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及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被用于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己成为中药材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的新兴方法.本文叙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和定量分析技术常用到的几种分析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和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法鉴别丹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丹参和栽培丹参中药粉末的红外图谱,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红外光谱能显示各自的特征性,中药材红外光谱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3.
时代变迁,中药已不只是中国人的传统与选择,而质量控制却成了中药材走向国际化的拦路虎.由于中药材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体系,品种繁多,地域差异大,受环境影响显著,给其鉴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传统的分析方法,效率、准确度远远不能满足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4.
罗平毅 《遵义科技》2005,33(4):9-12
目的遵义市为了落实国务院一号文件精神,了解遵义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情况,找准遵义市中药材基地发展的方向和路子,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出遵义市中药材基地的发展新思路。方法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区(市)进行实地考察、问卷和座谈等的方式调查。结果遵义市中药材基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产量,农民具有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具有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愿望,但目前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几乎没有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进行基地建设,中药材基地建设上缺乏技术依托、缺乏科研人才,技术含量低下、下游产品开发脱节,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资金缺乏。结论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正确的引导和资金的扶持,引进企业作为基地建设的主体,建设技术依托体系,奖励中药新产品开发,培养技术人员,开发药材市场,才能更好地链接中药现代化产业链,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8):91-91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共同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龙胆草等长白山道地中药材多维指纹图谱研究”近日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其实验手段和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方法,对目前医药市场上中药材柴胡的真伪进行鉴别.方法应用红外标准图谱的方法,将我们测得的红外标准图谱与全国10个城市购买的柴胡样品以及柴胡伪品的红外图谱进行相似度对比.结果柴胡红外标准图谱与样品图谱相似度极高,与伪品相似度较低.结论采用红外图谱的方法对柴胡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药材在临床治疗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中药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控制中药材质量的措施,并且就中药材检验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以此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从而有效保证中药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安全性相关因素。方法:查阅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中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加工炮炙、制备工艺及配伍输液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和制备工艺及合理配伍可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需求和使用量也日益攀升,同时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真菌毒素的残留是导致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质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目前,对于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系统研究尚不深入。因此,关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对中药的安全性保证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对黄曲霉毒素的概况及中药中黄曲霉毒素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进行相关的展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袁芳  龙泳伶 《科技咨询导报》2010,(23):211-211,213
2010版〈中国药典〉于201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并于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新版药典中药品种收载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加注重安全性、专属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修订提高方面有所突破,本文就安全性、专属性、创新性等方面综述了2010版〈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技术建立了中药复方水煎服炮制液中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浸泡、武火煮沸、文火煎煮后,取5mL提取液用甲醇稀释定容,过膜后测试。该方法在0~0.06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平均精密度为3.72%~6.07%(n=5),在高、中、低三水平加标测得平均加标回收率88.12%~95.82%,测试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该方法有效去除了样品基质的干扰因素,具有准确、快速、可靠的特点,适合于作为白芍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图谱法建立了蕨麻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小波分析对红外光谱图进行去噪后,再把去噪后的光谱原始数据长度由1 868压缩到241,通过压缩后的数据对11批蕨麻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蕨麻的指纹图谱可用于蕨麻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医药发展的现状,提出只有通过加强中药分析方法的研究,特别是中药色谱指纹谱的推广,达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才能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3种常用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并对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广西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技术及产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广西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传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成效反映了广西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广西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效。基于此,《广西科学》本期特向广西中医药科研人员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高质量稿件,期待通过"中药民族药研究"专刊的出版,进一步加强广西中医药学科的宣传,也鼓励正在接受和准备接受广西中医药学科培养的学生,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成为我国中医药学科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中药山茱萸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10个不同山茱萸样品的中药指纹图谱(TCMF).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信息进行了数据化处理;用色谱峰重叠率定量地对10个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性评价,其重叠率均大于85.4%.在此基础上用模糊聚类中的几何平均最小法定性地对10个样品进行了分类和鉴别,其相似性的相关系数为0.927时,全部样品可归为一类.通过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重叠率和模糊聚类分析,建立了控制山茱萸药材质量的新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并为HPLC在复杂组分样品的分析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制定科学可靠的质量方法意义重大。文章简要概述了大黄药材指纹图谱主要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为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巴布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理毒理、优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中药巴布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贴膏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模式识别各种技术的应用特点,结合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文章探索出了一条针对中成药分类与质量鉴定的标准技术路线,可以完成中成药的分类与质量鉴定工作。以六味地黄丸分析为案例,分析流程先将样品的指纹图谱信息转化成数学信息,再使用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判别分析,技术路线基于MATLAB编程实现。技术路线准确的进行了样品的分类与质量鉴定,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价药品的生产工艺,比较不同品牌药品的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