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其不断丰富与发展创新的动力。新时期,在边疆多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客观分析现阶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依托民族院校为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教育,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领域,对在边疆多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边疆安全和国防巩固的需要。而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效推进,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是关键。因此,应该提高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认同、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投入、做足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宣传工作、把马克思主义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要采取全国带共性的路径,更要采取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特殊路径,把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莹 《科技信息》2009,(7):186-186,19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全党、全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结合社会发展目标、体现民族精神、避免庸俗化。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素质基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理论前提;要推进宣传普及工作创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界定,首先必须要解决"用什么"、"怎么样"和"向谁"来进行大众化的三个最基本问题。为此,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深刻把握。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不是一个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织、发展和完善的互动过程。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其内涵界定,还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使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论。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三步走”: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践,融人中国文化;二是要提升群众的理论素养,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群众的精神状态和时代追求;三是要落实到群众的具体行动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实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是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意。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当前,党和国家在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教育,一定要重视避免出现不良反映,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族地区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的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信仰问题。然而,当前民间信仰的纷繁复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执政党应回应民众关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民间信仰进行规范管理与引导,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功能,促进民间信仰合理转化与利用,逐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这些举措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他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使人民大众用他们的方式领悟、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他还提倡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倡导并力求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重视以人民大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对象。他的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众化"之依据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所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也要做好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宣传,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理论斗争;同时还应通过价值事实来确证"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使人民群众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这一"普照之光"中得到福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长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意义。分析了长征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发展,提出了在价值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价值需求急遽提升;在理论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政策创新空前活跃;在实践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效能卓越显著。长征的伟大实践,使长征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从西藏的特殊情况出发,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的崭新制度,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有了西藏的今天,一方面翻身农奴得解放后人民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各种权利;另一方面人民享受日益充裕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西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颇有创新和突破,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我们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程,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联系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实际,探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常感到哲学理论和市场经济实践脱节,并将之归咎于哲学理论的“滞后”而忽视从主体的认识和观念等思维因素方面去寻找原因。本文分析了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出现的几种思维误区,认为引导人们走出思维误区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唯物史观和实践观等几个根本观点。同时本文还论述了哲学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实践中要有坚持、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观教育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蕴含着民族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凝练,对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有强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要按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进行民族观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生态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在生态友好的前提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视角下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对策应该为,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将扶贫工程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培育绿色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探索绿色能源产业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济学,需要解决和正确看待几个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中国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大胆、合理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把一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其次,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二元冲突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趋势,正确处理两者矛盾,才能把握好经济改革发展方向;最后,立足我国的经济事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多领域、多层次研究中国经济学,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发展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围绕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这一中心问题,清楚认识并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隐性认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以及讲解中回归"文本"与关注时代这几对关系,从而使改革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9.
构建科学、合理、适用的教师培训课程,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既要体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点,也要反映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和当代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应遵循五个原则: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原则、分层设计原则、学校本位原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主要体现在试图界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属性问题上。早期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为"理论实践的理论";晚期的他则修正了这一观点,把阶级立场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是"理论领域中的阶级斗争"。这一转变与他自1967年开始的自我批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