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应用于Yong分析,导出了Yong损率与推动力的一般关系,阐明了由不可逆过程引起Yong损失的机理。结果表明,一种形式的推动力不仅引起该种形式的Yong损失,而且由于不同形式的推动力之间的耦合而引起春它形式的Yong损失;  相似文献   

2.
氧化铝生产蒸发工序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氧化铝生产蒸发工序的能耗,根据工业铝酸钠溶液的密度、比热容、各组分的活度因子和标准化学炯等性质,推导出工业铝酸钠溶液的(火用)计算式;对四效蒸发器一三级闪蒸器系统炯进行分析,计算蒸发系统及其各单元的(火用)效率和炯损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蒸发系统的(火用)效率为13%19%;三级闪蒸器的(火用)效率较高,均超过了90%;四效蒸发器的炯效率较低,几乎都低于80%,其中第4效蒸发器的(火用)效率最低,为9%~12%;冷凝水和乏汽形式的外部(火用)损失和蒸发器内传热过程引起的内部(火用)损失是蒸发系统的2类主要炯损失,其(火用)损系数分别为0.273-4).301和0.291~0.329;虽然预热器的混合炯损系数仅为0.016-0.030,但其用能过程不合理,因此,建议加强冷凝水和乏汽的余热回收利用,优化蒸发系统的传热温差分布和操作参数,改进预热器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气化过程(火用)损失的原因和(火用)损分布,基于不可逆过程熵平衡方程将气化过程分解为反应物混合、化学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热交换以及混合等子过程,分析不同操作条件下碳气化反应的能量损失.从气化过程理论做功能力的角度,考察气化过程中放热和吸热反应对过程 损失的影响. 由于耦合了吸热和放热反应,当氧碳摩尔比为 0.35、水碳摩尔比为0.31时, 1 kg碳气化过程 损失存在局部极小值4.521MJ, 对应最佳气化反应温度为1 200 K.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地阐述了制冷系统(火用)析的基础上,对单级压缩氨制冷循环和双级压缩氨制冷循环进行了 详尽的(火用)损失及(火用)效率的计算,进而可以得知系统各个环节能源利用的情况.同时简单地介绍了减少(火用)损失、 提高(火用)效率的一般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火用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机组模型,根据火用平衡方程,计算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确定系统中能量损失的主要部位,为该电厂的运行优化和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锅炉炉内燃烧火用损最大,其次是炉内换热面;汽轮机火用损主要集中在超高压缸和低压缸;该机组回热加热系统的火用效率较常规机组火用效率高约2.8%;低压缸更低的排汽参数使该机组凝汽器火用损约是常规一次再热机组的50%,能级利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对压气机压缩过程的(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均与进气流量、进口温度、进口压力及冷却水流量有关.不同压缩过程(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也不同.为了取得较高的(火用)效率,应合理选择上述参量使实际过程尽量趋近于等温压缩过程.  相似文献   

7.
电站锅炉(火用)平衡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燃料(火用)和烟气(火用)的计算,阐明锅炉(火用)平衡计算的类型和原则,给出电站锅炉(E—670/140型)(火用)平衡的计算结果,并指出降低锅炉(火用)损、提高锅炉(火用)效率的途径和具体办法。本文还对影响燃烧(火用)损的一些因素予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气为原料,构建全新天然气制烯烃发电多联产系统,实现制烃系统和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有机耦合.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该系统进行流程模拟,计算出各物流的(火用)值,并对各单元进行热力学分析.输入输出(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当甲醇合成单元的未反应气全部循环时系统的(火用)效率最高,为53.5%.从系统的(火用)损失量来看,(火用)损主要发生在天然气制合成气和尾气发电单元,两者分别占系统总(火用)损的36.4%和42.1%.  相似文献   

9.
两级复叠式低温预冷设备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辅助某换热器的性能实验并深入研究低温制冷机的性能,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两级复叠式低温预冷实验台.该实验台在低温级循环中加了一个回热器和冷凝器,当高温级循环辅助启动后,低温级循环可通过自身回热而实现独立运行并达到-60 ℃的制冷温度.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部件及整个系统的(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高温级各部件的(火用)损失大于低温级各部件的(火用)损失;高温级气体冷却器及低温级回热器的(火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烧结工序开展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火用)分析意义,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烧结工序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火用)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烧结工序的(火用)效率、(火用)损失,指出了烧结工序的节能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了刘永清教授建立的频率等价法,结合复变函数中的路歇(Rouch  相似文献   

12.
传递和转换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普遍化的火用传递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阐明了不同形式的火用的传递和转换规律.以热力学体系中存在的热火用、压火用、动能火用和化学火用为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转换、传递及其火用损失与不可逆过程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is repor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xergoeconomics,and propses a time and space-dependent exergy cost transfer equation.The exergy cost transfer equation,together with the exergy transfer equation,constitutes the theoretical fundament for exergy analysis,exergoeconom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With these transfer equations,three theorems regarding to exergoeconomics are therefore derived,expounded and proved,which could be utilized to solve problems in esti-mating esergy,exergy fluxes and exergy destruction costing.  相似文献   

14.
过程系统分析优化中损耗计价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通用的系统优化目标出发,阐明了过程损耗计价的物理实质及必要性,并根据过程系统的用能特点,探讨了过程系统三个子系统各自损耗计价的策略,进而导出了每个子系统中损耗单价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5.
将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作为冷冻消融设备的预冷系统,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对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能量分析和?分析.研究了R134a,R22,R404a这3种制冷剂在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循环性能系数、总损失、总效率的变化,以及系统中各部件的?损失、?损失占比和?效率.结果表明,在所选工况范围内,R22的性能系数、总?损失、总?效率均优于R134a和R404a,但与R134a相比无显著差异.计算结果表明,系统中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是循环总?损失的主要来源,而回热器及蒸发器的损失较少,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必然伴随其“质”———火用的传递和转换.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律,结合局域平衡假设的热力学关系,本文导出了描述火用传递规律的基本方程组,并讨论了其基本求解策略.应用这一方程组于实际过程,可求得火用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常温下充分发展湍流传递方程组 ,研究了壁面常质量流管内湍流传质损的机理 ,计算了由于粘性耗散、径向和轴向传质不可逆性引起的损率随流体的性质、雷诺数、边界条件数及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 .对单位长度总损率的计算表明 ,对给定的流体 ,单位长度总损率是传质单元几何参数、边界条件和雷诺数的多元函数 ,由此可通过损率最小化设计和优化传质过程与单元  相似文献   

18.
 从(火用)概念出发分析了空调系统中的各类(火用)负荷,探讨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为此,以室外空气状态为参考环境,建立了各类(火用)负荷的计算公式,包括室内显热(火用)负荷、室内潜热(火用)负荷、新风显热(火用)负荷和新风潜热(火用)负荷。以长沙某办公建筑标准层为例,分析了其空调系统在夏季工况下间隙运行时的空调负荷与风冷和水冷两种情况下的(火用)负荷。结果显示,空调负荷和(火用)负荷在范围及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空调负荷的品质很低,应采用低品位能源;新风潜热(火用)负荷在空调(火用)负荷构成中最大,采用表冷器除湿将产生大量冷凝水(火用)损;室内显热(火用)负荷的峰值比室内显热负荷要推后4h;采用水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明显低于风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力学体系的一般函数 ,给出封闭热力学体系的恒为正的一般性证明 ,指出只要体系与环境存在强度量的差异 ,当体系变化到它的寂态时 ,相关外界就可获得有用功。上述结果对稳流体系低于环境压力下的计算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和评价原材料、能源、资金、劳动力等不同类别的要素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综合利用情况,提出泛(火用)概念和泛(火用)分析方法,建立系统的泛(火用)分析和评价模型,定义泛(火用)利用系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量化指标.利用泛(火用)分析方法和模型对SKS炼铅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SKS炼铅系统等冶金生产系统的泛(火用)利用系数很低,可持续发展性较差,节能措施应以降低这类生产系统的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为主;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町持续发展性能优越,其节能工作应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和设备安装成本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