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青年毛泽东1917年游学期间留宿密印寺的活动情况,萧子升回忆录是主要资料之一,但记载比较简单。在萧子升回忆录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档案资料,结合当年老人的回忆进行综合分析,思考每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接近历史的真相,以揭示毛泽东多年念念不忘密印寺的原因:主要是在此顿悟了“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2.
唐朝末年各种社会茅盾日趋严重,为了重振大唐,唐昭宗在危困之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然而,积重难返,在藩镇和宦官的阻挠之下,唐王朝最终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晏青 《天津科技》2004,31(6):47-48
位于天津市区西北的蓟县城中,有一座非常出名的寺院,名独乐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传说唐玄宗时,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盟誓,不与唐共享天下,所以把寺院取名为“独乐”。独乐寺的寺名是明朝大奸臣、又是大书法家的严嵩流下的真迹。  相似文献   

4.
也论太极拳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十力和尚李道子是太极拳的鼻祖;太极拳为李岩、李仲、陈王廷所共创,创拳地点在博爱唐村千载寺;博爱唐村千载寺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为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5.
博爱唐村千载寺与太极拳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载寺位于河南博爱唐村,是一座以弘扬释、道、儒三教为宗旨的寺院。以千载寺的相关资料和《李氏家谱》的相关记栽,论证河南博爱唐村千载寺为太极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唐朝后期皇帝赐藩镇多人以铁券,但只有唐昭宗公元八九七年赐给吴越国立国者、当时的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鏐的一块铁券,几经沧桑留存于今,因而特别珍贵。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另外哪几人也曾得过铁券。《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所载《五代十国时期的杭州》一文说:“唐昭宗时曾给陈敬瑄、田令孜也赐过铁券,但均未保留下来。唯钱氏的铁券幸存,十分珍贵”。该文这段话是参阅一九五六年第十二期《文物参考资料》所载黄涌泉、王士伦《五代吴越文物——铁券与投龙简》一文而来。再看黄、王之文,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7.
南诏是以乌蛮和白蛮为主体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二百五十三年,大致与中原王朝唐帝国相始终.自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逻建大蒙政权,至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舜化贞被贵族郑买嗣所灭,共传十三王,其中有十三王受唐册封,基本保持与唐的巨属关系,即便在不得已叛唐附吐蕃的时候,仍一再表示归唐的心愿.可以说,南诏王室的统治者们,对中央王朝归顺化服的思想是一贯的.这一思想对于维护祖国版图的完整,对于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代入唐求学“蕃客”大体包括官派求学学生、求法巡礼的宗教信徒、官遣质子和遣唐文化使节等四种人。唐王朝主要通过鸿胪寺等对求学蕃客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核定留唐及还蕃员额、分配生员就学、负责廪食供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影像志     
正左:大雁塔,四方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建于唐永徽年间,所在大慈恩寺是玄奘法师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摄于西安,1906—1909年间。右:皇泽寺,座落于四川广元城西的嘉陵江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乌奴寺",后被扩建更名为"皇泽寺",形成"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其后屡有毁建,寺内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时期的摩崖造像。拍摄于四川广元,1906—1909年间。  相似文献   

10.
宰相李德裕在唐会昌年间,佐助武宗抑制宦官势力,加强皇权,平定昭义镇叛乱,提高中央权威性,毁寺灭佛,挽救危机,开创了唐“王室几中兴”的良好政局。李德裕在唐代历史上应有其地位。  相似文献   

11.
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哀婉的爱恋,永恒闪烁在浩瀚灿烂的历史星空。从《长恨歌》到《梧桐雨》,再到《长生殿》,唐明皇这一艺术形象逐渐由王权主宰者演变为人间至情的守护者。这种演变一方面受时代风尚和文学体裁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不同时代创作主体的创作意图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今所存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作进行具体的编年和必要考证,为进一步全方位地研究李隆基其人其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隋唐佛教的繁荣和发展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隋唐帝王的崇佛及官僚阶层对佛教的态度和政策为佛教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佛教本身的中国化成为佛教在隋唐繁荣的文化根基;隋唐经济繁荣为佛教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四十年,南韶兵备道李璜在一次闲游丹霞山别传寺时,在寺内方丈室偶然发现90多年前别传寺开山祖师澹归和尚所著的《偏行堂集》手稿,由此引发了震惊乾隆朝的“别传寺公案”。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张放陶 《山西科技》2007,(1):22-22,25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是令山西人自豪、令全世界瞩目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建筑实物,它们的屋顶、斗拱、大叉手、“丹柱素壁”、“侧脚”和“生起”、梁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等诸多细节都是唐代建筑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它们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建筑营造制度,体现着中国唐朝在建筑领域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6.
唐代私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私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高祖至唐高宗时期,私学的发展基本沿袭传统,汉魏以来大规模经学私人讲学仍较兴盛;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传统的经学私人讲学走向衰落,蒙学性质的私塾得到较快发展;安史之乱后至唐亡,读书山林寺院蔚然成风,隐居读书成为这一阶段私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此外,家族学院的兴盛也是这一时期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胡季良,唐代中后期书法家,是一位未能仕进又有着较深文化修养、精于书艺的地方儒生,其人其书散见于诸多史籍。胡氏所书作品,现存者有唐天宁寺经幢(湖州)、唐大云寺经幢(长兴县)、唐龙兴寺(杭州)。胡氏所撰铭刻文字,流传下来的有德本寺碑阴、吴氏墓铭、方山宝幢赞。  相似文献   

18.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的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中唐军收复长安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香积寺之战是唐军在吸取清渠之败的教训,在获取回纥骑兵的援助,并选取香积寺作为收复长安的新突破点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香积寺之战极为惨烈,经历了初战失利、李嗣业稳住阵脚、回纥奇袭叛军两军夹击、叛军大败四个阶段。唐军在香积寺之战中歼灭了关中地区的安史叛军,收复了长安,并非是安史之乱得以延续的原因,而唐军选取香积寺作为收复长安的突破口,是香积寺之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令人惋惜的是,香积寺之战虽使长安城免遭战火,但香积寺却在战火中受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0.
以唐代文学中的诗歌为主,就伍子胥及其相关之信仰与传说(伍子胥庙、钱塘江涛、罗剎石),做更深层次的探讨,企图呈现出伍子胥在唐代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