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入口参数对溶液除湿再生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溶液除湿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的空调系统,将中高温热泵的冷凝热应用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溶液再生。通过建立溶液除湿再生器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入口溶液和空气参数下溶液出口浓度和再生器内温度分布情况,并与中低温冷凝热再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入口侧风量、溶液入口侧温度、溶液入口侧流量的增加再生量呈上升趋势;随溶液入口侧浓度的增加再生量呈下降趋势;在80℃附近的冷凝热溶液再生量比40℃时高1. 5~1. 9 g/s。  相似文献   

2.
蓄能型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除湿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蓄能型液体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的除湿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除湿器的除湿效率相差很大,而除湿器是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因此系统性能受除湿器选型的影响很大。本文针对除湿器的除湿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水蒸汽分压差作为判据的方法,分别对顺流、逆流和叉流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建立了等温吸收的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了求解和模拟分析,对三种型式的除湿器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得出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原因,对除湿器的设计与研究具有参考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溶液除湿系统具有高效、温湿度独立控制、相较于常规空调冷凝除湿灵活与节能等优点,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提高溶液除湿系统的循环性能是解决极端热湿气候区高湿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为研究溶液除湿系统如何在极端热湿气候区通过优化循环结构来提高系统性能,以永暑礁为例,分析绝热型叉流除湿器与再生器的运行参数及联合循环方式,研究除湿自循环+级间循环模式的溶液除湿(SD-SIC)系统最佳回流比。通过对除湿器与再生器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表明:定风量SD-SIC系统最佳回流比为0.8,在该回流比下系统平衡时的除湿/再生量、除湿效率、溶液总能耗密度分别:4.69 g/s、60.53%、72.85 kW·kg/s,分别是SD-IC系统的2.2倍、1.2倍和0.6倍;调节除湿回流比可作为定风量工况SD-SIC系优化空气-流量匹配的方法:在定风量工况下,除湿回流比可以将除SD-SIC系统往最佳流量配比下的SD-IC系统优化,且比SD-IC系统更加节能。可见SD-SIC系统拥有良好的节能潜力,可为极端热湿气候区溶液除湿系统运行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固体吸附式除湿空调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几种常用的除湿方法,并通过对固体吸附除湿的工作原理及目前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转轮转速、再生区扇形角、轴向质扩散等参数是影响固体转轮除湿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的研究应从高效紧凑的除湿器,高效便宜的除湿剂,高效的系统型式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系统效率,增强与传统空调系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形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模型.通过一实际工程对各系统的COP进行分析、计算,揭示了不同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自身的性能和地区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在室外空气含湿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应优先考虑热泵转轮除湿系统,对于室外含湿量相对较大的地区适合选择溶液除湿系统和冷凝除湿系统.  相似文献   

6.
实现水蒸汽滴状冷凝的表面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采用离子注入,等离子体聚合和动态离子束混合注入技术在黄铜管外表面制备了具有低表面能的非晶态离子注氮合金,聚六氟丙烯和聚四氟乙烯表面,实现了水蒸汽在常压下的滴状冷凝,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表面均能提高冷凝传热系数约20倍,由于不同技术制备的表面形成滴状准凝的机制不同,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分析讨论了各种技术制备低表面能表面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变频空调器除湿运行模式下风机风量的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变频空调器变风量性能测试实验台,标定了风机风量与风机供电电压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变频空调器在除湿运行模式下风机风量对除湿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变频空调器在除湿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最佳除湿风量,最佳除湿风量随压缩机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铜基表面上制备出Cu-BTA低能表面,经实验证明已稳定实现了水蒸汽滴状冷凝过程,其寿命已达2000h以上,实验还证明该表面对乙醇及乙二醇蒸汽的冷凝有强化作用,其冷凝传热系数可提高20%,对该表面维持低表面能寿命的物理构型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种表面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A A8.油烟乳化器用于油烟净化。在抽油烟机前依次放置本人专利“油烟乳化器”和“油烟凝集器”,利用环容器内壁伸出容器口的多孔隙物构成的“油烟乳化器”把容器内表面活性剂溶液扩散到油烟气流中与油烟颗粒亲和,使油烟颗粒乳化、变大,温度下降,易于捕获。容器的供液管上有浮子阀控制,使溶液的供给量与扩散量平衡。当乳化了的油烟气流通过有一定间隙、内外层呈一定角度的冷凝薄板陈列构成的“油烟凝集器”时,气流被扰动与冷凝板充分接触并凝结,凝结后的乳化油顺冷凝板流下分离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THICS)的新风除湿部分,结合赣南地区夏季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提出一种适应高湿地区处理空调新风的"冷却+溶液耦合"除湿技术,该技术采用双级喷水实现第Ⅰ级的冷却除湿过程,采用内冷型溶液除湿器实现小温差的第Ⅱ级除湿过程,通过建立除湿过程的热质交换数学模型,确定除湿过程的设计程序,通过对求解结果的分析,认为该除湿技术在高湿地区空调新风系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艺术起源研究的多元化现象的原因:原代久远,原始艺术遗迹的发掘使原有理论被推翻,新学说层出不穷;其次,原始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特征及非兼容性导致各学说之间的必然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艺术史家以其主观价值标准来阐释这一客观现象,必然造成诸多结论多元并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原文的"信"度、"达"度、"雅"度及"信、达、雅"整体的度分别看作1,则译文"信"度的允许取值范围为0.7≤译文"信"度<1,译文"达"、"雅"的度可以分别超过1,译文"信、达、雅"整体的度(可用公式D=F·E1·E2计算)也可以超过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译文超过原文,否则就是译文不及原文.引进度的概念,可以更科学地评价译文.  相似文献   

13.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重庆地名看当地的森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名角度入手,介绍了地名与森林的关系,通过对重庆森林地名和动物地名空间分布的比较分析,从中挖掘出地名反映的当地森林的变迁情况,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地名产生的机理出发,认为森林地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森林及动物地名比例大小与当地森林多少不一定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在判别变号级数收敛性时,往往需要几种判别法同时使用.比较麻烦。本文提出一个较简便的判别法,在解决变号级数收敛性方面比较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由于城市发展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不同,城市本身就出现了发展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研究发现:东方城市多沿河而建,是奴隶制度及封建王权的所在地,奉行重农主义,而西方城市多沿海而建,呈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奉行重商主义。因而,中世纪后的西方,城市中易产生新的阶级,而东方城市中的臣民却受制于强大皇权的统治,无法形成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而西方城市的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了社会革命产生,推动了社会形态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苗族是中国的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散居于世界各地的跨国民族。苗学研究及其成果有助于中华学体系的建立与丰富,而中华学理论的创立又为苗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价值取向。中华学与苗学之间相辅相成和互为兼容的互动关系,将为中华民族站在理性的高度“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病因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1—1849年间英国先后两次暴发霍乱,造成众多人口死亡和巨大的社会恐慌。围绕霍乱出现的原因,英国社会各界展开激烈的争论,分裂为两派:非传染派认为霍乱不会传染,从道德、阶层、种族等角度进行阐释;传染派认为霍乱通过瘴气或不卫生等方式传染。这场争论加深了英国人对霍乱的认识,推动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单片机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其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的模型及其可靠性的设计原则便成了我们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就现阶段不同国有股减持方式的减持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提出相关国有股减持的几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