国现代作家的三种选择具有代表性:一是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自觉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时代意识形态主题相联的作家,执着于或启蒙、或救亡、或启蒙与救亡并重,自觉回应一日千里的转折时代对文学责任的义务的呼求,对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主流建设乃至社会革命都做了巨大贡献;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等为代表的执着于“为艺术”的人们,人们尽管深恶中国现代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反对文学的功利性,执着于文学之“美”、“纯”的追求,这类作家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而且也无悖于作家的“职业”要求,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发展转化的问题,所以,对此应予基本肯定;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有愧于“作家”称号的选择,如周作人等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叛卖”、“附逆”,除铨等出于某种政治与商业利益,置基本的道德与人格于不顾的文学游戏者。  相似文献   

2.
科学不但是真理的具体体现,科学还成了第一生产力,现代传媒就是在这样一种崇尚科学的背景下发展起来并以新科学成就的形象,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传统学艺术也因此从内容到形式都在随着传媒的不断变革而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作为意识形态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现代媒介不仅在改变学艺术存在的本质,而且在改变学艺术生产方式的同时,还改变了艺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4):328+441-F0002,F0003
“影视技术与多媒体网络”是我校数理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系和教育技术系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和建设的一个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文理交叉的新学科.由于该学科是建立在现代数字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基础之上,是将科学和艺术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融为一体的一种新艺术形式,因此该学科建设的实际指向是数字媒体艺术.  相似文献   

4.
政治意识形态支配着20世纪50-70年代末的诗歌创作。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暧昧的政治抒情诗成为该时代末诗歌的基本形态。其代表诗人是郭小川、贺敬之。这类诗歌本文称之为“政治高歌”,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为政治服务的神圣使命;“小我“与“大我”的趋向和谐;诗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追求;革命浪漫主义的诗风。对这类诗歌的失误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5.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4):F0002-F0002,F0003
浙江万里学院传播学是校级重点学科、校级优先发展学科。该学科以“媒介传播与传媒产业研究”、“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艺术传播与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积淀,该学科已逐步形成较鲜明的特色:一是学科跨度广,包容性强,涵盖新闻学、广告学、出版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二是研究成果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三是吸纳与融合国外媒介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不仅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也必然意味着教育学的启蒙。以康德哲学为标志的西方近代知识观革命中蕴涵的教育学启蒙表现在教育必须重视书本知识教育.然而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中的知识只具有“潜在性”;“潜在性”教育知识观将真正带来教育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传媒语境中写作教学的"绝对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冲击了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表面看“会写”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全社会普遍的写作水平在下降。逐步把生态观念纳入文学写作的知识体系,是传媒语境下写作教学高于资本和市场的“绝对需要”。  相似文献   

8.
科技传播"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传播在现代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并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传媒界和科学界是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但由于传媒界和科学界存在着“鸿沟”问题以及两界中的一些“行为失范”,造成了科学传播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促进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加强传媒界和科学界的对话;提高传媒人员的科学素养;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视觉空间的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界早就有所重视。视觉空间是反映现代中国绘画“写意”、“写心”、“传神”特征的窗口,是美感的载体,它包含着一种理念。它在中西绘画中都有各自意义上的独立存在。其视觉心理,一是倾向于客观,具有科学性;二是倾向于主观,具有浪漫性。艺术空间多向客观和主观两极发展。其视觉空间,一是追求纵深,再现“前前后后一连串的物象”;二是追求平排,表现物象时,“步步移”,“面面观”,观其内涵,略其形色。艺术空间多是“心”、“景”合二为一,“悟化”的结果。西方绘画,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视觉空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方、中国古代绘画视觉空间应包含于现代中国绘画视觉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10.
艺术生产理论不是本雅明的思想专利,但他的理论有其独特性。本雅明认为,作为艺术生产力的艺术技巧是艺术革命的动力和源泉;作为艺术生产者的艺术家,应主动自觉地采用新的艺术技巧,推进艺术革命;作为艺术消费者或观众应成为艺术生产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媒正日益成为一个“超级文化问题”,其影响力几乎已经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文学也不例外。文学与诗学事实上的传播学转向,使“主体论文艺学”渐次式微,也使“诗学重构”必然成为媒介时代的诗学策略。随着文化研究的崛起与“泛文学时代”的来临,现代传媒的操纵作用愈益彰显,文学的媒介性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工具论文艺学”必然会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走向媒介诗学”,是当代诗学突围困境的一种有价值的尝试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30年代现代诗派的崛起有着诗歌艺术发展的原因,同时代风尘亦促成了它的产生。以此为基础,现代诗派创作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反常化手法的使用与晦涩朦胧之美;二、非逻辑化的生存体验与青春病的书写者的身份获得;三、通过他们所倡导的“现代词藻”,现代诗派将本土的“直观神秘主义”植入“象征主义”的形式,于现代气息之中有着醇味悠远的古典情结。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趋势及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效的思路。从扬长避短、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出发,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即沿海发达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应该选择“开放型,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精细密集化,生态型的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传媒行业整体“劳动力”供求失衡的现状,提出顺应行业发展,以产业经营的思路灵活调整传媒专业教学,纵向拉长实践教学时间链条,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横向拓宽实践教学范围,增加传媒专业师生进入该产业的角度和领域;促进与传媒实体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把高校传媒专业打造成为传媒人才的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15.
林洸沂是台湾著名交趾陶艺术家。“转益多师,独出心裁”是其成功的重要经验;“走下庙堂,进入民间”是其对交趾陶艺术的独特贡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交趾陶坚硬亮丽莹彻,成为独立的艺术品走向世界。每件作品都凝聚着洸沂的心血,是艺术家心灵的火花,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当前“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浪潮,明确提出“人际传播媒介”的概念,并对该概念的本质和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侧重论证了“人际传播媒介”将在下个世纪取代大众传播媒介,而演变为传媒主角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媒介的这种发展趋势在信息开发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 要: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性进程中,“家庭”与“革命”构成了一对彼此对立又依存的范畴。50-70年代小说中,无产阶级“革命”将“家庭”指认为“他者”,通过去掉“家庭”的“他性”建构起“革命家庭”,来实现对现代民族国家主体的确认。以50-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及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经典作品为对象,论述了“革命家庭”的构成因素及建构规则和过程。提出“革命家庭”要具备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的阶级背景,家族复仇与阶级复仇相结合并向阶级复仇转化,革命伦理通过对家庭伦理的改造与借用,确立了家庭服从革命的绝对秩序,家庭亲情由革命的基础下降为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纵观苏绣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清代苏绣大师沈寿首次把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用于苏绣,创造了“仿真绣”,使得苏绣作品开始有了像油画、相片一样的效果;民国年间苏绣大师杨守玉一改中国刺绣一贯沿袭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方法,发明了长短交叉、分层加色的“乱针绣”,才为如今的苏绣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表现力;如今,苏绣更以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迈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民俗文化创新与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文章探讨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与利用,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来找寻一条城市文化转型的原创之路。传统与现代结构性转型表现在:城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诠释、变通两个方面。未来城市建设要把握好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季桂起的《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论“五四”小说“心理化”的精神艺术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以其独特的切入视角、全面的概括总结、深入精到的文本分析,把一段“心理化”的“五四”小说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为现代小说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心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