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两岸学历和学分不能互认、两岸联合办学制度、政策缺失、联合办学模式固定、合作层次低、双方办学理念存在差异、实际操作对接不畅等问题。为推进联合培养人才的进一步发展,闽台高校应该加快推进两岸学历、学分的互认进程,制定与建立相关的政策条例与保障体系,创新两岸联合办学制度和办学模式,缩小办学理念差异。  相似文献   

2.
福建高校与台湾高校采用“校校企”分段对接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在促进福建高校专业建设和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但在如何建构和优化两岸师资、完善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应从灵活“3+1”培养方案,鼓励开发新课程体系、业界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制定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师资长远规划、建立两岸政策扶持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2):F0003-F0003
<正>2014年3月17日,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副校长格莱尼斯·伦敦(Calenys London)一行来访我校,两校就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等事宜进行深入会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两校将联合开展教工培训、学生交流、学分互认项目,并进一步推进联合申报中外合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办学要以内涵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三项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联合提升教师素质、联合服务社会、联合建设企业文化的"五项联动",形成校企合作政府推进、学校跟进的良好格局,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徐丽  余玲 《科技资讯》2014,(2):152-153
如何实现校企合作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与企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提出树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多赢"的理念;多渠道筹资,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保障;校企"互培、共用"师资队伍,实现人力资源共享;校企"共建、共享、共用"实训基地,实现物力资源优化配置等途径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质量及持续性.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明确了校企合作企业和专业的选择标准,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原则、目的,明确了校企合作权利和义务等.完善政府服务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改革职业院校办学机制,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建立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两岸已有许多高校实行了校企合作模式,比如福州大学电气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产学研用结合办学模式、台湾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都为闽台两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闽台高校积极实行交叉性和合作性"引企入校"、加强闽台高校、企业、社会三方的沟通与交流等途径都能够为闽台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校企合作的现实来看,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校热企冷”现象.“校热企冷”的原因在于企业和社会公众仍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正当性存疑,校企合作立法的软性约束力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存在着额外风险、外部激励实效不强、利益交换不平衡等问题.为此应加强校企合作立法的法律说服沟通,使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正当性形成确信,借此形成校企合作法规软性约束力,在校企合作立法中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利益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断拓展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台湾先进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然而,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学历不能互认、经费紧张、赴台手续繁杂等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对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等工业园区为实践平台,建立"两共、两双工程"机制,并实现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七大融合,构建校企共赢机制,推行"企业进校、校入企业"制度,形成厂校融合为一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以实训、生产、研发为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的经济实体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专家的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方方面面相关工作的最终效果。本文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着眼点,结合国家级骨干校建设项目过程中,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的经历,分析了企业专家的作用和特点,分享了遴选企业和遴选企业专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要革新教学内容体系,密切与企业联系,重视实践教学等"五位一体"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重视职业岗位化要求、完善"双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地方经济服务等.  相似文献   

13.
定位明确和科研重点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关键。科研工作需要内外兼顾,一方面绕课程建设与改革、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展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和科研相关企业携手合作研究新技术转化和应用开展相关的项目。切实做到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共同挖掘利于校企合作的项目和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的校外科研新窗口,以此可以扩大学院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强化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挖掘人才、储备人才的重要渠道。由于学校与企业利益兼容性差、相关制度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传统等问题,致使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进展迟缓。通过实施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基地师资力量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平台等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重庆理工大学,始建于1940年,历经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形成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成功拥有了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校校合作及国际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育人的效果受利益机制缺失、企业生产环境与实训项目存在差异等原因的影响。结合宁波大红鹰学院洪塘汽车实训基地这一校企合作育人的成功案例,阐述了校企合作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建立互需、互合、互通、互联长效机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战略的推动下,地方本科院校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福建武夷学院对校企合作结合点、实施路径、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思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各种模式,在行业学院办学模式、企业专班培养模式、三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的互利共羸。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办学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解决高校成人教育办学与社会需要和经济建设脱节的问题,实现高校和企业互利共赢,近年来成为高校成人教育突破目前困境的首选。但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存在先天缺陷,导致真正符合企业"职业后人才"培养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寥寥无几,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规模占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的比重更是微不足道。本文旨在探究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发展迟滞的原因,寻求破解校企合作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冯晶晖 《甘肃科技》2008,24(1):145-146
以项目管理的思想确定我省高校与企业科技融合与创新的战略新思路和重点,明确我省科技发展"校企联盟"的关键问题、关键任务及重大技术项目。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及高校相关核心技术为纽带的甘肃省主导产业聚集群或产业园区建设的创新思路。构建我省校企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及良好的"校企联盟"科技产业运行机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以使校企科技创新向合作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背景下,浙江科技学院进行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优化教育资源,同时兼顾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