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中国知识分子从古至今一向以"道"为己任,"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他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倡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要的精神,这就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是对人的全部的关怀。摄影作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表现手段,应表现为对生活中具体人的关怀。因此,摄影应以"人"为本,人应该成为摄影的关注对象,同时还要求摄影者用"心"去拍摄,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2.
正走进福建平和的灵通山,我的脑海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山是野的。一座座峰峦起伏,像一条条巨龙在空中飞翔,高耸的山峰直插云天!什么"灵通山",什么"猛虎兽峡",听着名字就让人心中感到害怕,让人感到全身都在颤抖。"森林氧吧"令人浑身舒爽,"珠帘化雨""幽涧寻鱼"让人觉得充满诗意。这种"野"是一种粗犷之美,或高耸入云,或低矮庞大。一级级台阶凹凸不平,一个个陡坡险象环生,让爬的人气喘吁吁、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对一些"破坏分子"也同样适用。有些坏习惯彼此有联系,一旦叠加起来,不仅伤害翻倍,改变起来也让人痛苦不堪。本期"绿色氧吧",帮你揪出生活中那些损害健康的"搭档"。酗酒不止戒烟更难"点上一支烟、干掉一杯酒"是不少人聚会或应酬时的必备技能,但这样的组合却会加倍伤害你。波兰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有酒精依赖的人会迅速代谢掉体内的尼古丁,而这可能会使戒烟变得更难。也就是说,烟民戒酒更困难。  相似文献   

4.
<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的能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大有"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有的却点头之交数十年,仍是若即若离,时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之惑,乃至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有的人能为周围的人所欢迎,众人与之结交感到愉快甚至引以为荣,所谓"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有的却为周围的人所嫌弃和疏远,总是形单影只,落落寡合?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就"人们最喜爱的人的特点"做过一个调查,结果答案一是那些信仰和利益与自己相同的人;二是那些有技术、有能力、有才干的  相似文献   

5.
时间旅行     
"500年后的人昨天与现代人对话","1000年前的人买了一辆10000年后生产的新型汽车"。你觉得这些话语无伦次吗?且慢下结论,现在科学家正在讨论在时间中"旅行"的可能性,并且已经提出了制造与黑洞有关系的"时间机器"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经典童话电影<绿野仙踪>里那个因为没有心脏,而无法爱别人的"铁皮人"让人记忆犹新,小"铁皮人"固然令人怜惜,但现代科学技术的确能给人安装一颗人工心脏.英国一位被植入了金属心脏的病人在度过了7年的安详时光后,于68岁时离世.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说一首歌能让死去的人获得重生,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在神话、小说或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但是,在危地马拉北部的雨林里,生活着一群与世隔绝的土著人,几百年来,族中一直流传着一首被人们称作"重生歌"的古老歌曲,因意外或疾病而死亡的人,只要听到那首"重生歌"就会奇迹般地死而复生。世界上真的有这种让人死而复生的歌吗?  相似文献   

9.
人体克隆技术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科学》2005,57(3):33-35
"克隆人"是个容易引起歧义的用语.笼统地说"克隆人",可能使人混淆两种不同的"人的克隆",即完整人体的克隆和部分人体的克隆.在生殖性克隆的情况下,"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体,即通过生殖性克隆所产生的人类个体--克隆婴儿.在治疗性克隆的情况下,"人"是指部分的人体,即人体的某一器官或组织,用于治疗疾病.为避免歧义起见,谈论人的治疗性克隆时不宜使用"克隆人"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知识分子从古至今一向以"道"为已任,"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他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倡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要的精神,这就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是对人的全部的关怀.摄影作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表现手段,应表现为对生活中具体人的关怀.因此,摄影应以"人"为本,人应该成为摄影的关注对象,同时还要求摄影者用"心"去拍摄,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1.
沙漠入侵     
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HG.Wells)曾想象在银河系的某个角落,一颗表面温度超过1500℃的星球上,一群由硅和铝构成的"人"可能正在液态铁的海边散步。而事实上,如果"硅人"存在的话,他们应该在低温的世界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儒家提倡"担当",道家提倡"超越"."担当"是一种社会责任,"超越"是人的自然本真,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境界.人与大自然里的其他动物一样,天然地要玩耍、要游戏;人为了生存就得劳动、就得创造意义,这是人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13.
蛟龙出海     
太空与深海,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梦想征服的秘境。在"嫦娥一号"开启中国人探月之门后,黑暗寒冷的深海洋底,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会婵娟、探龙宫,世代相传的中国神话变成了现实。"蛟龙"号5000米级载人深潜试验成功,在海洋深处留下的不仅是中国人的踪迹,也是全人类在探寻海洋奥秘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4.
成都人:白天挣钱晚上花成都人索来以"悠闲"出名,"5分钱坐一天茶馆"是他们昨天的写照。而今天,成都人早已全力以赴,白天的大街上到处是来去匆匆挣钱的成都人。他们开门市办公司,降价打折,二手倒卖,生意才能决不逊色于别人。即使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者,只要身体允许,也不会闲着。一位在人民公园  相似文献   

15.
基因武器又称遗传工程武器,是指按照人的设想,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而制造出来的武器。基因武器是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威力的灭绝种族的新一代生物武器,据称只需20克基因武器就能使50亿人死于一旦,所以有人称之为"世界末日武器"。基因武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针对某种人的基因密码特征去杀伤某种人;另一种是利用基因工程创造某种微生物战剂去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6.
"懒骨头"、"懒肉"、"懒鬼",这些词汇都是形容懒惰的人.我们大部分人认为,懒惰是一种后天的行为,也就是说是人在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在后天才形成了懒惰,所以根本就是人自己不想去做什么,或者怕自己做不好,不敢去做才造成一种懒惰的心理.但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懒惰似乎已经编入了你的基因中.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1,(3):3
2001年1月23日,农历年除夕,一起由"法轮功"痴迷者蓄意制造的自焚事件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演—一名妇女被当场烧死,另外4人严重灼伤,面目全非。公安机关初步调查证实,这7名参与自焚的人,都来自河南省开封市,都是痴迷"法轮功"、中毒很深的人。在这次自焚事件中死亡的妇女,是36岁的刘春玲,她不仅自己长期迷恋"法轮  相似文献   

18.
"人流"手术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然而有些人误认为"人流"是节育的可靠办法;也有人认为"人流"手术方便、安全、无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女青年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处理不当,造成未婚先孕,也有婚后企图过两人生活,以致在一年内流产几次。殊不知,这种想法和做法对健康极为不利。危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廖云新  肖夏 《科学之友》2009,(10):39-39
人死后,在赶尸人一声"畜牲,快起来"的"咒语"下,尸体竟能神奇地"站立行走"。这近乎天方夜谭般的惊世奇俗,在湘西曾真实地存在了数百年。湘西民间流传,赶尸奇俗的"身世"可上溯至远古时期。相传几千年以前,苗  相似文献   

20.
称呼美国人的称呼与中国人有所不同,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称"小王"、"老张",而美国妇女愿意被称作"某某女士"或"某某小姐"。如果你称呼一位年龄稍大的女士为"小姐",不管她婚否,她都很高兴。因为"小姐"意味着年轻化,谁也不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