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佛元素较多,对其理解与欣赏需要储备大量的唐卡专业知识,而人工对每张唐卡的各种元素进行标注与讲解是一件极为耗时耗力的过程。因此,为了普及和推广唐卡这一特殊艺术类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唐卡元素自动检测算法。同时,由于唐卡内容源于绘制创作,存在长宽比例较大等类内差异,而且存在大量角度倾斜,直接应用自然图像检测算法,往往导致检测精度低甚至漏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Ghost模型的唐卡元素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增加了旋转检测框(RotatedBox),同时用水平检测框和旋转检测框对唐卡元素进行精确检测,在YOLOv5-Ghost模型基础上引入了CSL(Circular Smooth Label)技术,将角度由回归问题转变为分类问题。由于目前在目标检测领域没有标准化的热贡唐卡类数据集以供研究,本文构建了唐卡数据集,并提供了水平标签及旋转目标标签。与传统的YOLOv5以及YOLOv5-Ghost模型相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平均分类精度均值分别提升了16.1%和2.4%,克服了唐卡旋转类元素漏检的状况,使唐卡元素自动检测实现了...  相似文献   

2.
青海涉藏地区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探索非遗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青海涉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反映不同时期藏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思想文化等,随着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青海涉藏地区人民不断优化其运行模式。研究发现:青海涉藏地区非遗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非遗文化产业通过文旅融合等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提供生态理念,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挥非遗传承人带头作用,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乡村文化自信;提供多种增收途径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等。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非遗产业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创新意识薄弱以及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限制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数字化平台帮助宣传当地特色非遗文化品牌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卡是独具特色的藏族艺术资源,因其内容复杂、种类多样、分辨率高,传统的图像检索方法无法实现对唐卡图像进行快速而精准的检索.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残差神经网络(ResNet)进行唐卡图像的检索,首先使用ResNet50网络结构进行唐卡图像的深层语义信息提取,然后采用余弦相似度比对算法对提取的唐卡特征进行准确分析.实验表明,相较于SIFT方法,ResNet50检索方法的查准率提升了40%,召回率提升了25%;相较于VGG16,ResNet50检索方法的查准率提升了3%,召回率提升了5%.  相似文献   

4.
随着热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热贡各民族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作为热贡文化的一大支脉,即以藏传佛教艺术为核心的热贡艺术在本地区广泛传播,逐渐被诸多地区和民族所认同和接受,使得其不仅得以长期延续和发展,而且为热贡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地处隆务河中游的“五屯村”作为典型,对热贡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社会功能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分析并构建唐卡领域本体,以实现基于语义的唐卡图像标注与检索.在唐卡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唐卡的分类体系,给出唐卡本体相关的定义和公理,定义了相关概念、对象、属性、实例及约束条件,并基于Protégé构建了唐卡领域本体.最后对其进行一致性分析,实现了基于语义的唐卡知识库查询,进一步验证了所构建唐卡领域本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破损区域分割是数字化修复唐卡的前提。针对在局部区域内破损区域和邻域灰度值存在差别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比重漂移的唐卡破损区域分割方法。首先获取局部块内各个像素的比重度,然后选取合适的阈值实现破损区域的分割,最后去除伪破损区域,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通过对常见的几种破损唐卡进行分割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另外所提方法对壁画和自然图像的分割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说明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7.
绘画唐卡是藏族重要的宗教祭拜工具,具有神秘深厚的教理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其绘画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图像表现内容。文章研究绘画唐卡的色彩组合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了解藏传佛教绘画的色彩审美观念和用色习俗,从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两方面分析宗教精神的博大和唐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加深对藏族唐卡中色彩创造的认知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反映藏族文化艺术特色的古唐卡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有些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针对唐卡画面颜色脱落的一类特殊损伤形式,通过对Hopfield神经网络稳定性的分析,在HSI色彩空间研究Hopfield网络模型,并利用其记忆特性对古唐卡图像进行颜色聚类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中的损伤区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黑水城唐卡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是西夏艺术品数字化研究与保护项目中的一个子课题,也是整个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图像预处理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图像特征的分析与提取以及识别的质量.以黑水城出土唐卡图像为切入点,详细讨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黑水城唐卡图像预处理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主要包括图像分割、去噪、灰度、增强、边缘提取等预处理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孙林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1):97-102
文章主要对唐卡中的曼陀罗(坛城)图式的渊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西藏的曼陀罗图式虽然来自印度,但在具体的象征意义上有了变化,尤其藏传佛教确立以后,其图式已经不单来自于具体的某一个“源头”,而是多重文化渊源影响的结果,这里面,内地的盖天说宇宙论和汉代以来流行的博局纹符号、明堂图式对于西藏的曼陀罗图式的影响和作用要大于印度传统模式的影响,而且,印度的密教本身也具有来自中国宗教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贯穿于沈从文作品中的一个总的思想基调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沈从文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其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多姿多彩,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意图从心理透视、意境创设、文体革新等三个方面探析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成公绥是晋初著名的赋作家,所作<天地赋>、<啸赋>等,以题材的创新与华茂的语言高标于世.然而现代少有人给予关注.综览其人其赋,可一窥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重庆梁平蓝印花布全凭手工在特制油纸版上镂空成各种图案样板,以手工纺织的棉、麻、葛布为载体,用当地特产的土靛染印出各种动植物、亭角楼台花纹样式,其艺术形象朴素粗犷、简洁明快、夸张变形,有着浓郁的地域性特色。笔者现将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就原料、工艺流程、艺术特点作分门别类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20世纪美国著名南方作家,《好人难寻》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奥康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故土———美国南方的韵味和情致,勾勒出了社会上的"畸形人物";捕捉到对她影响很深的宗教思想的影子,深刻展示了小说的主题、人物特色与艺术风格。这些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因于南方地域文化对她的影响和天主教家庭对她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她对各种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唐卡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藏族传统三大绘画流派之一的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中对汉地青绿山水技艺的吸纳为题,对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画师唐卡绘制中所呈现的对中原汉地青绿山水表现技艺的借鉴吸纳与融会发挥作了追索和研究,同时对其技艺作用、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也从多视角作了探讨。从而得出历经近500多个春秋的藏传噶玛噶孜画派,对周边地域和民族的多元文化以其智慧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吸纳性特征所建构的藏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特色,不仅对藏区东部的民族文化建设和传统美术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藏民族整体美术的繁荣昌盛也产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雪域藏民族文化博大的多元化凝聚力和精深的经典化高品位和生生不息的民族化传承性、融和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安部公房是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象征和寓意的方法来表现现代人所处的孤独状态,对人和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不懈的探索,启发人们去深入思考,去寻找迷失的自我.他的小说在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